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 >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0-24 點擊: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實現新常態下新發展的重要支撐。根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行動計劃〉的通知》(皖發〔2015〕13號)精神,編制本規劃。
  
  一、總體考慮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一是產業規模迅速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由2010年的2504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8921.5億元,年均增長29%,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3.6%提高到22.4%,對全省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產值超千億元。二是一批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新型顯示產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以面板為核心,集聚了液晶玻璃、光學膜、偏光片、驅動芯片等上下游企業30多家,合蕪蚌地區正成為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完整、技術水平一流的新型顯示產業集聚發展區。機器人產業在全國影響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龍頭企業埃夫特公司已進入國產機器人整機企業第一梯隊,四自由度以上機器人銷量占國產機器人的1/3,位居全國第一。集成電路、通用航空、硅基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穩步崛起。三是基地建設初顯成效。2015年,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型顯示、蕪湖鳩江經濟開發區機器人、蚌埠硅基新材料產業園硅基新材料等首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啟動建設,總投資400億元的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京東方10.5代線、總投資135億元的晶合晶圓制造、總投資100億元的凱盛科技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以及埃夫特萬臺機器人、貝克藥業替諾福韋等一批牽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加速推進,14個基地當年實現產值3082.7億元、增長19.7%,高于全部工業增速13.6個百分點。四是開放合作不斷擴大。埃夫特公司收購意大利CMA噴涂機器人公司,不斷縮小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馬鋼公司收購法國瓦頓公司,加快高速輪軸產品認證步伐,進一步開拓了高鐵輪軸、彈性車輪等市場。中鼎集團收購美國庫伯、德國KACO等公司,并分別在歐洲和美國建立研發中心,大幅提升了企業技術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五是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成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33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100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64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等主要創新指標均保持全國先進、中部領先。
  
  (二)面臨形勢。
  
  未來5到10年,是新興技術群體迸發、新一輪產業深度演變的關鍵時期。信息革命進程持續快速演進,萬物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廣泛滲透于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信息經濟繁榮程度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實力的重要標準。機器人、智能控制等領域技術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深度推動傳統工業體系分化變革,將重塑制造業分工格局。全球氣候變化助推綠色發展大潮,新能源革命正在改變現有資源能源版圖。基因重組、精準醫療等新模式加快演進推廣,生物新經濟將引領生產生活邁入新天地。數字創意產業逐漸成為軟實力角逐的重要舞臺,引領消費新風尚。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省成為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試點省,獲批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驅動所需的體制機制環境更加完善,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配置持續優化,新興產業投資需求旺盛,產業體系日益完備,市場空間廣闊。與此同時,我省新興產業規模還不夠大、自主創新能力還有待提升、產業鏈配套尚不完整、產品附加值偏低,迫切需要加強統籌規劃,瞄準技術前沿,聚焦重點領域,創新發展思路,提升發展質量,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力。
  
  (三)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行動計劃等國家和省重大戰略部署,著力擴大開放合作,著力強化龍頭引領,著力提升創新能力,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即“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扎實推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積極培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建設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為加快創新型“三個強省”和美好安徽建設提供強大支撐。
  
  (四)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扎實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最大限度調動市、縣(市、區)以及各類園區的積極性,形成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創新驅動,龍頭引領。以行業龍頭企業為切入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全面提升人才、技術、資金的供給質量,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開放合作,集聚資源。搶抓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機遇,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高效調動和運用優勢創新資源,不斷提升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和創新成果轉移轉化能力。
  
  梯次推進,滾動發展。立足當前、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謀劃中期、培育新興產業后備力量,布局長遠、努力把握未來產業發展主動權,形成“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梯次推進、滾動發展的格局。
  
  (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翻番,力爭達到2萬億元。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在新型顯示、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中藥、生物醫藥等領域建成10個左右千億元級、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在太赫茲芯片、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下一代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精準醫療、先進光伏制造等領域建成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新藥創制、核能裝備、燃氣輪機、虛擬現實、智能汽車等領域建成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
  
  產業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基本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高校院所高效協同的技術創新體系,涌現出一批原創能力強、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品牌美譽度的行業排頭兵企業,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支撐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二、戰略重點
  
  未來5年,立足市場前景、技術儲備和產業基礎,加快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和新材料、生物和大健康、綠色低碳、信息經濟五大產業。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面向網絡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趨勢,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推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語音、智能終端、軟件和信息服務等產業發展壯大,提升電子基礎產品支撐能力。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超過5000億元。
  
  1.集成電路。
  
  積極打造“中國IC之都”(合肥),聚焦存儲、驅動、射頻芯片以及微機電系統(MEMS)等特色芯片,以設計和制造為核心,積極發展封裝測試、專用裝備和材料產業。到2020年,建設3條12英寸晶圓生產線和3條以上8英寸特色晶圓生產線,綜合產能超20萬片/月,形成數個特定行業的集成器件制造(IDM)公司,產值達到500億元。
  
  壯大芯片制造業規模。驅動芯片方面,加快建成晶合12英寸驅動芯片生產線,適時進行產能擴建,打造“國內唯一、國際領先”的12英寸生產線。存儲芯片方面,適時引進國際團隊,盡快實現技術突破和產品突破,力爭進入國家存儲產業發展布局。射頻芯片方面,積極推進4英寸、6英寸、8英寸化合物半導體生產線建設,實現氮化鎵(GaN)、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碳化硅(SiC)等射頻功率器件產品規模化生產。新型傳感器方面,加快建設6英寸以上可控增益固態微光圖像傳感器(EMCCD)生產線,規劃建設國際先進水平的8英寸微機電系統(MEMS)生產線。
  
  大力發展芯片設計業。重點突破北斗導航、移動通訊、數字處理器等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大力發展顯示控制與驅動、電源管理、變頻控制等專用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培育引進100家以上設計企業,培植1-2家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提升封裝測試業層次和能力。引進建設封裝測試生產線,與8英寸或12英寸晶圓制造項目配套發展。優先發展系統級封裝(SIP)、芯片級封裝(CSP)、圓片級封裝(WLP)、三維封裝等新型封測技術。
  
   突破關鍵專用設備和材料。重點開發光刻機、封裝及檢測設備,大力發展硅片、銅箔、引線框架、高性能光刻膠、電子化學試劑等相關材料和配套產品。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新型顯示。
  
  搶抓大尺寸、超高清液晶顯示和中小尺寸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柔性顯示發展機遇,繼續鞏固領先優勢,加快突破關鍵共性和前瞻性技術,完善產業配套體系,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到2020年,力爭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產值超過2000億元。
  
  做大做強顯示面板。完善京東方6代、8.5代、10.5代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布局,推動企業加速掌握大尺寸、超高清、低功耗、窄邊框、曲面顯示等核心技術,突破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背板、蒸鍍和封裝等關鍵工藝技術。超前布局柔性、量子點、全息、激光等顯示技術。
  
  提升配套能力。支持企業突破高世代玻璃基板和掩模板、偏光片、光學膜、OLED發光材料等關鍵技術,開發5.5代及以上蒸鍍、成膜、激光退火、印刷打印等關鍵設備。鼓勵面板企業與配套企業通過多種合作方式,結合AMOLED等新一代顯示技術工藝研發,共同開發關鍵設備和材料。
  
   建設高水平產業研發平臺。依托京東方合肥研究院、合肥現代顯示研究院、安徽新型顯示創新中心、打印OLED研發平臺等,建設國內領先的新型顯示技術創新平臺,籌建國家級新型顯示創新中心,搶占未來顯示技術制高點。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3.智能語音。
  
  不斷提升智能語音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打造“中國聲谷”。到2020年,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語音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產值達到1000億元。
  
  加強語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發。加快突破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感知智能機器學習、高表現力擬人化語音合成、多方言多場景個性化語音識別等新一代感知智能語音交互核心技術,以及口語表達及交流能力評測、紙筆考試全科學智能閱卷、中英文口語翻譯等以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的認知智能核心技術,力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推進語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成果的規模化應用。大力引進智能語音產業鏈各環節骨干企業,推動語音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實現語音技術在智慧教育、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終端、智能機器人、信息安全等領域的應用。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4.智能終端。
  
  提高移動智能終端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能力,大力發展智能手機、車載智能終端、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等多模態人機自然交互終端產品。鼓勵發展支持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慧農業應用的物聯網智能終端產品,以及面向金融、交通、醫療等行業應用的專業終端設備。支持華米等龍頭企業積極開展差異化細分市場需求分析,提升用戶體驗,做大高端移動智能終端、智能物聯終端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規模。到2020年,智能終端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5.軟件和信息服務。
  
   加快推進合肥“中國軟件名城”建設,大力發展支撐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工業軟件、智慧城市專項業務操作系統軟件及基于軟件即服務(SaaS)模式的行業應用軟件。充分發揮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省優勢,以建設“三通兩平臺”為抓手,大力發展教育管理和教學應用類軟件,積極推進智慧班級、智慧校園、智慧教育建設,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強有力支撐。加快培育網絡身份認證、網絡支付、位置服務、社交網絡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態,大力推動信息系統集成、信息技術咨詢、網絡中介服務、信息安全等服務業發展。到2020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二)高端裝備和新材料。順應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趨勢,加快突破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推進重大裝備與系統的工程應用和產業化,提高新材料支撐能力。到2020年,高端裝備和新材料產業產值突破4000億元。
  
  1.機器人。
  
  突破機器人整機、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制造技術等技術瓶頸,有序推進機器人應用。到2020年,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基地,產值達到400億元。
  
  推進機器人整機向中高端邁進。重點突破高性能工業機器人運動控制、精確參數辨識補償、協同作業與調度、示教等關鍵技術,重點發展弧焊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全自主編程智能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重載AGV、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和智能護理機器人。
  
  大力發展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全面提升高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性能控制器、傳感器、末端執行器等五大關鍵零部件的質量穩定性和批量生產能力,打破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有序推動機器人規模應用。實施“機器換人”計劃,在汽車、家電、輕工紡織等勞動強度大的工業企業和化工、民爆等危險程度高的行業,以及醫藥、半導體、食品等生產環境潔凈度要求高的行業,有序推進中高端機器人的規模應用。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通用航空。
  
  搶抓國家加快發展通用航空產業重要戰略機遇,堅持開放合作和自主創新,逐步健全航空產業體系,實現整機產品系列化、配套產品國內領先。到2020年,通用航空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
  
  集中力量開發整機。積極對接和吸納國內外通航優質資源,大力引進高層次技術團隊,開展軍用和民用技術雙向轉化研究,重點突破通用飛機整機系統設計、制造、測試、取證、集成開發等關鍵技術,開發2座至40座通用飛機系列化產品。
  
  構建通用航空裝備產業鏈。重點推動通用飛機活塞航空發動機和中小型渦槳發動機、渦軸發動機、渦扇發動機研發制造,大力發展機載顯示、無線電導航、航空電子測試設備等相關產業,積極推進高性能復合材料、高溫合金材料、高端輕質高強度金屬材料等研發和產業化。
  
   拓展通航服務空間。支持組建航空俱樂部、航空教育培訓機構、飛機租賃等運營服務主體,推動通航運營服務企業集群發展。發展航空維修產業。推動通用航空與互聯網、創意經濟融合發展,拓展通用航空新業態。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3.智能制造。
  
  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快突破增材制造關鍵工藝,構建貫穿生產制造全過程和產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息深度管制、智慧優化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統,在重點領域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智能工廠。到2020年,智能制造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
  
  突破增材制造關鍵工藝。大力發展粉末冶金技術,積極研究熔融沉積成形(FDM)、激光凈成形(LENS)、分層實體制造(LOM)、電子束熔絲沉積(EBF)等選擇性沉積技術,以及光固化成形(SLA)、選擇性激光燒結(SLS)、選擇性激光熔化(SLM)、三維打印(3DP)、電子束熔煉成形(EBM)等選擇性黏合技術,研制復雜零部件復合成形、金屬噴射復合沉積、金屬構件修復與再制造、生物醫療打印制造等新型裝備。
  
  積極推進智能工廠建設。面向汽車、家電、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能源、消費電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在骨干企業推廣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智能制造成套裝備,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車間,重點培育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4.現代農機裝備。
  

  依托現代農業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發平臺,加強產學研合作,突破行業急需的大功率拖拉機、復式保護性耕作機械、精準高效植保裝備、智能化谷物聯合收割機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插秧機、拖拉機、收獲機械、烘干機械、園林機械等多種農機裝備,為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農作物提供土地耕整、種植、田間管理、收獲及收獲后處理等環節全程機械化方案。到2020年,現代農機裝備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5.軌道交通裝備。
  
   提升軌道交通“材輪軸架”系統制造集成能力,加快250公里/小時和350公里/小時高速輪軸運行試驗,力爭早日實現國產化。開發制造先進城市軌道交通彈性、降噪車輪。積極推進傳動齒輪箱、轉向架、減振裝置、牽引變流器、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器件、大功率制動裝置、供電高速開關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和制造。創建國家軌道交通輪軸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不斷提高高端車輪、車軸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產品整體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到2020年,軌道交通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6.新材料。
  
  瞄準重大裝備和重點產業方向,順應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積極發展高端金屬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和高性能復合材料,加強前沿材料布局。到2020年,新材料產業產值到達2000億元。
  
  引導金屬材料高端化發展。加快突破高純化、微合金化、復雜多元合金化、復合材料化等高端銅合金制造技術,重點發展高精度電子銅帶、HDI板用超薄電子銅箔、海洋及電力工程用高效換熱銅管、軌道交通用特種線纜(桿),以及集成電路引線框架、高密度互聯印制電路板、新型電子元器件封裝材料等延伸產品。推進鐵基新材料高端化發展,大力發展高速輪軌用鋼、激光拼焊汽車板、變頻電機和發電機用高效節能型硅鋼等高性能鋼材和合金材料。以輕質、高強、大規格、耐高溫、耐腐蝕、耐疲勞為發展方向,發展高性能鋁合金、鎂合金和鈦合金。加快稀土永磁、稀土鍍層、稀土耐磨等稀土應用新材料的發展。
  
  鼓勵發展化工新材料。重點開發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纖維、工程塑料、合成樹脂等石油化工產品,積極發展新型結構材料、膜材料、塑料合金材料、可降解塑料,加快發展汽車用熱塑性復合材料制品。加快發展以煤制烯烴為基礎的高分子材料及其產業鏈,實現煤基化工原材料向煤基新材料的轉變。加快有機硅新材料發展,優先發展甲基、苯基氯硅烷單體、環體等。積極發展碳纖維和高強高模PVA纖維,加快推進碳纖維在相關領域的應用。
  
  大力發展新型無機材料。以滿足建筑節能、平板顯示和太陽能利用等領域需求為目標,重點發展平板顯示玻璃,鼓勵發展應用低輻射鍍膜玻璃、涂膜玻璃、真空節能玻璃及光伏電池透明導電氧化物鍍膜超白玻璃。加快發展高純石英粉、石英玻璃及制品,促進高純石英管、光纖預制棒產業化。開發高性能玻璃纖維、連續玄武巖纖維、高性能摩擦材料和綠色新型耐火材料等產品。
  
   布局前沿新材料。圍繞石墨烯材料批量制備以及基于石墨烯的各類功能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引導骨干企業攜手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協同開發材料規模化制備技術,促進關鍵工藝及核心裝備同步發展,提升產業化水平,推進石墨烯材料在新產品中的應用。積極推進納米材料在新能源、節能減排、環境治理、功能涂層、電子信息等領域的研究應用。積極推進鐵基高溫超導材料研究和超高溫隔熱防護氧化鋯纖維產業化進程。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三)生物和大健康。把握生命科學縱深發展、生物新技術廣泛應用和融合創新的新趨勢,著力構建生物醫藥新體系,推動醫療器械向高端邁進,積極發展移動醫療、遠程醫療等智慧醫療產業,不斷提升生物農業和生物制造規模化發展水平。到2020年,生物和大健康產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
  
  1.生物醫藥。
  
   以臨床用藥需求為導向,在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高發性免疫疾病、重大傳染性疾病、罕見病等領域,重點開發具有靶向性、高選擇性、新作用機理的治療藥物。加快新型抗體、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藥及醫藥中間體研發和產業化。加快開發手性合成、酶催化、結晶控制等化學藥制備技術,推動大規模細胞培養及純化、抗體偶聯、無血清無蛋白培養基培養等生物技術研發及工程化,提升長效、緩控釋、靶向等新型制劑技術水平。構建基于細胞和動物模型的高效藥物篩選與測試系統,提高藥物測試水平。到2020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現代中藥。
  
   以中藥標準體系建設為核心,加快規范化中藥材基地建設,加大中藥制藥過程的關鍵技術開發和推廣,打造一批從原料藥材到藥品的中藥標準化示范產業鏈,培育現代中藥大品種。加快中藥材、中藥生產、流通及使用追溯體系建設,提高中藥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開發現代中藥提取純化技術,研發符合中藥特點的粘膜給藥等制劑技術,推廣質量控制、自動化和在線監測等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應用。到2020年,現代中藥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3.高端醫療器械。
  
   大力發展高性能診療設備、體外診斷設備、高端植介入產品,力爭在醫療影像、超導質子治療系統、數字化X射線機、手術導航系統、醫用機器人等領域取得突破。加快建設合肥離子醫學中心、腫瘤醫學中心、區域細胞制備中心,支持建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及醫藥產業創新中心。到2020年,力爭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4.智慧健康。
  
   加快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健康、養老等新興服務,鼓勵發展第三方在線健康市場調查、咨詢評價、預防管理等應用服務,支持以社區為基礎搭建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支持第三方影像設備應用示范中心建設,加強醫學影像分布式存儲架構、廣域網醫學圖像即時傳遞、網絡化醫學影像三維后處理分析等關鍵技術研究,鼓勵運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彩超等影像設備,為基層患者提供醫療診斷服務。到2020年,智慧健康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5.生物農業。
  
   以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目標,開展基因編輯、分子設計、細胞誘變等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生物種業企業。大力發展動植物病蟲害防控新技術,創制一批新型動物疫苗、生物獸藥、植物新農藥、綠色飼料、綠色肥料等重大產品,推動農業轉型發展。到2020年,生物農業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6.生物制造。
  
   緊盯市場需求和技術變革方向,加快生物基材料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重點發展聚乳酸(PLA)、丁二酸丁二醇聚酯(PBS)、聚羥基烷酸(PHA)、聚有機酸復合材料及椰油酰氨基酸等生物基材料及生物助劑。持續加強非糧原料轉化、生物質氣化、生物酶解等關鍵技術研究,不斷提升檸檬酸、燃料乙醇、富馬酸、蘋果酸等大宗精細化學品和工業酶制劑產品規模水平。到2020年,生物制造產業產值超過4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四)綠色低碳。把握能源變革重大趨勢和產業結構綠色轉型發展要求,以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為重點,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的應用比例,全面推進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產業快速發展。力爭到2020年,綠色低碳產業產值達到4000億元。
  
  1.新能源汽車。
  
  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主,鼓勵發展燃料電池汽車,堅持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相結合、整車引領和加強配套相結合,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到30萬輛,建成核心競爭力強、產業化領先、配套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
  
  大力推進動力電池及電機驅動系統技術創新。重點開展高比能動力電池新材料、新體系以及新結構、新工藝研究,加強電機驅動系統、電機控制器、制動器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力爭電機、電池、電控研發和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加快充電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建設領域,推進充電設施項目建設,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的充電服務體系。加大對充電設施建設用地的支持力度。鼓勵建設集停車和充電功能于一體的停車場,逐步推進城市公共停車場及住宅小區增建充電樁。
  
   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在城市客運、環衛、物流、機場和車站通勤、公安巡邏、景區觀光等領域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探索開通城際間新能源汽車客運專線,增加營運路線和規模。推進黨政機關和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使用新能源汽車。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新能源。
  
  加快發展太陽能光伏、生物質能、風電、儲能等新能源產業,促進光伏制造關鍵技術研發,推進高效率低成本光伏技術應用。到2020年,新能源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
  
  加快高效率低成本光伏技術開發。支持高效率晶硅電池、新型薄膜電池、電子級多晶硅、高端切割機、全自動絲網印刷機、高純度關鍵材料等研發和產業化,提高光伏逆變器及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水平。加強光伏新能源領域標準化研究,完善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產品認證和服務運營水平。
  
   積極有序推進光伏應用。引導光伏電站與配套電網規劃和建設,實施若干光伏發電工程。在合肥、蚌埠、蕪湖、六安、安慶等城市實施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示范工程。按照“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方式,推廣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到2020年,全省累計并網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超過8GW。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3.節能環保。
  
   開發推廣面向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的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推動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診斷改造等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面向水、大氣、土壤、重金屬、城市垃圾等環境治理重大需求,開發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大力發展源頭減量、資源化、再制造等新技術,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產業化水平。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超過20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五)信息經濟。以“互聯網+”行動為抓手,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云計算、數字創意等新興產業。到2020年,信息經濟產業產值達到4000億元。
  
  1.電子商務。
  
  以打造“電商安徽”為突破口和切入點,培育電商龍頭企業,積極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有序發展。到2020年,網絡銷售額超過2500億元。
  
  鼓勵電商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培育本土電商品牌企業,支持中小電商企業發展。全面普及工業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積極推進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應用轉化,加快建立與我省產業特色相適應的工業品網絡零售和分銷體系,推動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不斷提升。
  
  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改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培育和壯大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引導電子商務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等建立多種形式的聯營協作關系,培育發展一批電子商務特色小鎮和電商村。
  
   加快完善電商物流體系。合理規劃布局物流倉儲和快件處理中心,支持各地建設快遞物流園區,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鼓勵快遞企業總部在我省建設快件分撥(轉運)中心或后臺服務(呼叫)中心,加快建設快遞區域總部經濟。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云計算和大數據。
  
  充分發揮合肥科教資源和淮南、宿州能源基地優勢,加快建設合肥云計算大數據生產應用中心和淮南、宿州大數據存儲基地,構建“一中心兩基地多園區”的產業空間布局。到2020年,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加快云計算核心技術研發。重點突破云服務體系結構、云計算網絡均衡、分布式數據存儲、數據交換、大規模數據管理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強信息安全保障技術研究和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網絡信息安全監測、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
  
  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圍繞數據感知、傳輸、處理、分析、挖掘、應用、安全等大數據產業鏈,引進培育20家左右云計算、大數據領域的龍頭企業和500家應用服務企業,打造2-3個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集聚區。
  
  積極發展新興業態。大力發展公共云計算服務,引導專有云有序發展。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高水平數據中心和云計算服務平臺,提供彈性計算、云存儲、分布式數據庫、企業經營管理、研發設計等應用服務。
  
   推動政府數據資源開放。按照“按需共享、統一交換、授權使用”的原則,加快建設“政務云”,建立全省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推動政府部門數據開放共享,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對政府數據資源進行增值開發利用。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3.數字創意。
  
  創新數字文化創意技術和裝備,豐富數字文化創意內容和形式,提升設計服務水平,逐步形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格局。到2020年,數字創意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提升文化創意內容和形式。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創作具有鮮明特點的戲曲、音樂、美術等數字創意內容產品,推動徽派文化走出去。支持傳統文化單位發展互聯網新媒體,加快內容集成和數字傳輸綜合平臺建設,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支持數字創意產品原創能力建設,提升技術裝備水平,發展網絡內容服務新業態,引導影視、動漫游戲、音樂制作、新媒體藝術創新發展。
  
   鼓勵設計服務業創新發展。支持設計服務與制造業、建筑業等領域融合發展,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設計龍頭企業。加強設計服務企業與工業企業對接,開展基于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的設計服務。促進數字技術在人文景觀、園林綠化、樓宇建筑等領域應用,不斷提高城鄉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水平。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三、主要抓手
  
  (一)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立足當前,圍繞新型顯示、智能終端、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中藥、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領域,推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形成10個左右千億元級、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持續推進合蕪蚌新型顯示、蕪馬合機器人兩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建設,合蕪蚌新型顯示區域集聚發展試點重點突破OLED、3D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加快形成完善的新型顯示產業鏈和技術創新體系;蕪馬合機器人區域集聚發展試點重點突破精密減速機、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等核心技術,形成機器人技術創新體系。積極推進首批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啟動實施后續批次基地建設。
  
  (二)扎實推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謀劃中期,在有一定基礎、具有較強優勢的太赫茲芯片、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下一代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精準醫療、先進光伏制造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推動盡快完善產業鏈、形成產業規模。
  
  1.太赫茲芯片。
  
  開展太赫茲相關技術研究工作,開發太赫茲移動通信、生物檢測、食品檢測等系列芯片,支持太赫茲技術在物體成像、醫療診斷、寬帶移動通信等領域應用。
  
  2.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
  
  利用智能監測設備、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形成覆蓋主要生態要素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動態監測網絡。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境治理材料和裝備的研發、生產、應用。
  
  3.下一代機器人。
  
  跟蹤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趨勢,開展人工智能、感知與識別、控制與交互等下一代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突破機器人通用控制軟件平臺、人機共存、安全控制、高集成一體化關節、靈巧手等核心技術,推動智能感知、模式識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在下一代機器人領域的深入應用。
  
  4.高端數控機床。
  
  以高速、復合、精密、環保、智能和多軸聯動為主要發展方向,推動建設數控機床和裝備技術研發公共服務中心,開展數字化設計技術、高精度加工成型技術等高檔數控機床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高檔數控系統、伺服電機、軸承等主要功能部件及關鍵應用軟件。
  
  5.精準醫療。
  
  建設基于疾病早期篩查、疾病樣本庫、高通量測序技術、大數據分析與個性化用藥測試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形成貫穿篩查、診斷、治療與預后的疾病防診治應用支撐體系。建設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開展遺傳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篩查,加快基因檢測技術推廣應用。
  
  6.先進光伏制造。
  
  支持低成本、高轉換效率、長壽命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研發及產業化,不斷提升銅銦鎵硒(CIGS)、碲化鎘(CdTe)等新型薄膜電池的轉化效率。支持新型高效逆變器(設備)研發及產業化,加強光伏電站智慧監控管理系統技術開發和應用推廣。
  
  (三)積極培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布局長遠,著眼產業發展前沿,重點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新藥創制、核能裝備、燃氣輪機、虛擬現實、智能汽車等領域,加快實施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突破一批關系長遠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具有爆發式增長的未來型產業。
  
  1.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
  
  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申報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加強量子密鑰分配技術研究,建設基于量子密碼的新型安全通信網絡體系,積極拓展量子通信在金融、互聯網、軍工等領域應用。探索量子計算機新模型,推動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實現和量子仿真應用。開展面向未來網絡的前沿科學技術研究。
  
  2.新藥創制。
  
  支持行業領軍企業加強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藥物、新型疫苗等創新藥的研發,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質量體系,推動新藥產業化。
  
  3.核能裝備。
  
  支持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攻克鉛基反應堆設計與仿真、反應堆材料與液態鉛鉍回路、反應堆運行與控制等技術,開展移動式小型鉛基堆核電源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研制。
  
  4.燃氣輪機。
  
  加快推進微小型燃氣輪機研發,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分布式能源、車船動力和通用航空動力用0.1-10MW級微小型燃氣輪機。深化與骨干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推進重型燃氣輪機研發及產業化。
  
  5.虛擬現實。
  
  加強計算機圖形圖像、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自然人機交互等關鍵技術研發,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可穿戴智能裝備、沉浸式體驗平臺、虛擬直播、超感影院等裝備。
  
  6.智能汽車與車聯網。
  
  推動汽車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設立跨界交叉的創新平臺,開展自主車聯網通信系統研發與應用示范。加快區域車聯網大數據中心與行業應用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北斗智能車載終端在汽車領域規模化應用。
  
  四、推進舉措
  
  (一)擴大開放,整合優勢資源。瞄準境內外新興產業領域的領軍企業,實施“領軍企業引進計劃”,建立省、市、縣(市、區)聯動機制,實行“一企一策”,推動項目落地。支持境內外企業、高校院所等來皖設立研發機構、共建研發平臺、建立人才培養基地,聯合開展產業核心技術攻關。鼓勵企業到境外投資并購“隱形冠軍”企業或研發機構。加快實施國際合作創新計劃,支持國家級、省級開發區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共建合作園區,推動中德智慧產業園、中德(蕪湖)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園建設。
  
  (二)培育龍頭,強化引領帶動。組織實施省創新企業百強培育工程,著力培育一批龍頭性、引領性創新型企業。遴選一批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具有較強研發能力、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或經專家論證具有重要創新點和較高成長性的企業,列入龍頭企業培育備選庫,力爭通過5年時間的努力,培育一批處于國內行業前列、在全球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改革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辦法,分類實施創新轉型專項評價。探索軍工科研院所企業化改制,促進軍民融合發展。
  
  (三)強化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鼓勵構建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高校院所參與的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完善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機制,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支持企業將互聯網技術融合到生產、管理、銷售、服務等環節,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四)夯實基礎,提高保障能力。加快“寬帶安徽”建設,推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提速,提升骨干網傳輸和交換能力。加速廣播電視數字化改造,建設覆蓋全省的地面數字電視網。加快無線寬帶網絡建設,推動市和部分縣(市)建成區重要公共場所無線寬帶網絡全覆蓋。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布局,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組織實施工業強基示范工程,持續提升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等工業基礎能力。
  
  (五)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改革政府科技管理體制,從管理具體項目轉為主要負責科技發展規劃、評估和監督。改革金融創新體制,爭取納入投貸聯動試點區域,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建立“新三板”與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合作對接機制。改革創新人才管理體制,完善科研人員雙向流動制度,切實保障和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
  
  (六)推進雙創,打造發展新引擎。促進科研人員、海外高層次人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施“江淮雙創匯”“創業江淮”行動計劃,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眾創空間,實現創業與創新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建設集創新政策、行政服務、創業輔導、交流培訓、孵化培育、創業融資、知識產權質押、上市輔導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實現創業創新政策和服務全覆蓋。大力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支撐平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加大對資金、技術、人力、土地等資源的統籌力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整合要素資源,共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
  
  (二)創新工作機制。各市人民政府是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責任主體,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確保重大項目建設、體制機制改革、科技成果轉化等順利實施。要樹立全球眼光,加強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建立綜合性、常態化的研判機制,把脈產業發展方向,提升產業謀劃水平。
  
  (三)強化要素保障。充分發揮“三重一創”專項引導資金作用,重點投向重大項目建設、新產品研發和關鍵技術產業化、檢驗檢測平臺建設等。加快組建運營總規模600億元的安徽產業發展基金,推進各市組建運營天使投資基金,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加大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引進培養力度,省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皖創新創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等各類人才激勵政策優先向“三重一創”建設傾斜。
  
   (四)嚴格考核評估。建立任務落實情況督促檢查機制和第三方評估機制,對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和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實行動態調整管理。加強考評結果運用,對考評結果優秀的給予滾動支持,對考評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并根據目標完成情況按比例收回省級支持資金。



 

主頁 > 新聞中心 >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 >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016-10-24 來源:未知 點擊: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實現新常態下新發展的重要支撐。根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行動計劃〉的通知》(皖發〔2015〕13號)精神,編制本規劃。
  
  一、總體考慮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一是產業規模迅速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由2010年的2504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8921.5億元,年均增長29%,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3.6%提高到22.4%,對全省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產值超千億元。二是一批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新型顯示產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以面板為核心,集聚了液晶玻璃、光學膜、偏光片、驅動芯片等上下游企業30多家,合蕪蚌地區正成為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完整、技術水平一流的新型顯示產業集聚發展區。機器人產業在全國影響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龍頭企業埃夫特公司已進入國產機器人整機企業第一梯隊,四自由度以上機器人銷量占國產機器人的1/3,位居全國第一。集成電路、通用航空、硅基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穩步崛起。三是基地建設初顯成效。2015年,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型顯示、蕪湖鳩江經濟開發區機器人、蚌埠硅基新材料產業園硅基新材料等首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啟動建設,總投資400億元的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京東方10.5代線、總投資135億元的晶合晶圓制造、總投資100億元的凱盛科技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以及埃夫特萬臺機器人、貝克藥業替諾福韋等一批牽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加速推進,14個基地當年實現產值3082.7億元、增長19.7%,高于全部工業增速13.6個百分點。四是開放合作不斷擴大。埃夫特公司收購意大利CMA噴涂機器人公司,不斷縮小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馬鋼公司收購法國瓦頓公司,加快高速輪軸產品認證步伐,進一步開拓了高鐵輪軸、彈性車輪等市場。中鼎集團收購美國庫伯、德國KACO等公司,并分別在歐洲和美國建立研發中心,大幅提升了企業技術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五是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成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33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100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64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等主要創新指標均保持全國先進、中部領先。
  
  (二)面臨形勢。
  
  未來5到10年,是新興技術群體迸發、新一輪產業深度演變的關鍵時期。信息革命進程持續快速演進,萬物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廣泛滲透于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信息經濟繁榮程度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實力的重要標準。機器人、智能控制等領域技術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深度推動傳統工業體系分化變革,將重塑制造業分工格局。全球氣候變化助推綠色發展大潮,新能源革命正在改變現有資源能源版圖。基因重組、精準醫療等新模式加快演進推廣,生物新經濟將引領生產生活邁入新天地。數字創意產業逐漸成為軟實力角逐的重要舞臺,引領消費新風尚。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省成為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試點省,獲批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驅動所需的體制機制環境更加完善,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配置持續優化,新興產業投資需求旺盛,產業體系日益完備,市場空間廣闊。與此同時,我省新興產業規模還不夠大、自主創新能力還有待提升、產業鏈配套尚不完整、產品附加值偏低,迫切需要加強統籌規劃,瞄準技術前沿,聚焦重點領域,創新發展思路,提升發展質量,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力。
  
  (三)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行動計劃等國家和省重大戰略部署,著力擴大開放合作,著力強化龍頭引領,著力提升創新能力,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即“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扎實推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積極培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建設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為加快創新型“三個強省”和美好安徽建設提供強大支撐。
  
  (四)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扎實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最大限度調動市、縣(市、區)以及各類園區的積極性,形成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創新驅動,龍頭引領。以行業龍頭企業為切入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全面提升人才、技術、資金的供給質量,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開放合作,集聚資源。搶抓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機遇,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高效調動和運用優勢創新資源,不斷提升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和創新成果轉移轉化能力。
  
  梯次推進,滾動發展。立足當前、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謀劃中期、培育新興產業后備力量,布局長遠、努力把握未來產業發展主動權,形成“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梯次推進、滾動發展的格局。
  
  (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翻番,力爭達到2萬億元。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在新型顯示、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中藥、生物醫藥等領域建成10個左右千億元級、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在太赫茲芯片、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下一代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精準醫療、先進光伏制造等領域建成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新藥創制、核能裝備、燃氣輪機、虛擬現實、智能汽車等領域建成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
  
  產業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基本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高校院所高效協同的技術創新體系,涌現出一批原創能力強、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品牌美譽度的行業排頭兵企業,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支撐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二、戰略重點
  
  未來5年,立足市場前景、技術儲備和產業基礎,加快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和新材料、生物和大健康、綠色低碳、信息經濟五大產業。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面向網絡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趨勢,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推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語音、智能終端、軟件和信息服務等產業發展壯大,提升電子基礎產品支撐能力。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超過5000億元。
  
  1.集成電路。
  
  積極打造“中國IC之都”(合肥),聚焦存儲、驅動、射頻芯片以及微機電系統(MEMS)等特色芯片,以設計和制造為核心,積極發展封裝測試、專用裝備和材料產業。到2020年,建設3條12英寸晶圓生產線和3條以上8英寸特色晶圓生產線,綜合產能超20萬片/月,形成數個特定行業的集成器件制造(IDM)公司,產值達到500億元。
  
  壯大芯片制造業規模。驅動芯片方面,加快建成晶合12英寸驅動芯片生產線,適時進行產能擴建,打造“國內唯一、國際領先”的12英寸生產線。存儲芯片方面,適時引進國際團隊,盡快實現技術突破和產品突破,力爭進入國家存儲產業發展布局。射頻芯片方面,積極推進4英寸、6英寸、8英寸化合物半導體生產線建設,實現氮化鎵(GaN)、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碳化硅(SiC)等射頻功率器件產品規模化生產。新型傳感器方面,加快建設6英寸以上可控增益固態微光圖像傳感器(EMCCD)生產線,規劃建設國際先進水平的8英寸微機電系統(MEMS)生產線。
  
  大力發展芯片設計業。重點突破北斗導航、移動通訊、數字處理器等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大力發展顯示控制與驅動、電源管理、變頻控制等專用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培育引進100家以上設計企業,培植1-2家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提升封裝測試業層次和能力。引進建設封裝測試生產線,與8英寸或12英寸晶圓制造項目配套發展。優先發展系統級封裝(SIP)、芯片級封裝(CSP)、圓片級封裝(WLP)、三維封裝等新型封測技術。
  
   突破關鍵專用設備和材料。重點開發光刻機、封裝及檢測設備,大力發展硅片、銅箔、引線框架、高性能光刻膠、電子化學試劑等相關材料和配套產品。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新型顯示。
  
  搶抓大尺寸、超高清液晶顯示和中小尺寸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柔性顯示發展機遇,繼續鞏固領先優勢,加快突破關鍵共性和前瞻性技術,完善產業配套體系,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到2020年,力爭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產值超過2000億元。
  
  做大做強顯示面板。完善京東方6代、8.5代、10.5代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布局,推動企業加速掌握大尺寸、超高清、低功耗、窄邊框、曲面顯示等核心技術,突破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背板、蒸鍍和封裝等關鍵工藝技術。超前布局柔性、量子點、全息、激光等顯示技術。
  
  提升配套能力。支持企業突破高世代玻璃基板和掩模板、偏光片、光學膜、OLED發光材料等關鍵技術,開發5.5代及以上蒸鍍、成膜、激光退火、印刷打印等關鍵設備。鼓勵面板企業與配套企業通過多種合作方式,結合AMOLED等新一代顯示技術工藝研發,共同開發關鍵設備和材料。
  
   建設高水平產業研發平臺。依托京東方合肥研究院、合肥現代顯示研究院、安徽新型顯示創新中心、打印OLED研發平臺等,建設國內領先的新型顯示技術創新平臺,籌建國家級新型顯示創新中心,搶占未來顯示技術制高點。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3.智能語音。
  
  不斷提升智能語音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打造“中國聲谷”。到2020年,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語音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產值達到1000億元。
  
  加強語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發。加快突破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感知智能機器學習、高表現力擬人化語音合成、多方言多場景個性化語音識別等新一代感知智能語音交互核心技術,以及口語表達及交流能力評測、紙筆考試全科學智能閱卷、中英文口語翻譯等以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的認知智能核心技術,力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推進語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成果的規模化應用。大力引進智能語音產業鏈各環節骨干企業,推動語音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實現語音技術在智慧教育、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終端、智能機器人、信息安全等領域的應用。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4.智能終端。
  
  提高移動智能終端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能力,大力發展智能手機、車載智能終端、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等多模態人機自然交互終端產品。鼓勵發展支持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慧農業應用的物聯網智能終端產品,以及面向金融、交通、醫療等行業應用的專業終端設備。支持華米等龍頭企業積極開展差異化細分市場需求分析,提升用戶體驗,做大高端移動智能終端、智能物聯終端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規模。到2020年,智能終端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5.軟件和信息服務。
  
   加快推進合肥“中國軟件名城”建設,大力發展支撐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工業軟件、智慧城市專項業務操作系統軟件及基于軟件即服務(SaaS)模式的行業應用軟件。充分發揮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省優勢,以建設“三通兩平臺”為抓手,大力發展教育管理和教學應用類軟件,積極推進智慧班級、智慧校園、智慧教育建設,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強有力支撐。加快培育網絡身份認證、網絡支付、位置服務、社交網絡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態,大力推動信息系統集成、信息技術咨詢、網絡中介服務、信息安全等服務業發展。到2020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二)高端裝備和新材料。順應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趨勢,加快突破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推進重大裝備與系統的工程應用和產業化,提高新材料支撐能力。到2020年,高端裝備和新材料產業產值突破4000億元。
  
  1.機器人。
  
  突破機器人整機、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制造技術等技術瓶頸,有序推進機器人應用。到2020年,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基地,產值達到400億元。
  
  推進機器人整機向中高端邁進。重點突破高性能工業機器人運動控制、精確參數辨識補償、協同作業與調度、示教等關鍵技術,重點發展弧焊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全自主編程智能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重載AGV、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和智能護理機器人。
  
  大力發展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全面提升高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性能控制器、傳感器、末端執行器等五大關鍵零部件的質量穩定性和批量生產能力,打破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有序推動機器人規模應用。實施“機器換人”計劃,在汽車、家電、輕工紡織等勞動強度大的工業企業和化工、民爆等危險程度高的行業,以及醫藥、半導體、食品等生產環境潔凈度要求高的行業,有序推進中高端機器人的規模應用。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通用航空。
  
  搶抓國家加快發展通用航空產業重要戰略機遇,堅持開放合作和自主創新,逐步健全航空產業體系,實現整機產品系列化、配套產品國內領先。到2020年,通用航空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
  
  集中力量開發整機。積極對接和吸納國內外通航優質資源,大力引進高層次技術團隊,開展軍用和民用技術雙向轉化研究,重點突破通用飛機整機系統設計、制造、測試、取證、集成開發等關鍵技術,開發2座至40座通用飛機系列化產品。
  
  構建通用航空裝備產業鏈。重點推動通用飛機活塞航空發動機和中小型渦槳發動機、渦軸發動機、渦扇發動機研發制造,大力發展機載顯示、無線電導航、航空電子測試設備等相關產業,積極推進高性能復合材料、高溫合金材料、高端輕質高強度金屬材料等研發和產業化。
  
   拓展通航服務空間。支持組建航空俱樂部、航空教育培訓機構、飛機租賃等運營服務主體,推動通航運營服務企業集群發展。發展航空維修產業。推動通用航空與互聯網、創意經濟融合發展,拓展通用航空新業態。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3.智能制造。
  
  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快突破增材制造關鍵工藝,構建貫穿生產制造全過程和產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息深度管制、智慧優化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統,在重點領域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智能工廠。到2020年,智能制造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
  
  突破增材制造關鍵工藝。大力發展粉末冶金技術,積極研究熔融沉積成形(FDM)、激光凈成形(LENS)、分層實體制造(LOM)、電子束熔絲沉積(EBF)等選擇性沉積技術,以及光固化成形(SLA)、選擇性激光燒結(SLS)、選擇性激光熔化(SLM)、三維打印(3DP)、電子束熔煉成形(EBM)等選擇性黏合技術,研制復雜零部件復合成形、金屬噴射復合沉積、金屬構件修復與再制造、生物醫療打印制造等新型裝備。
  
  積極推進智能工廠建設。面向汽車、家電、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能源、消費電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在骨干企業推廣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智能制造成套裝備,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車間,重點培育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4.現代農機裝備。
  

  依托現代農業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發平臺,加強產學研合作,突破行業急需的大功率拖拉機、復式保護性耕作機械、精準高效植保裝備、智能化谷物聯合收割機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插秧機、拖拉機、收獲機械、烘干機械、園林機械等多種農機裝備,為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農作物提供土地耕整、種植、田間管理、收獲及收獲后處理等環節全程機械化方案。到2020年,現代農機裝備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5.軌道交通裝備。
  
   提升軌道交通“材輪軸架”系統制造集成能力,加快250公里/小時和350公里/小時高速輪軸運行試驗,力爭早日實現國產化。開發制造先進城市軌道交通彈性、降噪車輪。積極推進傳動齒輪箱、轉向架、減振裝置、牽引變流器、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器件、大功率制動裝置、供電高速開關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和制造。創建國家軌道交通輪軸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不斷提高高端車輪、車軸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產品整體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到2020年,軌道交通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6.新材料。
  
  瞄準重大裝備和重點產業方向,順應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積極發展高端金屬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和高性能復合材料,加強前沿材料布局。到2020年,新材料產業產值到達2000億元。
  
  引導金屬材料高端化發展。加快突破高純化、微合金化、復雜多元合金化、復合材料化等高端銅合金制造技術,重點發展高精度電子銅帶、HDI板用超薄電子銅箔、海洋及電力工程用高效換熱銅管、軌道交通用特種線纜(桿),以及集成電路引線框架、高密度互聯印制電路板、新型電子元器件封裝材料等延伸產品。推進鐵基新材料高端化發展,大力發展高速輪軌用鋼、激光拼焊汽車板、變頻電機和發電機用高效節能型硅鋼等高性能鋼材和合金材料。以輕質、高強、大規格、耐高溫、耐腐蝕、耐疲勞為發展方向,發展高性能鋁合金、鎂合金和鈦合金。加快稀土永磁、稀土鍍層、稀土耐磨等稀土應用新材料的發展。
  
  鼓勵發展化工新材料。重點開發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纖維、工程塑料、合成樹脂等石油化工產品,積極發展新型結構材料、膜材料、塑料合金材料、可降解塑料,加快發展汽車用熱塑性復合材料制品。加快發展以煤制烯烴為基礎的高分子材料及其產業鏈,實現煤基化工原材料向煤基新材料的轉變。加快有機硅新材料發展,優先發展甲基、苯基氯硅烷單體、環體等。積極發展碳纖維和高強高模PVA纖維,加快推進碳纖維在相關領域的應用。
  
  大力發展新型無機材料。以滿足建筑節能、平板顯示和太陽能利用等領域需求為目標,重點發展平板顯示玻璃,鼓勵發展應用低輻射鍍膜玻璃、涂膜玻璃、真空節能玻璃及光伏電池透明導電氧化物鍍膜超白玻璃。加快發展高純石英粉、石英玻璃及制品,促進高純石英管、光纖預制棒產業化。開發高性能玻璃纖維、連續玄武巖纖維、高性能摩擦材料和綠色新型耐火材料等產品。
  
   布局前沿新材料。圍繞石墨烯材料批量制備以及基于石墨烯的各類功能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引導骨干企業攜手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協同開發材料規模化制備技術,促進關鍵工藝及核心裝備同步發展,提升產業化水平,推進石墨烯材料在新產品中的應用。積極推進納米材料在新能源、節能減排、環境治理、功能涂層、電子信息等領域的研究應用。積極推進鐵基高溫超導材料研究和超高溫隔熱防護氧化鋯纖維產業化進程。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三)生物和大健康。把握生命科學縱深發展、生物新技術廣泛應用和融合創新的新趨勢,著力構建生物醫藥新體系,推動醫療器械向高端邁進,積極發展移動醫療、遠程醫療等智慧醫療產業,不斷提升生物農業和生物制造規模化發展水平。到2020年,生物和大健康產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
  
  1.生物醫藥。
  
   以臨床用藥需求為導向,在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高發性免疫疾病、重大傳染性疾病、罕見病等領域,重點開發具有靶向性、高選擇性、新作用機理的治療藥物。加快新型抗體、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藥及醫藥中間體研發和產業化。加快開發手性合成、酶催化、結晶控制等化學藥制備技術,推動大規模細胞培養及純化、抗體偶聯、無血清無蛋白培養基培養等生物技術研發及工程化,提升長效、緩控釋、靶向等新型制劑技術水平。構建基于細胞和動物模型的高效藥物篩選與測試系統,提高藥物測試水平。到2020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現代中藥。
  
   以中藥標準體系建設為核心,加快規范化中藥材基地建設,加大中藥制藥過程的關鍵技術開發和推廣,打造一批從原料藥材到藥品的中藥標準化示范產業鏈,培育現代中藥大品種。加快中藥材、中藥生產、流通及使用追溯體系建設,提高中藥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開發現代中藥提取純化技術,研發符合中藥特點的粘膜給藥等制劑技術,推廣質量控制、自動化和在線監測等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應用。到2020年,現代中藥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3.高端醫療器械。
  
   大力發展高性能診療設備、體外診斷設備、高端植介入產品,力爭在醫療影像、超導質子治療系統、數字化X射線機、手術導航系統、醫用機器人等領域取得突破。加快建設合肥離子醫學中心、腫瘤醫學中心、區域細胞制備中心,支持建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及醫藥產業創新中心。到2020年,力爭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4.智慧健康。
  
   加快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健康、養老等新興服務,鼓勵發展第三方在線健康市場調查、咨詢評價、預防管理等應用服務,支持以社區為基礎搭建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支持第三方影像設備應用示范中心建設,加強醫學影像分布式存儲架構、廣域網醫學圖像即時傳遞、網絡化醫學影像三維后處理分析等關鍵技術研究,鼓勵運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彩超等影像設備,為基層患者提供醫療診斷服務。到2020年,智慧健康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5.生物農業。
  
   以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目標,開展基因編輯、分子設計、細胞誘變等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生物種業企業。大力發展動植物病蟲害防控新技術,創制一批新型動物疫苗、生物獸藥、植物新農藥、綠色飼料、綠色肥料等重大產品,推動農業轉型發展。到2020年,生物農業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6.生物制造。
  
   緊盯市場需求和技術變革方向,加快生物基材料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重點發展聚乳酸(PLA)、丁二酸丁二醇聚酯(PBS)、聚羥基烷酸(PHA)、聚有機酸復合材料及椰油酰氨基酸等生物基材料及生物助劑。持續加強非糧原料轉化、生物質氣化、生物酶解等關鍵技術研究,不斷提升檸檬酸、燃料乙醇、富馬酸、蘋果酸等大宗精細化學品和工業酶制劑產品規模水平。到2020年,生物制造產業產值超過4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四)綠色低碳。把握能源變革重大趨勢和產業結構綠色轉型發展要求,以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為重點,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的應用比例,全面推進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產業快速發展。力爭到2020年,綠色低碳產業產值達到4000億元。
  
  1.新能源汽車。
  
  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主,鼓勵發展燃料電池汽車,堅持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相結合、整車引領和加強配套相結合,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到30萬輛,建成核心競爭力強、產業化領先、配套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
  
  大力推進動力電池及電機驅動系統技術創新。重點開展高比能動力電池新材料、新體系以及新結構、新工藝研究,加強電機驅動系統、電機控制器、制動器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力爭電機、電池、電控研發和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加快充電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建設領域,推進充電設施項目建設,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的充電服務體系。加大對充電設施建設用地的支持力度。鼓勵建設集停車和充電功能于一體的停車場,逐步推進城市公共停車場及住宅小區增建充電樁。
  
   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在城市客運、環衛、物流、機場和車站通勤、公安巡邏、景區觀光等領域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探索開通城際間新能源汽車客運專線,增加營運路線和規模。推進黨政機關和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使用新能源汽車。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新能源。
  
  加快發展太陽能光伏、生物質能、風電、儲能等新能源產業,促進光伏制造關鍵技術研發,推進高效率低成本光伏技術應用。到2020年,新能源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
  
  加快高效率低成本光伏技術開發。支持高效率晶硅電池、新型薄膜電池、電子級多晶硅、高端切割機、全自動絲網印刷機、高純度關鍵材料等研發和產業化,提高光伏逆變器及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水平。加強光伏新能源領域標準化研究,完善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產品認證和服務運營水平。
  
   積極有序推進光伏應用。引導光伏電站與配套電網規劃和建設,實施若干光伏發電工程。在合肥、蚌埠、蕪湖、六安、安慶等城市實施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示范工程。按照“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方式,推廣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到2020年,全省累計并網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超過8GW。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3.節能環保。
  
   開發推廣面向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的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推動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診斷改造等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面向水、大氣、土壤、重金屬、城市垃圾等環境治理重大需求,開發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大力發展源頭減量、資源化、再制造等新技術,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產業化水平。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超過2000億元。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五)信息經濟。以“互聯網+”行動為抓手,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云計算、數字創意等新興產業。到2020年,信息經濟產業產值達到4000億元。
  
  1.電子商務。
  
  以打造“電商安徽”為突破口和切入點,培育電商龍頭企業,積極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有序發展。到2020年,網絡銷售額超過2500億元。
  
  鼓勵電商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培育本土電商品牌企業,支持中小電商企業發展。全面普及工業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積極推進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應用轉化,加快建立與我省產業特色相適應的工業品網絡零售和分銷體系,推動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不斷提升。
  
  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改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培育和壯大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引導電子商務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等建立多種形式的聯營協作關系,培育發展一批電子商務特色小鎮和電商村。
  
   加快完善電商物流體系。合理規劃布局物流倉儲和快件處理中心,支持各地建設快遞物流園區,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鼓勵快遞企業總部在我省建設快件分撥(轉運)中心或后臺服務(呼叫)中心,加快建設快遞區域總部經濟。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云計算和大數據。
  
  充分發揮合肥科教資源和淮南、宿州能源基地優勢,加快建設合肥云計算大數據生產應用中心和淮南、宿州大數據存儲基地,構建“一中心兩基地多園區”的產業空間布局。到2020年,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加快云計算核心技術研發。重點突破云服務體系結構、云計算網絡均衡、分布式數據存儲、數據交換、大規模數據管理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強信息安全保障技術研究和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網絡信息安全監測、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
  
  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圍繞數據感知、傳輸、處理、分析、挖掘、應用、安全等大數據產業鏈,引進培育20家左右云計算、大數據領域的龍頭企業和500家應用服務企業,打造2-3個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集聚區。
  
  積極發展新興業態。大力發展公共云計算服務,引導專有云有序發展。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高水平數據中心和云計算服務平臺,提供彈性計算、云存儲、分布式數據庫、企業經營管理、研發設計等應用服務。
  
   推動政府數據資源開放。按照“按需共享、統一交換、授權使用”的原則,加快建設“政務云”,建立全省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推動政府部門數據開放共享,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對政府數據資源進行增值開發利用。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3.數字創意。
  
  創新數字文化創意技術和裝備,豐富數字文化創意內容和形式,提升設計服務水平,逐步形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格局。到2020年,數字創意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提升文化創意內容和形式。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創作具有鮮明特點的戲曲、音樂、美術等數字創意內容產品,推動徽派文化走出去。支持傳統文化單位發展互聯網新媒體,加快內容集成和數字傳輸綜合平臺建設,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支持數字創意產品原創能力建設,提升技術裝備水平,發展網絡內容服務新業態,引導影視、動漫游戲、音樂制作、新媒體藝術創新發展。
  
   鼓勵設計服務業創新發展。支持設計服務與制造業、建筑業等領域融合發展,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設計龍頭企業。加強設計服務企業與工業企業對接,開展基于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的設計服務。促進數字技術在人文景觀、園林綠化、樓宇建筑等領域應用,不斷提高城鄉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水平。

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三、主要抓手
  
  (一)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立足當前,圍繞新型顯示、智能終端、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中藥、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領域,推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形成10個左右千億元級、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持續推進合蕪蚌新型顯示、蕪馬合機器人兩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建設,合蕪蚌新型顯示區域集聚發展試點重點突破OLED、3D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加快形成完善的新型顯示產業鏈和技術創新體系;蕪馬合機器人區域集聚發展試點重點突破精密減速機、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等核心技術,形成機器人技術創新體系。積極推進首批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啟動實施后續批次基地建設。
  
  (二)扎實推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謀劃中期,在有一定基礎、具有較強優勢的太赫茲芯片、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下一代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精準醫療、先進光伏制造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推動盡快完善產業鏈、形成產業規模。
  
  1.太赫茲芯片。
  
  開展太赫茲相關技術研究工作,開發太赫茲移動通信、生物檢測、食品檢測等系列芯片,支持太赫茲技術在物體成像、醫療診斷、寬帶移動通信等領域應用。
  
  2.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
  
  利用智能監測設備、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形成覆蓋主要生態要素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動態監測網絡。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境治理材料和裝備的研發、生產、應用。
  
  3.下一代機器人。
  
  跟蹤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趨勢,開展人工智能、感知與識別、控制與交互等下一代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突破機器人通用控制軟件平臺、人機共存、安全控制、高集成一體化關節、靈巧手等核心技術,推動智能感知、模式識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在下一代機器人領域的深入應用。
  
  4.高端數控機床。
  
  以高速、復合、精密、環保、智能和多軸聯動為主要發展方向,推動建設數控機床和裝備技術研發公共服務中心,開展數字化設計技術、高精度加工成型技術等高檔數控機床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高檔數控系統、伺服電機、軸承等主要功能部件及關鍵應用軟件。
  
  5.精準醫療。
  
  建設基于疾病早期篩查、疾病樣本庫、高通量測序技術、大數據分析與個性化用藥測試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形成貫穿篩查、診斷、治療與預后的疾病防診治應用支撐體系。建設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開展遺傳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篩查,加快基因檢測技術推廣應用。
  
  6.先進光伏制造。
  
  支持低成本、高轉換效率、長壽命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研發及產業化,不斷提升銅銦鎵硒(CIGS)、碲化鎘(CdTe)等新型薄膜電池的轉化效率。支持新型高效逆變器(設備)研發及產業化,加強光伏電站智慧監控管理系統技術開發和應用推廣。
  
  (三)積極培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布局長遠,著眼產業發展前沿,重點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新藥創制、核能裝備、燃氣輪機、虛擬現實、智能汽車等領域,加快實施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突破一批關系長遠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具有爆發式增長的未來型產業。
  
  1.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
  
  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申報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加強量子密鑰分配技術研究,建設基于量子密碼的新型安全通信網絡體系,積極拓展量子通信在金融、互聯網、軍工等領域應用。探索量子計算機新模型,推動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實現和量子仿真應用。開展面向未來網絡的前沿科學技術研究。
  
  2.新藥創制。
  
  支持行業領軍企業加強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藥物、新型疫苗等創新藥的研發,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質量體系,推動新藥產業化。
  
  3.核能裝備。
  
  支持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攻克鉛基反應堆設計與仿真、反應堆材料與液態鉛鉍回路、反應堆運行與控制等技術,開展移動式小型鉛基堆核電源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研制。
  
  4.燃氣輪機。
  
  加快推進微小型燃氣輪機研發,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分布式能源、車船動力和通用航空動力用0.1-10MW級微小型燃氣輪機。深化與骨干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推進重型燃氣輪機研發及產業化。
  
  5.虛擬現實。
  
  加強計算機圖形圖像、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自然人機交互等關鍵技術研發,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可穿戴智能裝備、沉浸式體驗平臺、虛擬直播、超感影院等裝備。
  
  6.智能汽車與車聯網。
  
  推動汽車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設立跨界交叉的創新平臺,開展自主車聯網通信系統研發與應用示范。加快區域車聯網大數據中心與行業應用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北斗智能車載終端在汽車領域規模化應用。
  
  四、推進舉措
  
  (一)擴大開放,整合優勢資源。瞄準境內外新興產業領域的領軍企業,實施“領軍企業引進計劃”,建立省、市、縣(市、區)聯動機制,實行“一企一策”,推動項目落地。支持境內外企業、高校院所等來皖設立研發機構、共建研發平臺、建立人才培養基地,聯合開展產業核心技術攻關。鼓勵企業到境外投資并購“隱形冠軍”企業或研發機構。加快實施國際合作創新計劃,支持國家級、省級開發區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共建合作園區,推動中德智慧產業園、中德(蕪湖)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園建設。
  
  (二)培育龍頭,強化引領帶動。組織實施省創新企業百強培育工程,著力培育一批龍頭性、引領性創新型企業。遴選一批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具有較強研發能力、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或經專家論證具有重要創新點和較高成長性的企業,列入龍頭企業培育備選庫,力爭通過5年時間的努力,培育一批處于國內行業前列、在全球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改革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辦法,分類實施創新轉型專項評價。探索軍工科研院所企業化改制,促進軍民融合發展。
  
  (三)強化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鼓勵構建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高校院所參與的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完善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機制,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支持企業將互聯網技術融合到生產、管理、銷售、服務等環節,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四)夯實基礎,提高保障能力。加快“寬帶安徽”建設,推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提速,提升骨干網傳輸和交換能力。加速廣播電視數字化改造,建設覆蓋全省的地面數字電視網。加快無線寬帶網絡建設,推動市和部分縣(市)建成區重要公共場所無線寬帶網絡全覆蓋。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布局,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組織實施工業強基示范工程,持續提升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等工業基礎能力。
  
  (五)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改革政府科技管理體制,從管理具體項目轉為主要負責科技發展規劃、評估和監督。改革金融創新體制,爭取納入投貸聯動試點區域,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建立“新三板”與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合作對接機制。改革創新人才管理體制,完善科研人員雙向流動制度,切實保障和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
  
  (六)推進雙創,打造發展新引擎。促進科研人員、海外高層次人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施“江淮雙創匯”“創業江淮”行動計劃,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眾創空間,實現創業與創新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建設集創新政策、行政服務、創業輔導、交流培訓、孵化培育、創業融資、知識產權質押、上市輔導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實現創業創新政策和服務全覆蓋。大力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支撐平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加大對資金、技術、人力、土地等資源的統籌力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整合要素資源,共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
  
  (二)創新工作機制。各市人民政府是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責任主體,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確保重大項目建設、體制機制改革、科技成果轉化等順利實施。要樹立全球眼光,加強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建立綜合性、常態化的研判機制,把脈產業發展方向,提升產業謀劃水平。
  
  (三)強化要素保障。充分發揮“三重一創”專項引導資金作用,重點投向重大項目建設、新產品研發和關鍵技術產業化、檢驗檢測平臺建設等。加快組建運營總規模600億元的安徽產業發展基金,推進各市組建運營天使投資基金,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加大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引進培養力度,省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皖創新創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等各類人才激勵政策優先向“三重一創”建設傾斜。
  
   (四)嚴格考核評估。建立任務落實情況督促檢查機制和第三方評估機制,對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和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實行動態調整管理。加強考評結果運用,對考評結果優秀的給予滾動支持,對考評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并根據目標完成情況按比例收回省級支持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