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聚焦“藍色國土”上的新興產業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0-14 點擊:次
憑借海洋生態系統豐富的基因庫資源、天然產物資源以及獨特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山東在生物制藥、轉基因食品、生物材料、生態修復等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國務院批復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要求突出海洋經濟發展主題,建設好特色海洋經濟園區,打造海洋經濟集聚發展的載體。著力推進特色海洋生物園區建設,引導先導性強、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的海洋生物產業集聚發展,對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生物產業體系,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生物產業集聚區,推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條件得天獨厚 基礎優勢明顯
山東半島海岸線長且曲折,大陸海岸線占全國的1/6,山東省海洋生物資源富集,海洋科技水平較高,海洋生物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基礎。憑借海洋生態系統豐富的基因庫資源、天然產物資源以及獨特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在生物制藥、轉基因食品、生物材料、生態修復等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山東開發出了我國第一個現代海洋藥物藻酸雙酯鈉,海洋糖庫構建研究成果獲得200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近年來,山東省加強海洋生物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海洋生物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產業基礎良好,在全國處于領先位置。目前,山東省已擁有數千家海洋產業相關企業,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集聚,山東省擁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一大批國內一流的海洋科研、教學機構55所,海洋科技人員1萬多名,集中了全國約50%的海洋生物技術與產業化的科研力量,具備雄厚的海洋科技教育資源優勢。這同時也帶動了人才、科技等資源的集聚,而山東省的海洋技術研發在全國也是領先的。截至2011年底,海洋生物領域擁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企業技術中心15家,初步形成了海洋生物技術產業化開發體系,積累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發成果。
在培育海洋生物園上,已形成多家初具規模的產業園區,有的園區海洋主導產業業務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海洋生物產業聚集區。目前,山東海洋生物產業園圍繞海洋生物醫藥材料、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育種與健康養殖等特色領域,在建和簽約了多個海洋生物醫藥材料和海洋生物制品等項目。雖然目前園區的海洋生物產業發展尚處于初期階段,但發展潛力很大。
內在不足遭遇外在挑戰
近年來,山東省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產業規模逐年擴大,海洋經濟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但目前海洋生物產業仍是一個較新的領域,正在規劃和建設的海洋經濟或海洋生物產業園區,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海洋產業整體素質不高,產業結構亟待調整和提升。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和交通運輸物流業仍居主導地位,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近70%;海洋生物產業技術水平不夠高,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偏低;仍處于起步階段,整體規模偏小。海洋特色產業園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園區主導產業特色不夠突出,項目和企業集聚度不高,示范帶動能力不強;產業鏈條不夠長,上下游產品沒有形成配套網絡,產業集群效應尚未有效體現。園區間的產業同構現象客觀存在,沒有實現園區產業錯位發展、差異化競爭策略。
海洋產業企業的發展受國家用地、用海政策制約較大,一批重點項目難以落地,部分發展較快的縣、市、區,建設用地指標尤其緊張,園區發展規劃前瞻性有待進一步提高。海洋科技資源缺乏有效整合,集成創新能力不足。企業創新能力不強,政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尚未形成。據有關部門測算,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不足30%,對海洋產業發展的貢獻不高。海洋應用技術開發人才所占比例不足1/3,人才結構不盡合理。山東省海洋生物產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整體規模和水平,國內需求市場的發育程度直接相關。在我國海洋生物產品需求市場尚待發育擴大的現階段,要想贏得超常規發展,就必須到世界的前沿去尋求市場需求,這是一個難度極大的挑戰。
海洋生物產業園區四大定位
山東海洋生物產業園區建設重點培育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濱海旅游、海洋船舶工程裝備制造、涉海金融等海洋新興產業,提升現代海洋產業競爭力。
山東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目前,山東省海洋產業規模逐年擴大,海洋經濟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2010年,海洋經濟總量占全國海洋經濟總量的18.21%,僅次于占比為20.81%的廣東省,山東省海洋經濟已初步形成了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業、船舶工業、石油化工業、濱海旅游業等產業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海洋生物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全省省級以上171個開發區(或園區)普遍存在規模較小、技術力量薄弱、產業集聚效應發揮有限等問題,大力推動海洋物產業園區建設,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有利于促進山東省整體經濟的發展。
中國海洋生物產業發展先導區。依托重點園區、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在省內已有優勢海洋生物產業上率先實現突破,規劃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海洋生物產業園,逐步發展建設新興海洋生物醫藥研發和生產基地、海洋新生能源科技創新平臺、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船舶制造基地、全國重要的海水淡化技術裝備和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最終形成山東省海洋生物產業基地和集群。
中外海洋生物產業合作示范區。充分利用中外省級以上園區建設合作平臺,抓住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機遇,加快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海洋經濟新區內建設特色海洋經濟園區,如青島中德生態園、濰坊濱海產業園、日照國際海洋城內建設。在省內支持和推動符合條件的海洋產業園區增容擴區,扶持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海洋生物產業示范園區,重點發展海洋生物科技、綠色能源、濱海旅游、涉海金融等新興產業,聯手搶占國際海洋產業發展制高點,建成中外海洋經濟合作示范區、中國現代海洋服務業發展實驗區。作為海洋大省,山東省海洋傳統優勢產業主要集中在以海洋漁業、海洋鹽業及鹽化工業為代表的第一產業和以海洋交通運輸、船舶制造為代表的第二產業。隨著海洋產品進入大規模消費時代,依托海洋信息技術和現代化理念發展起來的新興服務業是今后海洋經濟發展的重點,主要包括現代港口物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綜合技術服務業、海洋管理咨詢業、涉海金融保險業等。集聚全省主要的海洋科研院校和人才,依托國內領先的海洋科研團隊,加快海洋傳統產業升級,積極發展現代海洋服務業,為豐富海洋生物產業園區內涵和建設新型海洋產業園區提供更有利的平臺。
山東海洋生物產業園區建設擬以青島開發區、煙臺開發區、東營開發區、龍口開發區、威海開發區、榮成開發區、壽光開發區、濰坊高新區等骨干企業為依托,加快海洋生物制藥、基因工程藥物、化學合成藥的開發和產業化步伐。爭取把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等重點園區建成國內一流的海洋生物科技與產業基地。鼓勵園區重點發展海洋藥物、海洋功能性食品和化妝品、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水養殖優質種苗等系列產品。
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發展重點
◎海洋生物創新醫藥
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為基礎,利用生物提取、合成和基因工程等技術,重點開發抗腫瘤、感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艾滋病、老年性疾病等海洋藥物。大力發展以海洋藻類生物活性物質為主要成分的海洋藥物產業,開展“刺參糖肽”、“海蜇降壓肽”、“牡蠣活性肽”等醫用有效成份提取及其系列產品開發;積極開發海帶轉基因乙肝疫苗等一批新型基因工程藥物,盡快突破技術難點,形成成熟技術,取得批號并投入生產;加快超臨界、膜分離和納米技術在海洋醫藥領域的應用,發展新一代海洋藥物。加快篩選適合全區沿海開發的深海生物組織提取和海洋活性物質的提取與開發利用。
◎新型海洋生物制品
應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開展綠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產業化。主要開發以海洋不飽和脂肪酸、甲殼素、蛋白質、糖類和傳統海洋藥用生物有效成分提取物為主要成分的海洋健康食品、功能食品和化妝品。以藻類、貝類、低值魚類、棘皮類等海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著力開發DHA、EPA系列魚油產品及海參、海帶、貝類等為原料的高附加值海洋功能食品,建立一批海產品高效加工利用科技示范基地。以無脊椎動物研究開發為重點,加大對海洋非食用資源(棘皮、海綿、腔腸等)的開發利用;將現代生物技術與中國傳統食療相結合,發掘中藥寶庫,開發有中國特色的海洋保健食品。積極扶持和鼓勵大型水產加工企業開發和引進海洋功能性食品生產項目,形成規模優勢。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向產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發展,提高現有海洋產品檔次,開發特色海洋生物產品,逐步延伸現代化的海洋生物加工鏈,推動海洋生物精深加工產業向高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方向發展,同時拓展國際市場,形成海洋生物精深加工產業規模化、產業化格局。
◎新型海洋生物材料
以海洋生物提取的殼聚糖、海藻多糖、膠原蛋白等資源為主,重點開發綠色無毒、可生物降解的醫用生物材料、藥物載體、表面活性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加快紅藻和褐藻食物纖維在醫療衛生、印染紡織和日用化工領域的應用,加快殼聚糖醫用敷料生產,加快海藻纖維、甲殼質纖維等與傳統紡織材料的嫁接和改造,開發特殊功能紡織材料。
◎海洋生物酶
以海洋微生物、植物、動物的特有酶為基礎,采用發酵、提取和基因工程等先進技術手段,重點開發食品、化工、醫藥、材料等行業用的特效酶制品,盡快實現產業化。利用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各類快速篩選方法,構建海洋生物酶基因庫,篩選原始產酶菌株。利用現代生物工程手段開發新型酶制劑,并做好安全評價。加大對海洋酶工程重點實驗室支持力度,大力實施一批海洋生物酶示范工程,進一步促進海洋生物酶企業與食品、日化和飼料等行業的產業關聯,形成與海洋生物酶相關的高新技術產業鏈和產業群。
(作者系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