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 >

八大核心要素解析行業動向 環保成戰略新興產業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1-25 點擊:

  戰略新興產業的第一位是節能環保。作為長久以來備受關注的領域,環保產業受國家政策、新常態、一帶一路、金融崛起、城鎮化、公眾覺醒、工業4.0和互聯網+等八大核心要素的帶動下,又將呈現一派怎樣的新景象?

八大核心要素解析行業動向 環保成戰略新興產業
  
  八大核心要素解析行業動向 環保成戰略新興產業
  
  從2014年9月到現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國家宏觀層面發生了許多事情,我們簡單摘錄了一下,包括:
  
  1、2014年9月10號,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人人創新、萬眾創新。2015年6月16日,《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發布;
  
  2、2014年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批準正式啟動滬港通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滬港通下的股票交易于11月17日開始;
  
  3、2015年2月1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3月28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4、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
  
  5、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
  
  6、2015年5月19日,《中國制造2025》正式公布,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到2025年制造強國;到2035年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世界制造強國;
  
  7、2015年6月12日,A股指數達到5178點,隨后開始大幅下滑,金融體系的健康性廣受質疑;
  
  8、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出席了簽署儀式。2015年年底之前,經合法數量的國家批準后,《協定》即告生效,亞投行正式成立;
  
  9、2015年8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專題會,研究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新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和對策。李克強指出,金融穩定事關經濟全局;
  
  這些事情,天天在報道,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正是這些事情在左右著整個國家的經濟,也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著我們整個行業的發展。我們把對節能環保行業影響深遠的宏觀要素提煉了一下,一共有八個,分別是國家政策、新常態、一帶一路、金融崛起、城鎮化、公眾覺醒、工業4.0和互聯網+,我們認為,這些因素正在積極影響整個節能環保行業的走向,對于我們每一個企業和在行業內的從業人員來說都非常重要。
  
  要素1:國家政策

  
  這個大家都很好理解,從去年到現在,國家又發布了不少的法規、政策、專項治理計劃等等,例如新環保法、水十條、大氣十條等等,前一段時間跟國家環保部的溝通,土十條也已經擬好了,等著發布。這么多的政策規范,充分體現國家對行業發展的重視,但是仔細品味下,我們又能發現許多問題。比如典型的PPP政策發布,發改委、財政部都在發文,最后國家出面協調下,說這個還是以財政部為主,但是具體項目還得發改委批啊。
  
  我們數了一下,主席令、國辦、發改委、財政部、環保部等等大大小小各類政府機關、執法單位都在不停的發布政策。這個現象叫什么呢?我們稱之為“九龍治水,各有其法”。但是企業就糊涂了,這事究竟該找誰?我想我們每個企業都會有這么一個單子,尤其是市場開發人員,列明了每個項目都需要找多少個單位來批復,要多少個證蓋多少個章,稍有不慎項目就要出問題。
  
  那么為什么會這樣?我們認為,九龍治水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對于節能環保行業,我們過去是不規范的,缺乏很多應該要有的東西,政府也沒辦法,很著急,只好大家一擁而上的想要解決問題,可謂急迫之情,現于言表。從政策、規范發布的主體內容來看,我們也能看出來,政策目前的主要走向,就是要“重在立、重在治”,即以前規范、標準缺失,所以現在要建立起來;以前出了問題沒人管,現在出了問題要處理,要把環境保護好。因此對于政府層面來說,要做的事情就是“監控必嚴、執法必嚴”。你看,這么一分析,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監測行業這么火熱,背后就是這個原因。
  
  政策繼續發展的下一步,我們認為會是“系統化、常態化”,所謂系統化,就是通過立法等方式逐步讓整個行業規范起來,而不是現象這樣多個部門到處打補丁;所謂常態化,就是計劃、專項等各類短期行為逐步減少,節能環保成為一種常態。具體的走向我們認為是“重在提、重在防”,所謂重在提,是指未來政策重點在于逐步提升節能環保的標準,通過標準促使行業升級,促使環境好轉;所謂重在防,是指未來政策傾向于防止環境污染、惡化的發生,從源頭來解決環境問題,實施整個社會資源的重新調配,由治理模式改為結構調整模式,產業重心也將從后端向以清潔能源為代表的前端轉移。
  
  根據這個政策趨勢,我們認為,技術的重要性、結構的合理性將非常重要。比如節能行業,如果太陽能、風能能夠實現突破,能源不再成為瓶頸,節能后端行業應該何去何從呢?
  
  此外,節能環保行業還面臨另一個問題,就是政府既是政策制定者,也同時是諸多節能環保行業的客戶。在這方面,政府的動向也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這方面,我們認為,政府的角色也在逐步變化,日漸清晰。過去政府對于我們行業是事事關心的管家婆角色,現在是政府、企業都在參與的半市場化狀態,很多事情政府想放手,但是法制、規范不健全,又不能放手。未來的政府一定是采購效果,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采購過程,但是前提是法制和規范,要有標準。
  
  要素2:新常態

  
  新常態是什么?有解釋,但是對于我們來說,最需要謹記的就是,國家的經濟發展面臨新局面----不再是像以前那樣高歌猛進,而是逐步下滑。2014年GDP增長率是7.4%,2015年第一季度是7.0%,第二季度還是7.0%,第三季度是6.9%。到了第三季度的6.9%數據一發布,大家都如釋重負,為什么呢?因為大家都知道要跌破7進入6時代,都在等待這一天到來,最后另一只靴子落地了,大家都等到了。
  
  既然經濟下滑了,不景氣了,那么對節能環保行業意味著什么?這個要看國家層面對經濟下滑的應對策略是什么?在08年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我們采取了強刺激政策,投入4萬億,最后被證明是有后遺癥的。經濟還在持續下滑,是不是再投入4萬億?政府當然不會再這么干。但是想要經濟持續發展,沒有錢也不行啊。這個問題又來了,咱們國家缺錢嗎?答案是否定的,咱國家不缺錢,錢都在企業和老百姓手里,國家缺的是讓錢流動起來。錢不流動,經濟就是一潭死水;錢流動起來,經濟就能夠快速發展起來,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
  
  說企業不缺錢,不是說所有的企業都不缺錢,而是過去經濟騰飛的時候,不少企業都掙到了不少錢,搭上了快車。都是什么企業呢?我們閉著眼睛都能數出來一大摞子:房地產、鋼鐵、水泥、汽車……但這些類型的企業發展有一個共同點,這也是過去經濟發展的共同點,就是暴利且掠奪、毀壞資源。但也就是這些企業手里握有國家發展經濟所急需的東西:錢。剩下的事情,就是要想辦法讓這些企業手里的錢流動起來,形成良好的經濟局面,所以有了經濟結構調整,讓這些完成了基礎經濟發展使命的企業把錢都拿出來,完成對經濟的刺激和轉型。
  
  戰略新興產業的第一位是節能環保,為什么呢?除了巨大的市場前景,節能環保能讓這些企業順理成章的把即得利益擠出來,這個是關鍵。所以國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擠泡沫,把過去獲利豐厚但不可持續不健康的企業手里的錢擠出來,支持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恰恰是這么一個產業,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因此受到重視,這也是我們國家先污染再治理的發展模式決定的,是一個沉重的歷史教訓換來的。
  
  經濟結構調整、新常態下,節能環保行業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收益率非常穩定,而且往往是政府買單,或者企業心甘情愿而且必須支付。這個特點就決定了,節能環保產業能夠有效的抵御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經濟下行風險----這是為什么金融界青睞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原因,而不是僅僅因為概念。
  
  同樣,老百姓手里的錢也要擠出來,所以要鼓勵大家創業,要讓股市紅火。
  
  明年的GDP增長率可能會更糟糕,我們估計可能在6.4%左右。新常態就是這個樣子的。這些內容能夠讓大家更好的理解節能環保行業為什么能獲得國家這么好的支持,但是這并不是全部,很多因素的交叉,會讓新常態產生不可思議的結果,更加值得我們關注。
  
  要素3: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亞投行是交叉在一起的,我們認為,理解了新常態和經濟結構調整,就能夠理解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一帶一路是國家級別的大戰略,目標是形成一個區域化的國際市場。亞投行為這個市場提供資金支持。這個市場主要消化我們國家過剩的生產力,支持經濟結構的平穩調整。過剩產能的轉移也將從國內轉移,比如從東部向西部,轉變成為從國內向國際轉移。
  
  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一帶一路國家也歡迎我們前往進行建設,實現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但是目前我們處于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處于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任何一個一帶一路上的國家,都會明白中國的發展歷程,明白中國的發展現狀,對于中國目前的環境問題也不會陌生。
  
  因此,當我們以國家戰略的姿態挺進國際市場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思考:國際社會是否也能接受我們“先污染再治理”的破壞性建設方式?從亞投行、TPP等事件來看,美日作為我們的“競爭對手”,每時每刻都在等待我們犯錯誤,等待指責、破壞我們建立新國際秩序的機會。一旦我們國家在輸出產業的同時忽略了節能環保問題,可以想象,“中國給XXX國家帶來的巨大環境破壞”等國際輿論立即會鋪天蓋地而來,一帶一路戰略不但會宣告失敗,而且國家還將承擔沉重的輿論壓力。
  
  所以,我們一直呼吁,一帶一路建設,必須是節能環保+產業的模式,否則就是變相的資源掠奪。一帶一路國家需要中國過剩的鋼鐵、水泥,但絕對不需要建設過后的垃圾、污水。只有節能環保+產業的共贏輸出模式,才能實現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安居樂業”:所謂樂業,就是通過產業輸出,實現對當地經濟的提振;所謂安居,就是要輔以節能環保產業的支持,使得當地的環境自然美好,不因為經濟建設而破環環境。節能環保+產業的模式,才是一帶一路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這個模式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必須選擇的模式,否則一帶一路就無法健康、持續的發展。因此,一帶一路對于所有的節能環保企業來說都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會----國家搭建了一個巨大的舞臺,等待我們去起舞。
  
  但我們是不是準備好了呢?這反而是個很窘迫的問題----大部分國內的節能環保企業都還沒有做好國際化的準備,甚至沒有意識到一帶一路對于節能環保企業意味著什么,在人才、技術、資本等各個方面都完全不具備出去競爭的能力。
  
  要素4:金融崛起
  
  金融的崛起對節能環保產業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我們節能環保企業還在像十年前那樣思考和運作企業,還沒有資本、金融的意識,那么很快你就會發現,門口已經有野蠻人在站著了。
  
  金融的崛起讓諸多行業內的企業逐步遠離了有機增長時代,資本之手的力量日漸顯現且強大,節能環保行業也未能例外。
  
  2010年,金融產值占據整個GDP的6.3%;2014年這個數據是7.4%;2015年上半年,這個數據是9.3%。這些數據意味著什么呢?美國目前金融產值占GDP大約是8%,英國比美國更低,只有7%。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金融在我們國家的崛起,熱度之高,甚至超越美國。
  
  金融市場的規模在擴大,規范性在加強,同時金融產品不斷創新,為實業注入新活力。而經濟結構調整下,金融市場對節能環保產業又持續看好,因此整個產業都受到金融資本的青睞。在資本的推動下,產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狂奔。如果說今天還有節能環保企業說自己的項目缺乏資金,業內都會笑話這個企業了----要么是你的項目壓根就是錯誤的,不值得做,要么就是你從來沒有聽說過“資本”這兩個字。這個行業進入了不缺錢的狀態,只缺好的項目。
  
  我們說好的項目,并非指收益有多高的項目,而是指商業模式明確、收益穩定的項目。節能環保類的資產,由于金融市場的偏愛,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節能環保資產了----整個行業本來就有重資產的偏向,為此苦不堪言,而金融力量一介入,大家突然發現這個問題在金融力量面前根本就不是問題。節能環保資產收益穩定,抵御風險,簡直就是天然的金融寵兒,更何況,在概念的驅動下,其溢價程度水漲船高且持續看好,節能環保資產立即就帶上了濃重的金融屬性。
  
  所以我們說,節能環保資產的金融化非常明顯。金融資本看待節能環保資產不是看收益有多高,而是看未來的溢價能有多少。這么一來,大家就可以理解,有些項目為什么不好,但是還有很多企業要去搶。規模為王在節能環保領域內如此盛行,金融力量在背后的推手是一大核心原因。
  
  金融對節能環保的青睞也造就了行業內投運分離模式的創新。前幾年還可以叫創新,現在就一點也不新了。我們稱之為“資產向左,收益向右”,及金融機構出資,享有資產,享有穩定收益,享有未來的溢價預期;而節能環保企業享有規模,享有運營權,享有輕資產的發展模式,把自己徹底解放成為專業的運營商。這就是投運分離模式。
  
  以前投資一個像樣的項目要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例如工業節能項目,拉出一個余熱余壓發電大一點的,幾十個億的投資就進去了。有多少企業能夠經受得住這么高的資金壓力?但是有了投運分離模式就不一樣了,金融資本不怕你要的錢以億為單位計,就怕你找不到合適的項目。企業的發展規模、速度很快就起來了。
  
  并購等資本手段在行業內就更加普及了。水、垃圾處理等壟斷性明顯的細分行業內,為了追求規模發生的并購整合已經成為常態。我們有個數據,環保板塊今年上半年參與并購的上市企業平均營收增長118%,而為實施并購的增長率只有33%,差距明顯。
  
  這就是金融給行業帶來的發展力量。金融力量將對整個行業發展帶來巨大影響,我們希望節能環保行業內企業能夠抓住這么好的發展機會。
  
  要素5:城鎮化
  
  我個人的觀點,我一直認為城鎮化已經是一個偽命題了。過去的城鎮化,主要倡導的是通過將農村人口城市化,釋放農村人口紅利,提升消費。但是實際情況如何呢?大家去農村走一走就知道,現在農村里面基本都沒有人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屬于消費力最弱的部分。而大部分的農村人口,都聚集在各大城市里打工。他們的生活早就已經城鎮化了,消費力已經在其所生活的城市里基本釋放。
  
  但城鎮化給節能環保行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主要在于農村現實的節能環保問題,而不在于其消費力。
  
  以前我們提起農村,想起的就是青山綠水。一提到城市生態環境惡化,就想到農村的裊裊翠煙,自然美景。但是現在的農村生態環境究竟如何?誰也不敢說好。
  
  我們曾經做了一個計劃,打算走訪一百個農村,檢測農村的空氣、水、固廢等典型的環保狀況,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完全實現,僅僅在部分農村進行了走訪。但即使是走訪,結果也是讓人觸目驚心的。農田莊家大量的化肥、農藥,水質狀況不敢保證,空氣中彌漫的強烈刺鼻氣味,垃圾隨處可見,無法有效處理……我估計,目前農村的環境狀況比城市其實更加糟糕。走訪檢測計劃,我們一直沒有放棄,計劃明年一定要做,諸位企業有誰愿意跟我們一起的,我們大力歡迎。
  
  農村不是一片凈土,未來農村的環境問題如何解決?我們說,依賴于城鎮化來解決,簡單說就是城鄉一體化來解決。未來的農村就是小城鎮,而不是散居的一個一個小村落。只有集中起來,才能夠有效的解決農村的問題,包括勞動力、環境、消費等等。
  
  所以我們說,未來的農民不是一個戶籍身份,而是一個職業身份。城鄉一體化、城鎮化的持續推動下,未來的農民是一個坐著公交車去上班的職業,而不是一個戶口的概念。那時候會出現一個新的概念,叫勞居分離模式,就是說農民的居住地和勞動地是分開的。
  
  這個概念一提出來,我估計很多節能環保企業立即激動起來了,仿佛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在招手。確實啊,假如實現了,水務、固廢等等行業將面臨一個新的龐大的市場機會,目前的小型化問題有望解決----但是你得活到那一天,這個可不容易。
  
  要素6:公眾覺醒
  
  有人說,公眾覺醒對節能環保許多企業來說不是機會,簡直是噩夢。主要是因為,公眾的覺醒不是從整個節能環保行業的發展開始的,而是從自家門前的一畝三分地開始的。其實這個很正常,我們也不能要求公眾站在多高的層面來看待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廁所建哪都無所謂,建在咱自己家門口,咱也不能保證咱自己沒想法啊。所以垃圾焚燒廠、污水處理廠、危廢處理廠等等選址問題都很麻煩。
  
  比較有名的事件是白鴿湖事件,大家都比較清楚。白鴿湖垃圾焚燒廠2004年就通過了批復,2008年才開始建設。但是到現在,這個焚燒廠不是建成了,而是建沒了,原因就是公眾的反對。期間包括2010年,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八個居民委員會認為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行政不作為,向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起訴,責令第三人投資的白鴿湖垃圾焚燒處理廠立即停止建設并對其處以罰款;2013年重新選址,還是失敗;到了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會議干脆宣布這個項目暫停了。
  
  節能環保項目的選址重要程度變得如此重要,核心原因就在于公眾的覺醒。
  
  但是大家認為公眾是在給行業制造麻煩,這個說法就有問題了。公眾對行業發展的負面作用固然存在,但是正面促進效果也不容忽視。比如公眾希望知道更多的信息,所以監測行業的前景就無限,因為監測行業能夠提供公眾最關心的前端數據。
  
  另外,我們作為行業的一分子,是不是也該反思下,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足夠環保呢?我們排放的廢氣、廢水,我們自己的能耗等等是不是真的合格過關呢?我們也呼吁,節能環保行業的企業要做好自己,避免二次污染,加強自身的約束力。
  
  公眾覺醒是不是就只產生這么一點影響?當然不是,公眾節能環保意識的覺醒,持續發展下去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將是非常巨大的。
  
  舉個例子,假如公眾環保意識非常強烈,從源頭開始減少了垃圾的產生、減少了用水、減少了污水的產生、減少了能源的消耗,那么整個行業有多少垃圾焚燒廠要關閉?自來水廠的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么多?生活污水處理廠該怎么辦?假如公眾的垃圾分類真的做到日本的程度呢?
  
  假如公眾環保到出行不買礦泉水,帶個杯子出發,是不是連農夫山泉都要皺眉頭了?
  
  公眾對節能環保的理念、態度、實際做法是我們需要長期關注的,眼下對行業的影響,我們認為還在淺層面,未來可能會更加深遠。
  
  要素7:工業4.0
  
  工業1.0是蒸汽時代,是工業革命的開端,人類從此進入工業時代;工業2.0是電氣時代,是流水線時代,人類進入高效率的現代文明;工業3.0電子信息時代,是生產自動化時代;那么工業4.0是什么?工業4.0對節能環保行業究竟有什么影響?
  
  工業4.0是德國人提出來的,但據說中國人對工業4.0的解讀和熱捧,比德國人還要強,讓原創的德國人都大跌眼鏡。德國人的工業4.0融合了智能工廠概念、智能制造概念、智能物流概念等等,但最終都指向同一個東西,即智能化的產品。簡單的說就是,工業4.0就是用最智能化的方式,生產出最智能化的產品,而且這個產品是最符合消費者需求的。
  
  所以我認為,工業4.0的核心就是智能與智慧。如果你只是把工業4.0理解在制造環節,認為跟終端使用其實沒有什么關系,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制造環節只是起點,起點的智能與智慧,在終點會體現成為什么?這個才是我們要關注的核心。對節能環保行業來說,工業4.0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效率與效益。
  
  前一陣子有個新聞,是講房子可以3D打印,別墅、小樓都可以做到了,就在上海。房子可以打印,那么水廠可不可以打印?垃圾焚燒發電廠可不可以打印?目前我們大量的定制化生產的設備是不是都可以高效率的實現生產?這對我們的設計是不是要有顛覆性的影響?對我們的建設成本、事件周期是不是有顛覆性的影響?
  
  假如這些離我們比較遙遠,那么智能化的水廠、垃圾焚燒廠呢?是否可以實現無人值守?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個企業,擁有100座水廠,但是只有100個員工?甚至更少?
  
  假如以上離我們還是很遠,那么大家不妨看看這個現實的玩意:倫敦奧運垃圾桶:具有預防恐怖炸彈襲擊的功能,并配備有無線網絡設備和電子屏幕,能滾動播出廣告、股市行情、即時天氣狀況等,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搜集智能手機用戶出入某場所的時間、在某處逗留的時間等信息等,造價3萬英鎊。這個垃圾筒真強大啊,但是最后因為它太智能了,智能到了可以收集到每個接近它的人的隱私,所以被叫停了。
  
  假如這個垃圾筒可以自動分揀垃圾,自帶能量系統,自動(預)處理垃圾……是不是會更好?能不能實現?
  
  假如這個垃圾筒普及了,商業模式會是什么?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力又會如何?
  
  工業4.0只是個引子,更深層面的是技術對我們整個行業的影響。每一天我們都坐在火山口,不知道是哪一種技術會引爆整個火山,這就是我對工業4.0的看法。
  
  要素8:互聯網+
  
  如果工業4.0帶來的顛覆性影響,至少我們還可以認為明天還不會到來的話,那么互聯網+對我們的影響,誰都不敢說明天不會到來,而是大家都應該小心翼翼,預備著明天互聯網+可能會突然讓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應該,不代表大家都這么認為,都這么做。
  
  去年的8月份,百度發布了一個輕應用,叫百度回收站,今年又做了升級。這事的關注程度在互聯網行業內的關注度比在節能環保行業內的關注度要高多了。我們很多節能環保行業內的企業對百度發布回收站這事基本不關注。
  
  10月份我們的微信號發布了一個消息,是蘋果公司的CEO庫克宣布了在中國的清潔能源投資狀況,蘋果公司已經做到了能源的收支平衡----在中國的蘋果專賣店等等相關產業沒消耗一度電,蘋果公司投資的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就會產生一度電,以此來樹立蘋果公司的節能環保形象。
  
  我們行業內的企業,比如桑德也發布了云平臺,更有名的是IPE(公共環境研究中心)的APP蔚藍地圖。但總體來說,大家并不認為互聯網+會對節能環保行業帶來多么快多么大的變化,更多層面在談論智慧城市、智慧環保等等概念,盡管這些概念并沒有明確的答案。
  
  但是互聯網+的創新速度可能是大家無法想象的。去年的時候大家可能還在觀望,但是今年我知道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投入了,原因也很簡單,沖進互聯網+可能會死,不沖進互聯網+確是一定會死。互聯網+對行業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這個影響究竟是什么?不好說。互聯網+就像一團霧籠罩著未來的節能環保行業,只有等霧散去了,才能看見真面貌。
  
  我們可以嘗試換一個角度來看待互聯網+的影響,即不考慮節能環保行業面對互聯網+的需求,而是考慮,互聯網+在面對節能環保行業的時候想要什么?也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互聯網+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互聯網+企業最需要的東西是什么?是資本?是技術?都不是,我認為互聯網+最看重最需要的東西是用戶,是一個一個的用戶,只要有了用戶基礎,就可以用“羊毛出在狗身上”的互聯網思維獲得無窮無盡的利益。
  
  由一個礦泉水瓶展開的互聯網+思維
  
  比如我們看一個礦泉水瓶子,大家都知道,空瓶子是可以賣錢的,是很有價值的。一個人喝光了水,會把瓶子扔掉,然后被拾荒人撿到,或者沒有扔掉,攢起來賣給了小區里面收廢品的,收廢品的再賣給廢品收購站。廢品收購站再賣給加工廠,加工廠加工成纖維,資源獲得循環利用。這個過程里面最值錢的是什么?是這個空瓶子,所有的流轉就是圍繞這個空瓶子進行的,直到最后它變成了新材料,完成循環。
  
  但是互聯網+可不這么看,互聯網+認為什么最值錢呢?不是這個空瓶子,而是扔掉這個空瓶子的人----這是一個用戶。任何一個產生垃圾或者廢棄物的人、家庭等等,都是用戶。這些用戶才是最寶貴的,只要我們能夠通過互聯網+把這些用戶和我們連接起來,我們就可以無所不能。因此,未來賣瓶子是不用你去樓下找小區收廢品的,甚至倒垃圾也不用下樓,只需要你打開手機點一下,選擇是賣瓶子還是倒垃圾,立刻有人上門來為你提供各種服務,一個空瓶子的錢可能和一瓶礦泉水的錢一樣多。
  
  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會在乎你想要做什么,但會有人在意你是一個用戶。假設所有人都安裝了你的APP來選擇讓你上門收廢品,那么你就是新的BAT,甚至比他們更加強大----你可以提供家政、社交等各類服務,可以賣大米賣菜,可以免費提供垃圾袋,餐廚垃圾和生活垃圾可以在源頭被分出來……這些事情對節能環保產業,尤其是后端產業有多么大的影響?總之有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
  
  假如這個真的實現了,那么你究竟是一家什么企業?是節能環保企業?是互聯網+企業?是個物業公司?是個家政企業?廢舊手機、空瓶子、廢紙等大家都在搶的資源,和用戶相比較起來哪個更加重要?企業的邊界究竟在哪里?究竟怎么界定你?你的商業模式和現在的節能環保行業會一樣嗎?
  
  這些東西,盡可以去暢想,但是可能明天就是事實。
  
   以上這些要素,是我們認為從整個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可能會對行業的總體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的。這些要素,單個方面來看影響就已經非常巨大,如果這些要素交叉起來,其影響力就更為復雜,例如工業4.0+互聯網會怎么樣?再加上公眾覺醒呢?假如農民也覺醒了?金融會支持誰?擁有用戶的還是擁有原材料的?區域化的還是一帶一路的?……這些要素,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主頁 > 新聞中心 >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 >

八大核心要素解析行業動向 環保成戰略新興產業

2015-11-25 來源:未知 點擊:

  戰略新興產業的第一位是節能環保。作為長久以來備受關注的領域,環保產業受國家政策、新常態、一帶一路、金融崛起、城鎮化、公眾覺醒、工業4.0和互聯網+等八大核心要素的帶動下,又將呈現一派怎樣的新景象?

八大核心要素解析行業動向 環保成戰略新興產業
  
  八大核心要素解析行業動向 環保成戰略新興產業
  
  從2014年9月到現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國家宏觀層面發生了許多事情,我們簡單摘錄了一下,包括:
  
  1、2014年9月10號,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人人創新、萬眾創新。2015年6月16日,《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發布;
  
  2、2014年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批準正式啟動滬港通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滬港通下的股票交易于11月17日開始;
  
  3、2015年2月1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3月28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4、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
  
  5、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
  
  6、2015年5月19日,《中國制造2025》正式公布,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到2025年制造強國;到2035年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世界制造強國;
  
  7、2015年6月12日,A股指數達到5178點,隨后開始大幅下滑,金融體系的健康性廣受質疑;
  
  8、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出席了簽署儀式。2015年年底之前,經合法數量的國家批準后,《協定》即告生效,亞投行正式成立;
  
  9、2015年8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專題會,研究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新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和對策。李克強指出,金融穩定事關經濟全局;
  
  這些事情,天天在報道,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正是這些事情在左右著整個國家的經濟,也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著我們整個行業的發展。我們把對節能環保行業影響深遠的宏觀要素提煉了一下,一共有八個,分別是國家政策、新常態、一帶一路、金融崛起、城鎮化、公眾覺醒、工業4.0和互聯網+,我們認為,這些因素正在積極影響整個節能環保行業的走向,對于我們每一個企業和在行業內的從業人員來說都非常重要。
  
  要素1:國家政策

  
  這個大家都很好理解,從去年到現在,國家又發布了不少的法規、政策、專項治理計劃等等,例如新環保法、水十條、大氣十條等等,前一段時間跟國家環保部的溝通,土十條也已經擬好了,等著發布。這么多的政策規范,充分體現國家對行業發展的重視,但是仔細品味下,我們又能發現許多問題。比如典型的PPP政策發布,發改委、財政部都在發文,最后國家出面協調下,說這個還是以財政部為主,但是具體項目還得發改委批啊。
  
  我們數了一下,主席令、國辦、發改委、財政部、環保部等等大大小小各類政府機關、執法單位都在不停的發布政策。這個現象叫什么呢?我們稱之為“九龍治水,各有其法”。但是企業就糊涂了,這事究竟該找誰?我想我們每個企業都會有這么一個單子,尤其是市場開發人員,列明了每個項目都需要找多少個單位來批復,要多少個證蓋多少個章,稍有不慎項目就要出問題。
  
  那么為什么會這樣?我們認為,九龍治水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對于節能環保行業,我們過去是不規范的,缺乏很多應該要有的東西,政府也沒辦法,很著急,只好大家一擁而上的想要解決問題,可謂急迫之情,現于言表。從政策、規范發布的主體內容來看,我們也能看出來,政策目前的主要走向,就是要“重在立、重在治”,即以前規范、標準缺失,所以現在要建立起來;以前出了問題沒人管,現在出了問題要處理,要把環境保護好。因此對于政府層面來說,要做的事情就是“監控必嚴、執法必嚴”。你看,這么一分析,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監測行業這么火熱,背后就是這個原因。
  
  政策繼續發展的下一步,我們認為會是“系統化、常態化”,所謂系統化,就是通過立法等方式逐步讓整個行業規范起來,而不是現象這樣多個部門到處打補丁;所謂常態化,就是計劃、專項等各類短期行為逐步減少,節能環保成為一種常態。具體的走向我們認為是“重在提、重在防”,所謂重在提,是指未來政策重點在于逐步提升節能環保的標準,通過標準促使行業升級,促使環境好轉;所謂重在防,是指未來政策傾向于防止環境污染、惡化的發生,從源頭來解決環境問題,實施整個社會資源的重新調配,由治理模式改為結構調整模式,產業重心也將從后端向以清潔能源為代表的前端轉移。
  
  根據這個政策趨勢,我們認為,技術的重要性、結構的合理性將非常重要。比如節能行業,如果太陽能、風能能夠實現突破,能源不再成為瓶頸,節能后端行業應該何去何從呢?
  
  此外,節能環保行業還面臨另一個問題,就是政府既是政策制定者,也同時是諸多節能環保行業的客戶。在這方面,政府的動向也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這方面,我們認為,政府的角色也在逐步變化,日漸清晰。過去政府對于我們行業是事事關心的管家婆角色,現在是政府、企業都在參與的半市場化狀態,很多事情政府想放手,但是法制、規范不健全,又不能放手。未來的政府一定是采購效果,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采購過程,但是前提是法制和規范,要有標準。
  
  要素2:新常態

  
  新常態是什么?有解釋,但是對于我們來說,最需要謹記的就是,國家的經濟發展面臨新局面----不再是像以前那樣高歌猛進,而是逐步下滑。2014年GDP增長率是7.4%,2015年第一季度是7.0%,第二季度還是7.0%,第三季度是6.9%。到了第三季度的6.9%數據一發布,大家都如釋重負,為什么呢?因為大家都知道要跌破7進入6時代,都在等待這一天到來,最后另一只靴子落地了,大家都等到了。
  
  既然經濟下滑了,不景氣了,那么對節能環保行業意味著什么?這個要看國家層面對經濟下滑的應對策略是什么?在08年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我們采取了強刺激政策,投入4萬億,最后被證明是有后遺癥的。經濟還在持續下滑,是不是再投入4萬億?政府當然不會再這么干。但是想要經濟持續發展,沒有錢也不行啊。這個問題又來了,咱們國家缺錢嗎?答案是否定的,咱國家不缺錢,錢都在企業和老百姓手里,國家缺的是讓錢流動起來。錢不流動,經濟就是一潭死水;錢流動起來,經濟就能夠快速發展起來,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
  
  說企業不缺錢,不是說所有的企業都不缺錢,而是過去經濟騰飛的時候,不少企業都掙到了不少錢,搭上了快車。都是什么企業呢?我們閉著眼睛都能數出來一大摞子:房地產、鋼鐵、水泥、汽車……但這些類型的企業發展有一個共同點,這也是過去經濟發展的共同點,就是暴利且掠奪、毀壞資源。但也就是這些企業手里握有國家發展經濟所急需的東西:錢。剩下的事情,就是要想辦法讓這些企業手里的錢流動起來,形成良好的經濟局面,所以有了經濟結構調整,讓這些完成了基礎經濟發展使命的企業把錢都拿出來,完成對經濟的刺激和轉型。
  
  戰略新興產業的第一位是節能環保,為什么呢?除了巨大的市場前景,節能環保能讓這些企業順理成章的把即得利益擠出來,這個是關鍵。所以國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擠泡沫,把過去獲利豐厚但不可持續不健康的企業手里的錢擠出來,支持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恰恰是這么一個產業,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因此受到重視,這也是我們國家先污染再治理的發展模式決定的,是一個沉重的歷史教訓換來的。
  
  經濟結構調整、新常態下,節能環保行業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收益率非常穩定,而且往往是政府買單,或者企業心甘情愿而且必須支付。這個特點就決定了,節能環保產業能夠有效的抵御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經濟下行風險----這是為什么金融界青睞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原因,而不是僅僅因為概念。
  
  同樣,老百姓手里的錢也要擠出來,所以要鼓勵大家創業,要讓股市紅火。
  
  明年的GDP增長率可能會更糟糕,我們估計可能在6.4%左右。新常態就是這個樣子的。這些內容能夠讓大家更好的理解節能環保行業為什么能獲得國家這么好的支持,但是這并不是全部,很多因素的交叉,會讓新常態產生不可思議的結果,更加值得我們關注。
  
  要素3: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亞投行是交叉在一起的,我們認為,理解了新常態和經濟結構調整,就能夠理解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一帶一路是國家級別的大戰略,目標是形成一個區域化的國際市場。亞投行為這個市場提供資金支持。這個市場主要消化我們國家過剩的生產力,支持經濟結構的平穩調整。過剩產能的轉移也將從國內轉移,比如從東部向西部,轉變成為從國內向國際轉移。
  
  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一帶一路國家也歡迎我們前往進行建設,實現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但是目前我們處于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處于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任何一個一帶一路上的國家,都會明白中國的發展歷程,明白中國的發展現狀,對于中國目前的環境問題也不會陌生。
  
  因此,當我們以國家戰略的姿態挺進國際市場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思考:國際社會是否也能接受我們“先污染再治理”的破壞性建設方式?從亞投行、TPP等事件來看,美日作為我們的“競爭對手”,每時每刻都在等待我們犯錯誤,等待指責、破壞我們建立新國際秩序的機會。一旦我們國家在輸出產業的同時忽略了節能環保問題,可以想象,“中國給XXX國家帶來的巨大環境破壞”等國際輿論立即會鋪天蓋地而來,一帶一路戰略不但會宣告失敗,而且國家還將承擔沉重的輿論壓力。
  
  所以,我們一直呼吁,一帶一路建設,必須是節能環保+產業的模式,否則就是變相的資源掠奪。一帶一路國家需要中國過剩的鋼鐵、水泥,但絕對不需要建設過后的垃圾、污水。只有節能環保+產業的共贏輸出模式,才能實現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安居樂業”:所謂樂業,就是通過產業輸出,實現對當地經濟的提振;所謂安居,就是要輔以節能環保產業的支持,使得當地的環境自然美好,不因為經濟建設而破環環境。節能環保+產業的模式,才是一帶一路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這個模式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必須選擇的模式,否則一帶一路就無法健康、持續的發展。因此,一帶一路對于所有的節能環保企業來說都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會----國家搭建了一個巨大的舞臺,等待我們去起舞。
  
  但我們是不是準備好了呢?這反而是個很窘迫的問題----大部分國內的節能環保企業都還沒有做好國際化的準備,甚至沒有意識到一帶一路對于節能環保企業意味著什么,在人才、技術、資本等各個方面都完全不具備出去競爭的能力。
  
  要素4:金融崛起
  
  金融的崛起對節能環保產業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我們節能環保企業還在像十年前那樣思考和運作企業,還沒有資本、金融的意識,那么很快你就會發現,門口已經有野蠻人在站著了。
  
  金融的崛起讓諸多行業內的企業逐步遠離了有機增長時代,資本之手的力量日漸顯現且強大,節能環保行業也未能例外。
  
  2010年,金融產值占據整個GDP的6.3%;2014年這個數據是7.4%;2015年上半年,這個數據是9.3%。這些數據意味著什么呢?美國目前金融產值占GDP大約是8%,英國比美國更低,只有7%。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金融在我們國家的崛起,熱度之高,甚至超越美國。
  
  金融市場的規模在擴大,規范性在加強,同時金融產品不斷創新,為實業注入新活力。而經濟結構調整下,金融市場對節能環保產業又持續看好,因此整個產業都受到金融資本的青睞。在資本的推動下,產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狂奔。如果說今天還有節能環保企業說自己的項目缺乏資金,業內都會笑話這個企業了----要么是你的項目壓根就是錯誤的,不值得做,要么就是你從來沒有聽說過“資本”這兩個字。這個行業進入了不缺錢的狀態,只缺好的項目。
  
  我們說好的項目,并非指收益有多高的項目,而是指商業模式明確、收益穩定的項目。節能環保類的資產,由于金融市場的偏愛,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節能環保資產了----整個行業本來就有重資產的偏向,為此苦不堪言,而金融力量一介入,大家突然發現這個問題在金融力量面前根本就不是問題。節能環保資產收益穩定,抵御風險,簡直就是天然的金融寵兒,更何況,在概念的驅動下,其溢價程度水漲船高且持續看好,節能環保資產立即就帶上了濃重的金融屬性。
  
  所以我們說,節能環保資產的金融化非常明顯。金融資本看待節能環保資產不是看收益有多高,而是看未來的溢價能有多少。這么一來,大家就可以理解,有些項目為什么不好,但是還有很多企業要去搶。規模為王在節能環保領域內如此盛行,金融力量在背后的推手是一大核心原因。
  
  金融對節能環保的青睞也造就了行業內投運分離模式的創新。前幾年還可以叫創新,現在就一點也不新了。我們稱之為“資產向左,收益向右”,及金融機構出資,享有資產,享有穩定收益,享有未來的溢價預期;而節能環保企業享有規模,享有運營權,享有輕資產的發展模式,把自己徹底解放成為專業的運營商。這就是投運分離模式。
  
  以前投資一個像樣的項目要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例如工業節能項目,拉出一個余熱余壓發電大一點的,幾十個億的投資就進去了。有多少企業能夠經受得住這么高的資金壓力?但是有了投運分離模式就不一樣了,金融資本不怕你要的錢以億為單位計,就怕你找不到合適的項目。企業的發展規模、速度很快就起來了。
  
  并購等資本手段在行業內就更加普及了。水、垃圾處理等壟斷性明顯的細分行業內,為了追求規模發生的并購整合已經成為常態。我們有個數據,環保板塊今年上半年參與并購的上市企業平均營收增長118%,而為實施并購的增長率只有33%,差距明顯。
  
  這就是金融給行業帶來的發展力量。金融力量將對整個行業發展帶來巨大影響,我們希望節能環保行業內企業能夠抓住這么好的發展機會。
  
  要素5:城鎮化
  
  我個人的觀點,我一直認為城鎮化已經是一個偽命題了。過去的城鎮化,主要倡導的是通過將農村人口城市化,釋放農村人口紅利,提升消費。但是實際情況如何呢?大家去農村走一走就知道,現在農村里面基本都沒有人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屬于消費力最弱的部分。而大部分的農村人口,都聚集在各大城市里打工。他們的生活早就已經城鎮化了,消費力已經在其所生活的城市里基本釋放。
  
  但城鎮化給節能環保行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主要在于農村現實的節能環保問題,而不在于其消費力。
  
  以前我們提起農村,想起的就是青山綠水。一提到城市生態環境惡化,就想到農村的裊裊翠煙,自然美景。但是現在的農村生態環境究竟如何?誰也不敢說好。
  
  我們曾經做了一個計劃,打算走訪一百個農村,檢測農村的空氣、水、固廢等典型的環保狀況,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完全實現,僅僅在部分農村進行了走訪。但即使是走訪,結果也是讓人觸目驚心的。農田莊家大量的化肥、農藥,水質狀況不敢保證,空氣中彌漫的強烈刺鼻氣味,垃圾隨處可見,無法有效處理……我估計,目前農村的環境狀況比城市其實更加糟糕。走訪檢測計劃,我們一直沒有放棄,計劃明年一定要做,諸位企業有誰愿意跟我們一起的,我們大力歡迎。
  
  農村不是一片凈土,未來農村的環境問題如何解決?我們說,依賴于城鎮化來解決,簡單說就是城鄉一體化來解決。未來的農村就是小城鎮,而不是散居的一個一個小村落。只有集中起來,才能夠有效的解決農村的問題,包括勞動力、環境、消費等等。
  
  所以我們說,未來的農民不是一個戶籍身份,而是一個職業身份。城鄉一體化、城鎮化的持續推動下,未來的農民是一個坐著公交車去上班的職業,而不是一個戶口的概念。那時候會出現一個新的概念,叫勞居分離模式,就是說農民的居住地和勞動地是分開的。
  
  這個概念一提出來,我估計很多節能環保企業立即激動起來了,仿佛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在招手。確實啊,假如實現了,水務、固廢等等行業將面臨一個新的龐大的市場機會,目前的小型化問題有望解決----但是你得活到那一天,這個可不容易。
  
  要素6:公眾覺醒
  
  有人說,公眾覺醒對節能環保許多企業來說不是機會,簡直是噩夢。主要是因為,公眾的覺醒不是從整個節能環保行業的發展開始的,而是從自家門前的一畝三分地開始的。其實這個很正常,我們也不能要求公眾站在多高的層面來看待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廁所建哪都無所謂,建在咱自己家門口,咱也不能保證咱自己沒想法啊。所以垃圾焚燒廠、污水處理廠、危廢處理廠等等選址問題都很麻煩。
  
  比較有名的事件是白鴿湖事件,大家都比較清楚。白鴿湖垃圾焚燒廠2004年就通過了批復,2008年才開始建設。但是到現在,這個焚燒廠不是建成了,而是建沒了,原因就是公眾的反對。期間包括2010年,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八個居民委員會認為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行政不作為,向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起訴,責令第三人投資的白鴿湖垃圾焚燒處理廠立即停止建設并對其處以罰款;2013年重新選址,還是失敗;到了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會議干脆宣布這個項目暫停了。
  
  節能環保項目的選址重要程度變得如此重要,核心原因就在于公眾的覺醒。
  
  但是大家認為公眾是在給行業制造麻煩,這個說法就有問題了。公眾對行業發展的負面作用固然存在,但是正面促進效果也不容忽視。比如公眾希望知道更多的信息,所以監測行業的前景就無限,因為監測行業能夠提供公眾最關心的前端數據。
  
  另外,我們作為行業的一分子,是不是也該反思下,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足夠環保呢?我們排放的廢氣、廢水,我們自己的能耗等等是不是真的合格過關呢?我們也呼吁,節能環保行業的企業要做好自己,避免二次污染,加強自身的約束力。
  
  公眾覺醒是不是就只產生這么一點影響?當然不是,公眾節能環保意識的覺醒,持續發展下去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將是非常巨大的。
  
  舉個例子,假如公眾環保意識非常強烈,從源頭開始減少了垃圾的產生、減少了用水、減少了污水的產生、減少了能源的消耗,那么整個行業有多少垃圾焚燒廠要關閉?自來水廠的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么多?生活污水處理廠該怎么辦?假如公眾的垃圾分類真的做到日本的程度呢?
  
  假如公眾環保到出行不買礦泉水,帶個杯子出發,是不是連農夫山泉都要皺眉頭了?
  
  公眾對節能環保的理念、態度、實際做法是我們需要長期關注的,眼下對行業的影響,我們認為還在淺層面,未來可能會更加深遠。
  
  要素7:工業4.0
  
  工業1.0是蒸汽時代,是工業革命的開端,人類從此進入工業時代;工業2.0是電氣時代,是流水線時代,人類進入高效率的現代文明;工業3.0電子信息時代,是生產自動化時代;那么工業4.0是什么?工業4.0對節能環保行業究竟有什么影響?
  
  工業4.0是德國人提出來的,但據說中國人對工業4.0的解讀和熱捧,比德國人還要強,讓原創的德國人都大跌眼鏡。德國人的工業4.0融合了智能工廠概念、智能制造概念、智能物流概念等等,但最終都指向同一個東西,即智能化的產品。簡單的說就是,工業4.0就是用最智能化的方式,生產出最智能化的產品,而且這個產品是最符合消費者需求的。
  
  所以我認為,工業4.0的核心就是智能與智慧。如果你只是把工業4.0理解在制造環節,認為跟終端使用其實沒有什么關系,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制造環節只是起點,起點的智能與智慧,在終點會體現成為什么?這個才是我們要關注的核心。對節能環保行業來說,工業4.0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效率與效益。
  
  前一陣子有個新聞,是講房子可以3D打印,別墅、小樓都可以做到了,就在上海。房子可以打印,那么水廠可不可以打印?垃圾焚燒發電廠可不可以打印?目前我們大量的定制化生產的設備是不是都可以高效率的實現生產?這對我們的設計是不是要有顛覆性的影響?對我們的建設成本、事件周期是不是有顛覆性的影響?
  
  假如這些離我們比較遙遠,那么智能化的水廠、垃圾焚燒廠呢?是否可以實現無人值守?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個企業,擁有100座水廠,但是只有100個員工?甚至更少?
  
  假如以上離我們還是很遠,那么大家不妨看看這個現實的玩意:倫敦奧運垃圾桶:具有預防恐怖炸彈襲擊的功能,并配備有無線網絡設備和電子屏幕,能滾動播出廣告、股市行情、即時天氣狀況等,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搜集智能手機用戶出入某場所的時間、在某處逗留的時間等信息等,造價3萬英鎊。這個垃圾筒真強大啊,但是最后因為它太智能了,智能到了可以收集到每個接近它的人的隱私,所以被叫停了。
  
  假如這個垃圾筒可以自動分揀垃圾,自帶能量系統,自動(預)處理垃圾……是不是會更好?能不能實現?
  
  假如這個垃圾筒普及了,商業模式會是什么?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力又會如何?
  
  工業4.0只是個引子,更深層面的是技術對我們整個行業的影響。每一天我們都坐在火山口,不知道是哪一種技術會引爆整個火山,這就是我對工業4.0的看法。
  
  要素8:互聯網+
  
  如果工業4.0帶來的顛覆性影響,至少我們還可以認為明天還不會到來的話,那么互聯網+對我們的影響,誰都不敢說明天不會到來,而是大家都應該小心翼翼,預備著明天互聯網+可能會突然讓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應該,不代表大家都這么認為,都這么做。
  
  去年的8月份,百度發布了一個輕應用,叫百度回收站,今年又做了升級。這事的關注程度在互聯網行業內的關注度比在節能環保行業內的關注度要高多了。我們很多節能環保行業內的企業對百度發布回收站這事基本不關注。
  
  10月份我們的微信號發布了一個消息,是蘋果公司的CEO庫克宣布了在中國的清潔能源投資狀況,蘋果公司已經做到了能源的收支平衡----在中國的蘋果專賣店等等相關產業沒消耗一度電,蘋果公司投資的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就會產生一度電,以此來樹立蘋果公司的節能環保形象。
  
  我們行業內的企業,比如桑德也發布了云平臺,更有名的是IPE(公共環境研究中心)的APP蔚藍地圖。但總體來說,大家并不認為互聯網+會對節能環保行業帶來多么快多么大的變化,更多層面在談論智慧城市、智慧環保等等概念,盡管這些概念并沒有明確的答案。
  
  但是互聯網+的創新速度可能是大家無法想象的。去年的時候大家可能還在觀望,但是今年我知道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投入了,原因也很簡單,沖進互聯網+可能會死,不沖進互聯網+確是一定會死。互聯網+對行業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這個影響究竟是什么?不好說。互聯網+就像一團霧籠罩著未來的節能環保行業,只有等霧散去了,才能看見真面貌。
  
  我們可以嘗試換一個角度來看待互聯網+的影響,即不考慮節能環保行業面對互聯網+的需求,而是考慮,互聯網+在面對節能環保行業的時候想要什么?也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互聯網+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互聯網+企業最需要的東西是什么?是資本?是技術?都不是,我認為互聯網+最看重最需要的東西是用戶,是一個一個的用戶,只要有了用戶基礎,就可以用“羊毛出在狗身上”的互聯網思維獲得無窮無盡的利益。
  
  由一個礦泉水瓶展開的互聯網+思維
  
  比如我們看一個礦泉水瓶子,大家都知道,空瓶子是可以賣錢的,是很有價值的。一個人喝光了水,會把瓶子扔掉,然后被拾荒人撿到,或者沒有扔掉,攢起來賣給了小區里面收廢品的,收廢品的再賣給廢品收購站。廢品收購站再賣給加工廠,加工廠加工成纖維,資源獲得循環利用。這個過程里面最值錢的是什么?是這個空瓶子,所有的流轉就是圍繞這個空瓶子進行的,直到最后它變成了新材料,完成循環。
  
  但是互聯網+可不這么看,互聯網+認為什么最值錢呢?不是這個空瓶子,而是扔掉這個空瓶子的人----這是一個用戶。任何一個產生垃圾或者廢棄物的人、家庭等等,都是用戶。這些用戶才是最寶貴的,只要我們能夠通過互聯網+把這些用戶和我們連接起來,我們就可以無所不能。因此,未來賣瓶子是不用你去樓下找小區收廢品的,甚至倒垃圾也不用下樓,只需要你打開手機點一下,選擇是賣瓶子還是倒垃圾,立刻有人上門來為你提供各種服務,一個空瓶子的錢可能和一瓶礦泉水的錢一樣多。
  
  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會在乎你想要做什么,但會有人在意你是一個用戶。假設所有人都安裝了你的APP來選擇讓你上門收廢品,那么你就是新的BAT,甚至比他們更加強大----你可以提供家政、社交等各類服務,可以賣大米賣菜,可以免費提供垃圾袋,餐廚垃圾和生活垃圾可以在源頭被分出來……這些事情對節能環保產業,尤其是后端產業有多么大的影響?總之有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
  
  假如這個真的實現了,那么你究竟是一家什么企業?是節能環保企業?是互聯網+企業?是個物業公司?是個家政企業?廢舊手機、空瓶子、廢紙等大家都在搶的資源,和用戶相比較起來哪個更加重要?企業的邊界究竟在哪里?究竟怎么界定你?你的商業模式和現在的節能環保行業會一樣嗎?
  
  這些東西,盡可以去暢想,但是可能明天就是事實。
  
   以上這些要素,是我們認為從整個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可能會對行業的總體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的。這些要素,單個方面來看影響就已經非常巨大,如果這些要素交叉起來,其影響力就更為復雜,例如工業4.0+互聯網會怎么樣?再加上公眾覺醒呢?假如農民也覺醒了?金融會支持誰?擁有用戶的還是擁有原材料的?區域化的還是一帶一路的?……這些要素,都值得我們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