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的新機遇
來源:未知 日期:2015-07-10 點擊:次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將培育更多的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創新。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既面臨新的要求,也迎來了新的機遇,需要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在市場競爭中贏得新發展。
正確理解新常態提出的新要求
當前形勢下,我理解經濟發展新常態對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提出至少包括以下4點新要求。
一是新興產業要實現中高端發展目標。正如大家所知,中央已經明確將全力推動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顯然,經濟發展達到中高端水平必須建立在產業結構也是中高端水平基礎之上,而支撐產業結構達到中高端水平則不可能繼續依靠傳統產業了。只有新興產業上來了、立住了、有規模效應了才能擔當此大任,這是國際上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產業演進的基本規律。當前,我們要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有許多工作要做,可能首先需要做好可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的4個基礎性工作,即基礎技術、基礎工藝、基礎原材料和基礎零部件,在此基礎上著力再形成生產成套設備和搭建集成平臺的國際市場競爭優勢。總之,只有確立這樣的中高端發展目標才能夠真正保障我國的新興產業發展不偏向、不折騰、不浪費。
二是新興產業要充分發揮支撐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引擎作用。現在我國的客觀情況是,大多數產品的投入報酬率長期在低水平上徘徊,企業往往靠價格戰才能勉強維持,增加凈贏利的空間越來越小,而企業虧損規模和企業虧損面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面臨著或者使得傳統產業能夠迅速融合和疊加新的技術,或者通過新興產業培育并且盡快縮短新技術產業化及產品化進程這樣的兩種可以并進的路徑選擇。這是我們近年來一直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必然動力。但是,從當今國際國內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從戰略方向及我國增長的可持續性角度來看,新興產業由于具有高附加值和爆發性成長潛力等特征,能夠為企業帶來一段時期的技術溢出型高額利潤或者說更多的剩余價值,進而增加整個社會的總福利水平。
三是新興產業發展要更加重視實現供需之間的動態平衡。產業發展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但是考慮到新興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往往也會通過創造供給來引領新的需求,這與傳統產業的發展規律是有區別的。當然,最終還是要靠市場說話,也就是說市場要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的發展一定要堅持供需之間實現動態平衡。比如,現在像滴滴打車、網上醫院以及完全基于信用的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還如,像樂視、小米這樣的企業,自身并不是通過新技術發家,而是通過建立一個生態型開放性互聯網平臺,來整合整個上中下游產業鏈和橫向產供銷協作關系,從而不斷引領新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模式。這是新興產業加新興業態的一個典型特征。
四是新興產業要承擔延長作為一個整體的產業或產品生命周期的重任。每一個產業或產品都有一個生命周期,這也是客觀規律。現在我國一些產業和產品已經進入生命周期的尾聲,即使采取許多綜合措施也難有根本性改觀,比如加工工業領域許多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低效益產品。現在的辦法是關停并轉,但是在一定時期內所帶來的企業破產和失業加劇的后果又會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為此,需要依靠創新來再延長一段某些傳統產業的生命周期,更需要依靠創新來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和產品,進而從全國產業發展整體的角度來延長加工制造業的生命周期,在穩住工業化基礎并且提升工業化總體水平的前提下向信息化社會形態轉化,同時支撐服務經濟的快速發展。新興產業的生命周期尚處于早期收獲階段,而大量的傳統產業和產品的生命周期都是偏后期階段,我們要看到這個客觀現實。
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發展的新機遇
機遇之一,是國家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并且不斷強化一系列的正激勵和負激勵機制。比如,已經出臺的一些正向激勵的政策措施,主要體現在鼓勵和支持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發展的可操作性不斷增強。負向激勵則主要體現在加大淘汰落后過剩產能力度。現在這兩條線正在并行,但逐步過渡到正向激勵為主體,這是促進新興產業新興業態的主要政策導向,也是重要機遇。
機遇之二,是全面推進以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精準化引領戰略。比如,制定實施的《中國制造2025》等等。雖然最終是市場要發揮決定性作用,但是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政府的引領導向作用和扶持功能也是不可少的,許多發達國家也都在這樣做。當然,政府與市場應該是互補的,把兩者的定位和作用界定的更加清楚就好。現在,我國已經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出現了,比如最近討論比較多的機器人(94.620,8.60,10.00%)問題、人工智能問題,實踐中商業化應用已經顯現出巨大發展潛力,像可穿戴設備、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飛機等。
機遇之三,是國際國內新一輪科技革命進程及其產業化商業化步伐加快,一方面對于我國新興產業發展帶來倒逼壓力,另外一方面更應該看成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由于現代技術的迭代周期大大縮短及其疊加效應明顯提高,商業化市場化應用推廣的成本急劇下降,幾十年間內成本就可以下降幾個數量級。從趨勢上看,一些領域技術進步和技術革命出現重大突破的進程可能會加快,這樣其推廣應用的成本下降周期就可能不需要二三十年,就會有幾十倍或成百倍的下降。我們要看到的一點,這就是大機遇。
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近期發展態勢
近年來,國家信息中心團隊連續跟蹤分析我國新興產業發展態勢,有以下幾點成果分享。如,今年對全國1000家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的調查顯示,一季度這些企業家的信心指數為145.2,處于較為景氣區間,接近150以上的較強景氣區間。同期,據人民銀行[微博]的調查顯示,全國平均的企業家指數只有118.4,處于相對景氣區間。也就是說,新興產業的企業家對未來的預期要好于一般企業的。再如,一季度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的盈利情況也是不錯,其工業領域重點行業累計實現利潤同比增長了17.7%,出現了逆勢快速增長現象。當然,現在的問題主要是新興產業占比還比較低,而占比很高的傳統產業下降太快,前者快速上升的部分還難以彌補后者下降所帶來的缺口。為此,我們在正視傳統產業如鋼鐵、煤炭發展明顯下降的同時,更要看到發展中出現的一些亮點特別是新興產業、新興業態發展的亮點,走過這一階段,最終就會讓我們的新興產業、新興業態引領企業實現中國夢。
還要看到,現在通過加速推動新技術的植入融合,可以對傳統產業轉型帶來很大變化。現在,基于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等的“互聯網+”成為發展熱點,這也是新興業態發展的基礎條件。其主要表現,一是推動新舊產業加快融合或者跨界發展,可以催生大量的互聯網+新產業和新業態。所謂舊產業就是傳統產業,但不一定都是夕陽產業。由于需求變化及其多樣性要求,產品一直在不斷細分化,再加上搭建的各類生態開放型平臺,可以說任何夕陽產業里面都有朝陽產品。同時,還要看到,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的發展有一個特殊的作用,就是必然會推動現有企業組織結構創新,以及企業管理機制和企業文化的創新,進一步激發傳統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活力并且提升精準化高效管理能力。當今互聯網時代從事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與過去工業化時期的企業有很大不同。而且正是因為如此,才有可能不斷涌現新興業態和新興商業模式,這從某種意義上,也就是因為互聯網+帶來企業組織結構、管理理念、商業模式、企業文化發生了巨大變化才會發生的現象,過去傳統的多層級制企業組織架構及其管理模式是適應不了當前快速變化的市場的。
新興產業發展的三點建議
一是要積極響應、主動參與但又要避免盲目跟風。當前,國家已經并將陸續出臺鼓勵支持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的戰略、行動計劃、指導意見等等。應該說,這些都是基于國家戰略層面和技術發展趨勢角度來部署產業的總體發展方向、重點和格局,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區、所有企業都適合,都能夠全面跟進的。還是要根據自身條件特別是比較優勢來客觀冷靜地作出決策,千萬不要只是為了獲得一些政策優惠如資金補助而改變甚至是放棄自身本來的發展優勢。
二是要適應國家政策設計思路的創新和政策支持方式的變化。比如,將會由選拔性政策為主向功能性、普惠性政策轉型,將會由直接支持企業向支持第三方平臺(如基金、工程試驗室、工程中心等)逐步轉移,將會由事前支持向事后獎勵過渡,等等。企業盡快適應這一變化并且爭取合理的權益,最終還是為了更加有利于發揮自身優勢。
三是要更加重視產業細分化帶來的跨界融合式生長,以及由此催生的企業組織管理模式、投融資及其運行模式、人力資源開發模式等各類創新。比如,通過建設綜合性或者專業性開放平臺,將提供平臺服務作為贏利模式;比如,采取免費來爭取更多消費者體驗(即爭取入口),實行羊毛出在豬身上的贏利模式。還如,要充分利用新形勢下國家鼓勵和支持“軍支民、民參軍”的融合式創新發展道路,大大減少在許多共性技術研發上的重復投入。再如,統籌利用眾籌、眾創、眾包等創新模式,減少單一投資風險和集成各自優勢,體現好事都有份、風險大家擔的建設運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