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浙委(wei)發〔2014〕28號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2-20 點擊:次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軍區關于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浙委發〔2014〕28號)《中共金華市委金華市人民政府金華軍分區關于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金委發〔2015〕29號)精神,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新形勢下軍事斗爭準備和東陽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堅持“黨委統攬、政府主導,需求牽引、項目示范,統籌協調、軍地雙贏,制度創新、依法推進”原則,科學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加強總體規劃,優化資源配置,聚焦重點領域,全力推進產業發展、設施建設、科技合作、力量強化、人才培養、雙擁共建等統籌融合,著力構建具有時代特征、東陽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新格局,確保軍地資源共享效益明顯、軍民結合產業集約聚合、重大基礎設施配套兼容、戰備物資儲備落實到位、人才培養渠道雙向拓展、應急應戰能力顯著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
二、工作舉措
(一)加強基礎設施合建共用
按照“民用與軍需一體、平時與戰時銜接、經濟與戰備兼容”的要求,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統籌考慮戰備和經濟需求,廣泛開展基礎設施領域軍民合建共用。在交通基礎建設中統籌戰備需求,完善與交通干線連接的戰備公路體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滿足部隊戰時機動需求。在城市建設中統籌防護體系建設,把人防設施納入城市建設規劃,進一步明確人防建設的強制性和控制性指標,加強人防“結建”工程建設,推進人防工程平戰結合和開發利用,提高綜合效益。持續推進市、鎮鄉街道人防指揮工程體系建設,重點推進鎮鄉街道民防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盡快實現鎮鄉街道民防應急指揮中心全覆蓋。在新興信息通信設施建設中統籌軍事通信需求,在光電纜工程建設、調整寬帶通信網、擴大通信容量的同時,預留軍事接口,有效整合軍民通用通信資源。在省國動委的統一計劃內,依托地方政務網和電信企業資源,構建集音視頻和數據于一體,覆蓋軍地寬帶計算機網絡,實現國防動員、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突等指揮信息軍地互通互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與公安、國家安全、氣象、水文、610辦公室等部門合作,為部隊平時應急、戰時應戰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撐。在國防項目規劃建設上兼顧東陽市經濟發展需求,妥善處理經濟建設與軍事設施保護的關系,依法實施戰備工程遷建、新建。完善民兵預備役訓練基地建設,拓展國防動員培訓功能,滿足軍地訓練演練需求,最大限度提高國防資源利用效率。
(二)促進軍民產業融合發展
著眼適應市場需求和國防需要,加快發展軍民結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橫店通用機場建設,積極探索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盤活用好現有產業資源,培育一批具有技術優勢且發展基礎較好生物醫藥、工程機械、新材料等產業領域的龍頭企業,以及能為軍品科研生產配套、為軍工能力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高新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增強參與軍品生產市場競爭的實力。堅持引資、引智和引技并重,吸引軍工科研機構進駐東陽,健全軍民結合雙向技術轉移機制,共建共享一批科研院所和技術中心,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等聚集效應,促進東陽企業優化升級。依托開發區、工業功能區和產業聚集區,培育軍民結合產業基地,打造軍民結合產業發展平臺,鼓勵軍民結合項目進入產業基地,推動軍民通用產業聚集發展。加強政府宏觀引導和服務保障,及時匯總軍品需求提報,組織軍工與民企對接論證,完善財政支持、土地供應、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積極為“民參軍”搭橋鋪路,引導更多企業參與軍品生產,加快企業軍民結合產業發展。著眼平時落實預儲預備、戰時快速精確動員,根據軍事需求、動員能力和潛力狀況,充分利用工業園區、工業功能區等產業集聚優勢,采取實物儲備、技術儲備、生產能力儲備相結合的方法,有針對性抓好戰備物資預儲預備工作。
(三)推動軍地科技交流合作
大力支持軍民兩用技術產品開發,整合運用我市軍民科研力量和資源,積極開展軍民科技交流合作。對具有發展前景、符合國防科技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軍民兩用技術、產品,由軍地相關職能部門牽頭,共同申報重大國防科技專項,共建企業研發機構,聯合開展共性技術、關鍵技術攻關。開發區、工業功能區、科技孵化中心,定期與軍地大專院校名所聯系溝通,及時對接科技需求,共同建立軍民科技合作研發基地。各鎮鄉街道及相關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在科技計劃組織實施、創新團隊建設以及高層次人才引進等科技資源配置上,對軍民科技合作項目予以重點支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軍民科技合作交流,每年舉辦軍民科技合作交流活動不少于1次,促進軍民建立深層次技術合作關系,推動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引導和鼓勵軍民科技合作項目進入產業化基地集聚發展,并按規定享受有關優惠政策。大力扶持以促進軍民科技合作為主營業務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發揮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在促進軍民科技合作、促進成果產業化中的重要作用。
(四)強化力量建設統籌融合
著眼支援保障作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配置軍地資源,統籌建設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結構科學、裝備配套的民兵預備役隊伍和國防動員專業保障隊伍,不斷推進后備力量建設由直接參戰向支援保障作戰、由數量規模向質量效能、由應戰為主向應急應戰一體轉變。扎實推進“民兵基層干部隊伍建設、調整民兵裝備彈藥儲存模式、探索民兵預備役統編統訓方法”后備力量三項改革,抓好專武干部任職培訓,建立專武干部資格論證制度,堅持每年組織一期全市鎮鄉街道專武部長集訓,提高專武干部整體能力水平。加強民兵武器裝備的集中統管力度,做到制度落實、管理規范,武器裝備隨時保持良好戰斗狀態。緊貼形勢任務,突出抓好支援保障、信息偵搜、應急維穩等重點力量建設,為軍事斗爭準備和經濟社會安全發展提供保障。完善市人武部情報站、鎮鄉街道武裝部情報信息組、村(社區)民兵連情報信息員三級民情社情報知體系,健全軍地情報信息聯席會議制度,形成軍地應急情報會商機制。根據調整改革要求,重點發展新質民兵力量,確保人數比例占基干民兵總數的15%以上。結合“四隊”建設試點,研究探索新形勢下民兵隊伍“編、訓、裝、保、管、用”的新辦法、新舉措,著力解決制約和影響民兵建設質量的瓶頸問題。鞏固深化民營企業武裝工作建設成果,不斷創新各類隊伍編組模式,改進訓練方法,拓寬裝備保障渠道,提高遂行任務能力,引導企業民兵爭當生產骨干、技術能手,為服務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作貢獻。著眼后備力量建用一致、平戰結合,堅持在用兵中練兵強兵,做到經常性準備、成建制組織、高效率行動。鞏固深化基層規范化建設活動,達標單位抓鞏固,促進常態保持;落后單位抓整改,限期達標,并把基層規范化建設向行業、企業、高校武裝部推進延伸,力爭全面達標。
(五)持續深化全民國防教育
認真貫徹《國防教育法》《浙江省國防教育條例》和省、市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著力營造軍地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鎮鄉街道、機關部門單位要把國防教育納入黨校教學計劃、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和本單位(系統)干部年度集中學習教育內容,并常態化組織所屬人員體驗部隊生活。堅持把強化全民國防觀念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擁軍情懷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揚東陽“崇軍尚武”優良傳統。以領導干部、青少年學生、企業員工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等對象為重點,積極向社會各界拓展延伸,推進國防教育全民普及深入。中小學校要普遍建立“軍人榮譽墻”,開通國防教育網站、組建國防教育講師團隊伍。東陽日報社、東陽廣播電視臺要按規定開辟國防教育專欄專題,定期刊載相關文章,播放專題節目。組織力量為大中專院校和高級中學開展軍訓,根據需要為機關部門、鎮鄉街道和企事業單位組織軍事化培訓,組織地方黨政領導過“軍事日”,落實大中小學國防教育。人武部領導每年到黨校、機關、學校、企業等講授國防教育課。
(六)加強軍地人才雙向培育
落實大學生入伍各項獎勵和優惠政策,將人武部現役干部納入地方黨政干部宣教體系,每年有計劃地選送人員參加各級黨校培訓,選擇性組織參加“文化大講堂”、“網上課堂”等大課輔導。承擔教育培訓職能的政府機構及所屬學校、企事業單位,要把駐軍官兵納入教育培訓范疇,每年對接部隊需求,靈活采取集中辦班、遠程培訓、跟訓實習和上門輔導講座等形式,為部隊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把征兵工作納入軍地考評體系,并作為評價軍地各級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依據。對完不成年度征兵任務或出現責任退兵的,在黨管武裝考核、“雙擁模范城”和國防動員、征兵工作先進單位評比中實行一票否決制。嚴格落實轉業干部安置及各類退役安置優待政策,轉業干部原則上安置在公務員崗位上,對各類退役士兵的安置,民政部門每年會同人事部門舉辦退伍軍人專場招聘會,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的安置,每年拿出需安置對象的30%事業單位指標、20%國企指標、50%政府公益性崗位指標給予安置。本市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和國有以及國有控股、國有資本占主導地位的企業招聘時,根據省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同等條件下優先錄(聘)用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軍區關于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浙委發〔2014〕28號)《中共金華市委金華市人民政府金華軍分區關于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金委發〔2015〕29號)精神,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新形勢下軍事斗爭準備和東陽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堅持“黨委統攬、政府主導,需求牽引、項目示范,統籌協調、軍地雙贏,制度創新、依法推進”原則,科學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加強總體規劃,優化資源配置,聚焦重點領域,全力推進產業發展、設施建設、科技合作、力量強化、人才培養、雙擁共建等統籌融合,著力構建具有時代特征、東陽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新格局,確保軍地資源共享效益明顯、軍民結合產業集約聚合、重大基礎設施配套兼容、戰備物資儲備落實到位、人才培養渠道雙向拓展、應急應戰能力顯著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
二、工作舉措
(一)加強基礎設施合建共用
按照“民用與軍需一體、平時與戰時銜接、經濟與戰備兼容”的要求,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統籌考慮戰備和經濟需求,廣泛開展基礎設施領域軍民合建共用。在交通基礎建設中統籌戰備需求,完善與交通干線連接的戰備公路體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滿足部隊戰時機動需求。在城市建設中統籌防護體系建設,把人防設施納入城市建設規劃,進一步明確人防建設的強制性和控制性指標,加強人防“結建”工程建設,推進人防工程平戰結合和開發利用,提高綜合效益。持續推進市、鎮鄉街道人防指揮工程體系建設,重點推進鎮鄉街道民防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盡快實現鎮鄉街道民防應急指揮中心全覆蓋。在新興信息通信設施建設中統籌軍事通信需求,在光電纜工程建設、調整寬帶通信網、擴大通信容量的同時,預留軍事接口,有效整合軍民通用通信資源。在省國動委的統一計劃內,依托地方政務網和電信企業資源,構建集音視頻和數據于一體,覆蓋軍地寬帶計算機網絡,實現國防動員、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突等指揮信息軍地互通互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與公安、國家安全、氣象、水文、610辦公室等部門合作,為部隊平時應急、戰時應戰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撐。在國防項目規劃建設上兼顧東陽市經濟發展需求,妥善處理經濟建設與軍事設施保護的關系,依法實施戰備工程遷建、新建。完善民兵預備役訓練基地建設,拓展國防動員培訓功能,滿足軍地訓練演練需求,最大限度提高國防資源利用效率。
(二)促進軍民產業融合發展
著眼適應市場需求和國防需要,加快發展軍民結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橫店通用機場建設,積極探索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盤活用好現有產業資源,培育一批具有技術優勢且發展基礎較好生物醫藥、工程機械、新材料等產業領域的龍頭企業,以及能為軍品科研生產配套、為軍工能力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高新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增強參與軍品生產市場競爭的實力。堅持引資、引智和引技并重,吸引軍工科研機構進駐東陽,健全軍民結合雙向技術轉移機制,共建共享一批科研院所和技術中心,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等聚集效應,促進東陽企業優化升級。依托開發區、工業功能區和產業聚集區,培育軍民結合產業基地,打造軍民結合產業發展平臺,鼓勵軍民結合項目進入產業基地,推動軍民通用產業聚集發展。加強政府宏觀引導和服務保障,及時匯總軍品需求提報,組織軍工與民企對接論證,完善財政支持、土地供應、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積極為“民參軍”搭橋鋪路,引導更多企業參與軍品生產,加快企業軍民結合產業發展。著眼平時落實預儲預備、戰時快速精確動員,根據軍事需求、動員能力和潛力狀況,充分利用工業園區、工業功能區等產業集聚優勢,采取實物儲備、技術儲備、生產能力儲備相結合的方法,有針對性抓好戰備物資預儲預備工作。
(三)推動軍地科技交流合作
大力支持軍民兩用技術產品開發,整合運用我市軍民科研力量和資源,積極開展軍民科技交流合作。對具有發展前景、符合國防科技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軍民兩用技術、產品,由軍地相關職能部門牽頭,共同申報重大國防科技專項,共建企業研發機構,聯合開展共性技術、關鍵技術攻關。開發區、工業功能區、科技孵化中心,定期與軍地大專院校名所聯系溝通,及時對接科技需求,共同建立軍民科技合作研發基地。各鎮鄉街道及相關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在科技計劃組織實施、創新團隊建設以及高層次人才引進等科技資源配置上,對軍民科技合作項目予以重點支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軍民科技合作交流,每年舉辦軍民科技合作交流活動不少于1次,促進軍民建立深層次技術合作關系,推動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引導和鼓勵軍民科技合作項目進入產業化基地集聚發展,并按規定享受有關優惠政策。大力扶持以促進軍民科技合作為主營業務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發揮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在促進軍民科技合作、促進成果產業化中的重要作用。
(四)強化力量建設統籌融合
著眼支援保障作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配置軍地資源,統籌建設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結構科學、裝備配套的民兵預備役隊伍和國防動員專業保障隊伍,不斷推進后備力量建設由直接參戰向支援保障作戰、由數量規模向質量效能、由應戰為主向應急應戰一體轉變。扎實推進“民兵基層干部隊伍建設、調整民兵裝備彈藥儲存模式、探索民兵預備役統編統訓方法”后備力量三項改革,抓好專武干部任職培訓,建立專武干部資格論證制度,堅持每年組織一期全市鎮鄉街道專武部長集訓,提高專武干部整體能力水平。加強民兵武器裝備的集中統管力度,做到制度落實、管理規范,武器裝備隨時保持良好戰斗狀態。緊貼形勢任務,突出抓好支援保障、信息偵搜、應急維穩等重點力量建設,為軍事斗爭準備和經濟社會安全發展提供保障。完善市人武部情報站、鎮鄉街道武裝部情報信息組、村(社區)民兵連情報信息員三級民情社情報知體系,健全軍地情報信息聯席會議制度,形成軍地應急情報會商機制。根據調整改革要求,重點發展新質民兵力量,確保人數比例占基干民兵總數的15%以上。結合“四隊”建設試點,研究探索新形勢下民兵隊伍“編、訓、裝、保、管、用”的新辦法、新舉措,著力解決制約和影響民兵建設質量的瓶頸問題。鞏固深化民營企業武裝工作建設成果,不斷創新各類隊伍編組模式,改進訓練方法,拓寬裝備保障渠道,提高遂行任務能力,引導企業民兵爭當生產骨干、技術能手,為服務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作貢獻。著眼后備力量建用一致、平戰結合,堅持在用兵中練兵強兵,做到經常性準備、成建制組織、高效率行動。鞏固深化基層規范化建設活動,達標單位抓鞏固,促進常態保持;落后單位抓整改,限期達標,并把基層規范化建設向行業、企業、高校武裝部推進延伸,力爭全面達標。
(五)持續深化全民國防教育
認真貫徹《國防教育法》《浙江省國防教育條例》和省、市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著力營造軍地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鎮鄉街道、機關部門單位要把國防教育納入黨校教學計劃、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和本單位(系統)干部年度集中學習教育內容,并常態化組織所屬人員體驗部隊生活。堅持把強化全民國防觀念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擁軍情懷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揚東陽“崇軍尚武”優良傳統。以領導干部、青少年學生、企業員工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等對象為重點,積極向社會各界拓展延伸,推進國防教育全民普及深入。中小學校要普遍建立“軍人榮譽墻”,開通國防教育網站、組建國防教育講師團隊伍。東陽日報社、東陽廣播電視臺要按規定開辟國防教育專欄專題,定期刊載相關文章,播放專題節目。組織力量為大中專院校和高級中學開展軍訓,根據需要為機關部門、鎮鄉街道和企事業單位組織軍事化培訓,組織地方黨政領導過“軍事日”,落實大中小學國防教育。人武部領導每年到黨校、機關、學校、企業等講授國防教育課。
(六)加強軍地人才雙向培育
落實大學生入伍各項獎勵和優惠政策,將人武部現役干部納入地方黨政干部宣教體系,每年有計劃地選送人員參加各級黨校培訓,選擇性組織參加“文化大講堂”、“網上課堂”等大課輔導。承擔教育培訓職能的政府機構及所屬學校、企事業單位,要把駐軍官兵納入教育培訓范疇,每年對接部隊需求,靈活采取集中辦班、遠程培訓、跟訓實習和上門輔導講座等形式,為部隊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把征兵工作納入軍地考評體系,并作為評價軍地各級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依據。對完不成年度征兵任務或出現責任退兵的,在黨管武裝考核、“雙擁模范城”和國防動員、征兵工作先進單位評比中實行一票否決制。嚴格落實轉業干部安置及各類退役安置優待政策,轉業干部原則上安置在公務員崗位上,對各類退役士兵的安置,民政部門每年會同人事部門舉辦退伍軍人專場招聘會,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的安置,每年拿出需安置對象的30%事業單位指標、20%國企指標、50%政府公益性崗位指標給予安置。本市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和國有以及國有控股、國有資本占主導地位的企業招聘時,根據省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同等條件下優先錄(聘)用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
(七)深化軍地雙擁共建活動
把雙擁共建作為推進軍民融合的有效途徑,通過廣泛開展軍民共建和諧社區、共樹城市形象、共鑄企業文化等活動,激發調動社會各界特別是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參與軍民融合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要落實現役軍人子女中考降分錄取、優先就近就便接受義務教育等政策,要落實隨軍家屬每年拿出兩個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指標解決就業安置,切實解決現役軍人后顧之憂。駐東部隊要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主動承擔防汛抗臺、抗洪救災、山林滅火等急難險重任務,參與平安東陽建設、“五水共治”、扶貧幫困等重點工作。加強軍地在人工影響天氣、衛生應急、醫學救援、化學污染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合作,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保障措施
成立市軍民融合發展領導小組,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東陽市人武部、二炮無人機偵察團分管領導為成員,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局)。領導小組每年召開一次會議,主要是聽取軍民融合發展工作匯報,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部署明確工作任務。黨委(黨組)要將軍民融合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加強統籌指導,確保正確方向。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納入工作全局,統籌謀劃部署。駐東部隊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提出軍事需求和建議,協調抓好建設任務的落實,確保軍民融合發展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要健全需求對接機制,由東陽市人武部和市發改委負責牽頭匯總軍地需求,經軍地評估論證后,報市委、市政府批準,按規定程序報批立項。健全規劃計劃機制,將軍民融合發展納入“十三五”規劃以及有關專項規劃,明確融合項目、責任單位、建設進度等具體事項。健全檢查評估機制,將軍民融合發展常態化納入市對相關部門和鎮鄉街道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評體系,每年組織軍民融合發展推進情況檢查。
(七)深化軍地雙擁共建活動
把雙擁共建作為推進軍民融合的有效途徑,通過廣泛開展軍民共建和諧社區、共樹城市形象、共鑄企業文化等活動,激發調動社會各界特別是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參與軍民融合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要落實現役軍人子女中考降分錄取、優先就近就便接受義務教育等政策,要落實隨軍家屬每年拿出兩個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指標解決就業安置,切實解決現役軍人后顧之憂。駐東部隊要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主動承擔防汛抗臺、抗洪救災、山林滅火等急難險重任務,參與平安東陽建設、“五水共治”、扶貧幫困等重點工作。加強軍地在人工影響天氣、衛生應急、醫學救援、化學污染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合作,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保障措施
成立市軍民融合發展領導小組,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東陽市人武部、二炮無人機偵察團分管領導為成員,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局)。領導小組每年召開一次會議,主要是聽取軍民融合發展工作匯報,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部署明確工作任務。黨委(黨組)要將軍民融合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加強統籌指導,確保正確方向。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納入工作全局,統籌謀劃部署。駐東部隊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提出軍事需求和建議,協調抓好建設任務的落實,確保軍民融合發展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要健全需求對接機制,由東陽市人武部和市發改委負責牽頭匯總軍地需求,經軍地評估論證后,報市委、市政府批準,按規定程序報批立項。健全規劃計劃機制,將軍民融合發展納入“十三五”規劃以及有關專項規劃,明確融合項目、責任單位、建設進度等具體事項。健全檢查評估機制,將軍民融合發展常態化納入市對相關部門和鎮鄉街道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評體系,每年組織軍民融合發展推進情況檢查。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