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須下好“提升自我”棋
來源:未知 日期:2015-09-24 點擊:次
去年以來,河北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好戲連臺。京津眾多項目集中落戶河北,河北省在主動融入對接京津、促進三地產業轉移和功能外溢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京津冀一體化目標明確,即疏導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解決大城市病問題,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然而從地理區域上看京津冀雖地處同一經濟區域,但以前來往甚少,缺少產業鏈協調,更多是各行其是,這就使處在京津周邊的河北發展相對落后,猶如“燈下黑”現象。河北也名副其實的成為了京津的“窮兄弟”。
京津冀一體化戰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產業轉移,是對京津冀區域重構和生產力布局調整的重大國家戰略。而相對“落后”的河北能否快速提升,有效承接,成了科學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前提,是京津冀能否協同發展的關鍵。
河北積極響應,采取多項措施提升自我,緊密規劃,為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打好“預備役”,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甩掉“窮尾巴”。最莊嚴的“宣誓”莫過于此,河北在用實際行動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機遇。
優化發展環境為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提供足夠的環境容量。為了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河北在改善生態環境上大做文章,出臺了全面改善生態環境的《河北省山水林田湖海生態修復規劃》,在全省重點實施地下水超采治理、河流水網建設等工程,深入實施“治企、降塵、控車、增綠”等多源管控措施,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實施了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降耗技術改造項目507項,搬遷主城區重污染企業36家。打造承接平臺,引導京津企業規模集中發展。河北承諾承接京津轉移產業不僅要充分利用有效資源,還能防止區域間無序競爭。因此,河北規劃了5條產業帶,建成了196個各類產業園區,以及50個特色明顯、發展潛力大的優勢產業集群,京冀共建100個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可大規模承接外來項目落戶。
力求互利共贏,謀求區域間經濟合作,只有建立在互利共贏基礎上的合作,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河北在京津的合作中堅持把互利雙贏作為共同發展的基石,采取了股份合作、共投共管、稅收分享等多種模式吸引京津兩地實施產業轉移和進行直接投資。
對于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河北渴盼已久,同樣也準備已久。這對河北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河北在用實際行動來完成這光榮的發展使命。河北要做好為京津服務的角色,同時在大機遇面前謀求自身的發展。河北吹響“協進步,謀發展”的號角,用“實干”迎來京津冀發展美好藍圖,河北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