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高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
懷化高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
(2021-2025 年)
“十四五”時期(2021-2025 年),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積極應對國內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和國際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變化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加快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攻堅期。“十四五”規劃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對懷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懷化高新區”或“高新區”)而言,“十四五” 時期既是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期、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關鍵期,也是全面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突破期和全面推進開放發展的上升期。(2021-2025 年)
《懷化高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的編制是根據國家、省、市關于編制“十四五”規劃的有關要求,經過認真總結 “十三五”各項指標完成狀況以及發展成就,結合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十四五”發展的現實基礎和環境條件、區內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及骨干企業發展情況,以產業發展規劃為主,統籌兼顧社會事業與民生,既突出園區產業發展的核心地位,又兼顧國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通過闡述未來五年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明確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為懷化高新區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宏觀指導和決策參考。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把懷化這座五省通衢城市建設成為‘西南明珠’”的戰略構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目標,繼續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方向,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為抓手,以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堅持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思路,提升對外合作水平,打好“科技創新”和“產業提質” 兩張牌;扎緊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三條鏈;織密新基建、新環境、新體制、新民生一張網;在“三高地”“四個新” 的戰略定位中發揮懷化高新區的重要作用,著力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型特色園區以及引領區域發展的五省邊區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新時期懷化高新區總體思路體現為“三個五”,即“五位一體”“五措并舉”“五化同步”。
“五位一體”——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
“五措并舉”——立足特色,壯大主導產業;聚焦產業,集聚創新資源;放大格局,搶抓戰略機遇;調整步伐,樹立內外循環理念;強化地位,打造西南明珠。
“五化同步”——實現園區運營高效化、經濟發展高質化、主導產業特色化、城鄉發展融合化、園區環境生態化。
發展目標
“十四五”時期,高新技術產業體系進一步健全,新材料和生物醫藥力兩大特色主導產業實現集群化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逐步培育壯大,產業轉移成效顯著,形成湖南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新材料和生物醫藥部分產品和技術達到世界領先。產業發展質量效益提升,全面實現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生產效率提升。區域協同創新邁上新臺階,全面融入“一帶一路”“粵港高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高新區發展層級和對外開放水平實現跨越發展。現代化治理體系基本建立,建立一流的營商環境和后疫情時代的風險管控體系,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驅動園區提質升級,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建成武陵山片區最具影響力的創新型特色高新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創新資源進一步聚集,與 20 所以上科研院校所形成各種形式的合作。園區內 3 家以上骨干企業與高等學校共建共管現代產業學院,培養高端人才 100 人以上。自主研發的關鍵核心技術達到 3 項以上,其中 2 項能夠達到世界領先。到 2025 年,R&D 研發投入占 GDP 的比重達到15%;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 3 家以上,省級創新平臺達到 20 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 100 家以上,培育瞪羚企業 1 家,上市企業 2 家;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 30%。
體制機制持續創新。機構設置進一步優化,相關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完成,高新區主責主業更加明晰。黨的建設、科技創新、招商引資、企業服務、產業發展、審計監督等職能進一步加強,建立成熟的“管委會+公司(專業化機構)”組織架構,適宜企業化運作的職能交由公司負責。全員聘任制改革推行,真正實現“職務能高能低,人員能上能下”。到2025 年,高新區完成機構改革、人員聘用和薪酬機制等各項改革,“新型”管委會輕裝上陣,大大激發高新區發展動力和活力。
創新創業生態優化。高效率的創新創業體系基本建立,創業人才、創業資本與創業市場不斷繁榮,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服務平臺,搭建人才、資本、項目的對接通道。創新創業激勵機制進一步健全,各類創新創業主體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建立國家級孵化器 2 家,國家級眾創空間 1 家,省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 5 家;科技服務體系健全,擁有知識產權服務、成果轉移轉化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等各類科技服務機構 10 家以上。
主導產業質效提升。“211”特色主導產業體系日臻完善,到 2025 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 85% 以上。建成生物基新材料產業中心,形成林漿纖紗布服全產業鏈,產值達 100 億元以上。建成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制品產業基地,產值達 50 億元以上。組建青風藤產業中心,形成抗風濕類中醫藥全產業鏈,生物醫藥產業園投入運營,初步建成五省邊區生物醫藥生產基地,產值達到 100 億元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園初具規模,湖南省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產值達到 100 億元以上。現代服務業迅速發展,形成完善的商貿物流體系以及電商服務網絡,為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建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國試點,生態和創新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圍繞特色主導產業發展醫養健康、文化創意等新產業、新業態,建成功能齊全的生態科技新城。到 2025 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到 0.25 噸標準煤以下,工業廢水重復利用率達到 100%,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 100%。土地集約利用程度排同類國家高新區前四十。硬核科技引領作用加強,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項目大力推進,各項軟硬件設施進一步完善,形成新經濟策源地和活力區。
開放合作水平提升。與成渝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廣泛開展產業技術合作,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增強。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集聚輻射創新資源和參與全球價值鏈競爭的能力顯著提升。創新高地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后疫情時代全球產業鏈重塑的過程中進一步發揮區域中心城市作用,依托創新鏈占領主導產業垂直領域價值鏈中高端的步伐加快。
?
我們能為您做什么?
?
怎么聯系到我們?
電話
4001180807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