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dang)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1-07 點擊:

  中國發改委、糧食局發布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
  
  以下是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糧食局,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組織編制了《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現將《綱要》印發給你們,請各級發展改革、糧食等相關部門切實承擔起《綱要》實施的主體責任,加強溝通、協調和配合,明確責任分工,細化落實任務指標,強化《綱要》執行的指導和監督,推進《綱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各地區和有關中央企業同時要做好本地區(企業)規劃與《綱要》的銜接,在實施中遇到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
  
  附件《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
  
  目錄
  
  第一章指導思想、發展理念和發展目標7

  
  第一節發展環境7
  
  專欄1“十二五”時期糧食行業發展主要指標實現情況7
  
  第二節指導思想10
  
  第三節發展理念10
  
  第四節發展目標12
  
  專欄2“十三五”時期糧食行業發展主要指標14
  
  第二章改革完善糧食宏觀調控15
  
  第一節改革完善糧食收購制度15
  
  第二節健全糧食調控機制15
  
  第三節完善糧食儲備調節體系16
  
  第四節提升糧食應急保障能力17
  
  專欄3糧食應急供應體系建設18
  
  第三章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建設18
  
  第一節健全糧食市場體系18
  
  第二節拓展糧食市場功能19
  
  第三節培育糧食市場主體19
  
  第四節完善糧食競價交易平臺20
  
  第五節推進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21
  
  專欄4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22
  
  第四章發展糧食產業經濟22
  
  第一節增加糧食產品有效新供給22
  
  第二節促進糧食產業結構調整23
  
  第三節培育糧食產業經濟增長點24
  
  第四節提升糧食加工產業市場競爭力25
  
  專欄5健康谷物行動25
  
  專欄6糧食產業轉型升級行動26
  
  第五章完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26
  
  第一節優化糧食收儲能力26
  
  第二節完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27
  
  第三節提高糧食現代物流效率28
  
  專欄7糧食倉儲物流重點工程29
  
  “十三五”時期糧食物流通道和重點線路示意圖30
  
  第六章強化糧食科技創新31
  
  第一節推動科技創新突破31
  
  第二節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31
  
  第三節完善科技創新體系32
  
  第四節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導作用33
  
  專欄8糧食科技創新工程33
  
  專欄9糧食科技成果推廣工程34
  
  第七章推進信息化與糧食行業深度融合34

  
  第一節構建“互聯網+糧食”信息化體系34
  
  第二節深化信息技術與糧食行業的融合35
  
  第三節完善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支撐體系36
  
  第四節實施糧食行業大數據戰略36
  
  專欄10糧食行業信息化深度發展重點項目37
  
  第八章提升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37
  
  第一節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能力建設38
  
  第二節加強糧食標準體系建設38
  
  第三節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與風險監測預警39
  
  第四節加強糧食國際標準業務合作39
  
  專欄11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重點建設項目40
  
  第九章促進糧食節約減損40

  
  第一節促進農戶源頭減損40
  
  第二節推進糧食經營過程減損41
  
  第三節持續推動消費減損41
  
  專欄12糧食產后服務工程42
  
  第十章推進糧食產業國際合作42
  
  第一節鼓勵和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42
  
  第二節培育大型跨國糧食集團43
  
  第三節加強糧食流通國際合作與交流43
  
  第十一章提高糧食行業依法治理能力44
  
  第一節加強糧食行業法制建設44
  
  第二節加強糧食法治宣傳教育44
  
  第三節推進糧食行業法治機關建設45
  
  第四節強化糧食流通監管效能45
  
  第五節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46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47
  
  第一節明確實施責任主體47
  
  第二節推進重點任務落實47
  
  第三節拓寬投資融資渠道48
  
  第四節提供人才智力支持49
  
  第五節加強規劃協調指導49
  
  第六節強化思想政治保障50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為加快糧食行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糧食行業實際,制定本《綱要》。

  第一章指導思想、發展理念和發展目標
  
  第一節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是糧食行業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國糧食行業認真貫徹落實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以守住管好“天下糧倉”為己任,扎實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五年來,糧食行業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收儲總量連創新高,宏觀調控能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實力逐步提升,軍民融合深入發展,行業發展呈現穩中求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有效促進了糧食增產、糧農增收及糧食市場供應穩定,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
  

專(zhuan)欄1“十二五”時(shi)期糧(liang)食行業發展主要指(zhi)標實(shi)現情況

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注:本《綱要》中的“糧食”包含食用植物油及油料。

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發展環境更加錯綜復雜。糧食行業發展既面臨諸多嚴峻挑戰,也存在難得的發展機遇,需要準確把握“十三五”時期糧食行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化解糧食供求階段性結構性矛盾的關鍵期。國內糧食生產保持穩定,糧食收購量和庫存量“雙高疊加”的態勢將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國內外糧食供求形勢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糧食行業既要著力化解糧食供求階段性、結構性難題,又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謀劃緊平衡狀態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長遠對策。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提升糧食收儲供應能力的攻堅期。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布局不合理,區域性收儲能力不足儲糧條件落后的狀況尚未徹底改變;糧食物流通道不暢,糧食流通效率低;糧食行業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滯后等問題突出。亟需繼續加大“糧安工程”建設力度,全面提升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能力。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釋放糧食產業經濟活力的轉型期。糧食產業是國民經濟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對于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全面釋放糧食產業經濟活力,迫切需要通過積極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補齊影響制約糧食行業發展的突出短板,促進糧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轉變糧食流通方式的變革期。隨著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的改革完善,糧食購銷方式和市場格局會發生變化,從而對糧食企業經營模式及糧食流通管理方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糧食行業要積極適應糧食流通方式的轉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促進糧食流通順暢有序,切實維護好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促進國內與國際糧食市場融合的機遇期。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向縱深推進,國內外糧食市場加速融合,糧食市場走勢更加復雜多變。有效防范化解國際風險的沖擊,加快形成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關系,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糧食行業面臨的重大課題與現實考驗。
  
  綜合判斷,要適應“十三五”時期新形勢,糧食行業必須準確把握戰略機遇,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尊重客觀規律與國情糧情,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全面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第二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以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全面貫徹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糧食行業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切實增強糧食行業發展實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三節發展理念
  
  加快糧食行業發展,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突出創新發展,激發糧食行業發展活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圍繞提高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和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著力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在改革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方面取得新成效,在研發應用新技術新裝備等方面實現新突破,不斷推進體制機制、產業體系、經營業態等各方面創新,促進軍糧供應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激發和釋放糧食行業發展新活力。
  
  ——突出協調發展,補齊糧食行業發展短板。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糧食行業發展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數量與質量、產區與銷區、生產與消費、品種與布局、市場化改革與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等重大關系,補齊糧食行業優質精深加工能力不足、流通效率低、信息化滯后等突出短板,推動糧食行業協調發展。
  
  ——突出綠色發展,引領糧食行業發展方向。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形勢,加快發展適應消費升級需要和具有區域特色的優質綠色糧食產業鏈,在構建綠色生態糧食產業體系上實現新突破,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新貢獻。
  
  ——突出開放發展,拓展糧食行業發展空間。開放是糧食行業繁榮發展的有效途徑,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堅持糧食行業內外需協調、進出口適度、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糧食產業經濟,拓展糧食行業發展空間。
  
  ——突出共享發展,增進種糧農民和城鄉居民福祉。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把增進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福祉作為糧食行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抓好糧食收購,有效保障農民種糧收益;著力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建設,為糧食經營者營造良好市場環境;著力構建優質安全糧食產品供應體系,滿足城鄉居民不同層次的健康消費需求;著力打贏行業精準扶貧攻堅戰,切實保障貧困人口和困難群體口糧需要。

  第四節發展目標
  
  “十三五”時期,要努力形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協調,與糧食生產大國、消費大國戰略地位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現代糧食行業發展新格局。主要發展目標是:
  
  ——糧食宏觀調控能力顯著增強。糧食收儲制度更加完善,市場調節機制作用充分發揮,糧食儲備調節能力顯著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和市場功能進一步健全,糧食流通全面搞活,“農民種糧賣得出、居民吃糧買得到”的底線牢牢守住。
  
  ——糧情預警和應急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市場糧情和糧食產業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全面建成,監測技術手段和指標體系先進適用,信息收集靈敏高效,信息發布及時通暢。糧食應急供應網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應急響應及時快速,應對突發事件中軍需民食應急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糧食產業經濟活力全面釋放。糧食加工業轉型升級取得突破,產能結構持續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大型糧食龍頭企業和糧食產業集群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糧食流通新業態不斷發展,糧食產品結構更加合理。糧食產業國際合作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斷增強。
  
  ——糧食倉儲物流能力不斷優化。與糧食收儲規模和供應保障要求相匹配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不斷優化,糧食流通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糧食倉儲物流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糧食流通效率大幅提高,糧食節約減損成效明顯。“蓆茓囤”存糧和“危倉老庫”儲糧現象基本消除。
  
  ——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糧食行業創新激勵機制不斷完善,糧食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在綠色安全儲糧、糧食產后減損、糧食質量安全保障、糧食深加工與營養健康糧食食品研發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對糧食產業提質增效和宏觀調控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不斷健全,檢驗監測能力持續提升。糧食標準體系更加健全有效,糧食國際標準業務合作不斷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與風險監測預警進一步強化,進出口糧食生物安全、食用安全保護水平進一步提升,糧食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高。
  
  ——糧食行業治理能力顯著增強。糧食領域法律法規體系更加健全,相關制度和政策更加完善,依法行政和法治糧食建設不斷推進,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全面落實。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自身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能力顯著增強。

專欄2“十三五”時期糧食行業發展主要指標

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注(zhu):制修訂(ding)標準數量指(zhi)標為規劃期任務累計(ji)數。
 
  第二章改革完善糧食宏觀調控
  
  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與保護農民利益并重,改革完善糧食收儲制度,健全市場調節機制,提升應急保障能力,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確保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第一節改革完善糧食收購制度
  
  繼續執行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調整完善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完善油菜籽收購政策。穩步推進糧食收購資金來源多元化,滿足糧食收購資金需求。
  
  適應糧食生產組織方式變化,創新糧食收購方式,引導企業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對接,開展訂單收購、預約收購、代收代儲、代加工等個性化服務,構建渠道穩定、運行規范、方便農民的新型糧食收購網絡體系。依法開展糧食收購資格審核,規范收購秩序。
  
  第二節健全糧食調控機制
  
  創新和完善糧食調控方式,積極利用國際糧食市場和資源,靈活運用區間調控、相機調控、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等方式,保持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準確把握糧食供求形勢變化,加強政策預研儲備,備好用好糧食調控“工具箱”,有效防范風險。
  
  構建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調控體系。落實糧食經營、加工企業最低最高庫存制度,建立健全企業參與的糧食安全調控機制,充分發揮骨干糧食企業在糧食收購、加工轉化以及市場供應等方面的作用。
  
  加強市場糧情和糧食產業安全監測預警預報,及時研判市場供求形勢,著力打造靈敏、準確、專業、權威的糧食信息網絡體系。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監測預測、風險預警和政策效應評估。深化糧食流通統計制度改革,完善糧食統計調查制度,健全包括糧食生產、流通在內的全產業鏈統計調查體系。完善糧食信息發布制度,充分利用多種渠道發布國內外糧食供求、價格、貿易等信息,引導市場預期,服務糧食宏觀調控。
  
  深化糧食產銷合作,完善糧食產銷合作長效機制,搭建產銷合作平臺,加強產銷區糧源組織和運輸銜接,促進產區余糧有銷路、銷區用糧有保障。
  
  第三節完善糧食儲備調節體系
  
  建立健全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政府儲備與社會儲備協調機制。保持中央儲備糧規模基本穩定,全面完成地方儲備增儲任務。進一步優化儲備糧布局和結構,合理確定成品糧儲備規模。
  
  積極穩妥推動政府糧食儲備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實現政策性職能和經營性職能分離,政府行政管理和企業經營管理分開。明確界定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功能定位。完善各級儲備糧吞吐調節機制,充分發揮儲備糧在市場調控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儲備糧管理制度,規范管理行為,提高管理水平,落實價差等利費補貼政策,確保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
  
  探索建立政府儲備和社會儲備相結合的分梯級糧食儲備新機制。通過運用財政、金融、投資等政策手段,建立地方政府掌控的社會糧食周轉儲備。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地方糧食儲備相關工作。

  第四節提升糧食應急保障能力
  
  加強城鄉糧食應急供應網點建設和維護,依托現有社會資源構建布局合理、設施完備、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確保應急供應網點覆蓋鄉鎮(農墾系統農場)、街道(社區)和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人口集中的社區。改造建設一批區域性骨干糧食應急配送中心、成品糧批發市場,提高突發事件發生時糧食的應急供給、調運、配送能力。依托骨干企業建立糧食應急生產加工能力儲備,確保應急加工能力與應急供應需求相適應。
  
  建立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糧食應急預案,支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糧食應急指揮中心。強化應急培訓與演練,提高應急實效。加強糧食應急供應網點管理,建立完善網點檔案和數據庫。
  
  充實成品糧應急儲備,提升成品糧應急供應能力。依托大型糧食批發市場、龍頭加工企業、糧食儲備庫等,在大城市群、邊疆及偏遠地區科學規劃建設一批成品糧應急儲備設施,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的成品糧儲備要達到10-15天市場供應量。強化貧困地區、高寒邊遠山區、退耕還林還草地區、休耕輪作試點地區、重大工程移民地區等缺糧地區的糧源籌措和供應。加強貧困人口和困難群體口糧供應。
  
  專欄3糧食應急供應體系建設
  
  第三章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糧食市場體系,全面提升各類市場功能,增強糧食市場引導生產、服務調控、配置資源等綜合服務能力。
  
  第一節健全糧食市場體系
  
  進一步健全以國家糧食交易協調中心為龍頭,以區域性糧食交易中心為骨干,以專業性糧食批發市場和期貨市場為補充,以糧食收購市場和零售市場為基礎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
  
  綜合考慮糧食供求、流向及物流等條件,加強現有市場資源整合,合理確定糧食批發市場規模和布局。結合推動大中城市骨干糧食企業轉型發展,支持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齊全、具有一定規模的公益性糧食批發市場,到2020年改建312家成品糧批發市場,建設面向國內外的特色雜糧批發市場。穩步發展糧食期貨市場,增加糧食期貨交易品種。構建多種經營業態統籌推進、融合發展的糧食零售市場網絡體系,確保糧食供應數量足、質量好、不脫銷、不斷檔。
  
  第二節拓展糧食市場功能
  
  拓寬糧食市場服務范圍,提升市場綜合服務功能。規范糧食收購市場,提高為農民售糧服務的水平。推進集貿市場、超市、便民連鎖店、主食廚房等多種形式糧食零售市場加快發展,擴大覆蓋范圍,提高誠信經營服務水平。加強城鄉“放心糧油”供應網絡建設,推動“放心糧油”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軍營,2018年年底前在城鄉普遍建立“放心糧油”供應網絡。提升省級糧食交易中心和區域性、專業性批發市場的糧食集散功能,保障區域性大宗糧食供給需要。開展糧食市場交易信息綜合利用,服務市場主體。推動糧食市場由傳統經營向現代經營方式轉變,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糧食期貨交易中心,增強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的聯動性,增強期貨市場服務糧食宏觀調控和實體經濟的能力。
  
  第三節培育糧食市場主體
  
  培育和發展多元糧食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構建多元糧食市場主體共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新格局。積極引導大中型糧食加工企業、飼料生產企業等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糧,活躍收購市場。注重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導示范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糧食行業領軍企業。創造有利條件支持中小糧食企業發展,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在繁榮糧食流通、優化產業結構,以及吸納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政策性糧食收購及地方糧食儲備相關工作。引導糧食企業規范流轉農村土地,加強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合作,提高糧食市場主體組織化程度。鼓勵代耕、代種等多種糧食經營方式。
  
  積極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結合各地實際推進“一縣一企、一企多點”發展模式,優化國有糧食企業布局,增強國有糧食企業經營活力。引導國有糧食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參股等方式,組建大型糧食企業集團,形成一批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具有競爭優勢的大型糧食龍頭企業。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糧食企業,創新糧食企業發展,積極建設產能集聚、技術領先、功能合理、協同發展、產業關聯度高的糧食產業集群和產業園區。
  
  第四節完善糧食競價交易平臺
  
  建立健全國家糧食交易中心體系,完善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功能。以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為中心,輻射鏈接各省現貨糧食批發市場信息化系統,通過糧食交易中心和現貨糧食批發市場電子商務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助力傳統現貨糧食批發市場經營模式轉型升級。
  
  規范糧食交易,中央和地方儲備糧的收購、銷售、輪換以及政策性用糧的采購和銷售,原則上通過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或
  
  規范的糧食批發市場公開進行,也可以通過國家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需競價銷售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按照有關政策文件規定的品種和數量,通過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交易,充分發揮公開競價交易對糧食市場的調控作用。積極引導商品糧進場交易,服務種糧農民和涉糧企業。發揮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的貨源組織和物流配送優勢,支持各類糧食供應網點體系建設。
  
  提升糧食競價交易平臺功能,打造高度智能化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政府部門實施調控提供參考,為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提供服務。依托糧食競價交易平臺引入糧食倉儲、物流配送和互聯網金融等服務業態,增強糧食競價交易平臺服務功能,為買賣雙方提供一站式、多方位服務。
  
  第五節推進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建設涵蓋糧食收儲企業、加工企業和貿易企業的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實施分類服務和管理。依托糧食行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歸集企業經營管理基礎信息、政府部門監管信息、社會輿情信息等,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互聯共享。與發展改革、工商、金融等部門和單位,以及地方政府、行業組織建立信用管理合作機制,促進信用信息共享。探索開展獨立核算經營主體履約履責能力、誠信經營情況評價,建立不良信用清單,記錄企業違規違約失信等不良信息,建立健全激勵守信和懲戒失信機制。發揮糧食行業協會、商會、第三方征信機構等社會組織在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自律、監督、服務等作用。
  
  專欄4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第四章發展糧食產業經濟
  
  積極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糧食食品供給能力。加快糧食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糧食加工業引擎作用,發展壯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培育新的糧食產業經濟增長點,提升糧食產業競爭力。
  
  第一節增加糧食產品有效新供給
  
  推進糧食產品結構優化,構建完善的糧食產品標準體系和生產技術規范。增加安全綠色、優質營養、適口方便、種類豐富的糧食
  
  產品供給,增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消費需求的特色產品供給,增加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的中高端產品供給。大力實施“綠色健康谷物口糧工程”,提高綠色安全營養谷物糧食制品的供給能力和市場占有率。加快推進大米、小麥粉、食用植物油適度加工,積極發展全谷物食品,提高出品率,更大限度保留糧食中的營養成分。深入推進主食產業化,加快推進饅頭、面條、方便米飯等米面主食制品的工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以及社會化供應、產業化經營。提高糧食食品加工在糧油加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面制主食品工業化率達到30%,米制主食品工業化率達到20%。
  
  建立中國特色食用植物油產業體系,提升國產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油脂產品市場競爭力,鼓勵利用米糠、玉米胚芽制油,加快油茶、油核桃、油橄欖、油用牡丹、文冠果、梾木果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
  
  第二節促進糧食產業結構調整
  
  完善糧食產業布局,優化大米、小麥粉、食用植物油生產結構,支持主產區發展糧食特別是玉米深加工,促進糧食加工轉化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加工轉化對糧食供需的調節作用。
  
  打造優勢產業集群,扶持壯大基礎實力強、市場前景好、增長潛力大的糧食加工企業,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通過標準、能效、環保等評價約束機制,逐步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粗放式、質量無保障的落后產能。通過兼并重組,穩妥處置長期虧損、資產負債率高、停產半停產的“僵尸企業”。
  
  提高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發展米糠、碎米、麥麩、小麥胚芽等副產物資源的食品化利用,米糠綜合利用率達到50%。推進糧食資源全值利用,利用高效技術深度開發利用玉米皮、玉米胚芽、玉米芯等資源。減少糧食生產、流通各環節中的資源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發展清潔環保、節能減排、節糧減損的糧食循環經濟,鼓勵糧食企業開展熱源、水源、氣源循環利用,提高經營綜合效益。
  
  第三節培育糧食產業經濟增長點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促進糧食產業技術升級,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培育糧食產業發展新業態。大力發展技術含量高、產業關聯度高、產品附加值高的產品,積極發展聚乳酸等生物基、淀粉基可降解材料和聚谷氨酸、聚賴氨酸等生物發酵為代表的高技術產品。充分發揮國內非轉基因大豆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功能性大豆蛋白、大豆膳食纖維等高附加值產品。
  
  發展綠色環保新型糧食產業,充分利用糧庫設施資源和條件,引導社會投入,支持糧食企業加快實施“倉頂陽光工程”示范,爭取到2020年裝機容量達到1GW。實施稻殼發電、可降解環保包裝等項目。鼓勵糧食企業發揮倉儲物流配送等優勢,利用電商平臺拓寬營銷網絡,打造“糧食網絡經濟”。
  
  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糧食加工產業,優化和改進加工生產工藝,提升糧油加工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進糧機制造向自動化、精準化、智能化、光電一體化方向發展,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糧食加工、飼料加工等成套設備制造體系,提高糧食行業機械裝備國產化率,糧食加工關鍵設備自主化率提高到80%以上。
  
  拓展糧食產業多種功能,通過與文化教育、參觀展示、體驗實踐等深度融合,發展體驗糧食、創意糧食等新業態。
  
  第四節提升糧食加工產業市場競爭力
  
  充分發揮糧食加工業引擎作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加工企業建設綠色、優質原糧基地,發展訂單農業,實行糧食優質優價,引導糧食種植品種優化,提升糧食產品品質。鼓勵糧食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條,促進“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實施糧食品牌培育行動,增強企業品牌意識,做大做強優勢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支持企業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糧食資源,打造糧食地理標志和特色品牌。完善品牌管理體系,提高品牌糧食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專欄5健康谷物行動
  
  專欄6糧食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一)主食產業化工程。加快推進以傳統蒸煮米面制品為代表的主食產業化進程。
  
  (二)精品糧食及特色糧食工程。大力實施糧食產業品牌戰略,提升糧食產品品質,發展特色糧食產品,滿足消費者對綠色有機、質量安全、營養健康糧食產品的需求。
  
  (三)糧食深加工轉化工程。發展基于分離、提取、改性及生物技術的高附加值、高技術糧食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條。
  
  (四)糧食副產物綜合利用工程。大力發展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提高企業綜合效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五)糧食產業集群工程。打造一批特色糧食加工產業園區,引導糧食企業向園區集聚,發揮產業集群示范效應。
  
  (六)糧機裝備現代化工程。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為主的糧食加工裝備制造業,提高大型糧食加工裝備的工藝技術、精準控制和智能化水平。
  
  (七)“倉頂陽光工程”。在糧庫倉頂鋪設光伏發電板(瓦),促進綠色準低溫儲糧,保持糧食品質,提高經濟效益。
  
  (八)大型糧食企業培育工程。推動一批糧食企業躋身百億元級企業行列。

  第五章完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
  
  圍繞優化糧食倉儲物流功能,強化精準投入,著力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系統高效、銜接配套、運行順暢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提高糧食流通效率。
  
  第一節優化糧食收儲能力
  
  以優化布局、調整結構、提升功能為重點,科學規劃全國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合理改建、擴建和新建糧食倉儲設施,將糧食收儲能力保持在合理水平。
  
  優化主產區收儲能力布局,完善收儲網點、調整倉型結構、提高設施水平;健全產銷平衡區收儲網點體系,補齊中心庫收購空白點,提升收儲網點的收購、儲備、保供綜合能力;提高主銷區儲備能力,加強儲備庫建設,提升應急保供能力。適應政府儲備與社會儲備協調機制,適當發展社會輔助倉儲設施,充分利用社會倉儲設施擴大收儲能力,緩解局部地區和階段性收儲矛盾。鼓勵地方政府和企業建立健全倉儲設施維修改造長效機制。
  
  支持企業持續提升糧食倉儲設施功能和服務“三農”能力,支持政策性糧食收儲企業、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和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配備烘干、整理和快速檢驗等設備。提高糧食倉儲設施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積極推廣應用綠色生態儲糧技術。推進糧食倉儲管理規范化建設,加強國有糧食倉儲物流設施保護。
  
  支持貧困地區及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
  
  第二節完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
  
  統籌糧食倉儲設施、物流節點、產業園區項目布局和建設,形成產銷區有機銜接、產業鏈深度融合、節點合理布局、物流相對集中、經濟高效運行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促進糧食物流向系統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方向協調發展。
  
  完善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華東沿海、華南沿海、京津、
  
  西南和西北八大糧食物流通道。優先發展沿長江、沿隴海兩條橫貫東西的線路,以及沿海、沿運河、沿京哈、沿京滬、沿京廣、沿京昆六條連通南北的線路。推動糧食跨境物流的銜接與合作,逐步構建與八大糧食物流通道對接的進出口糧食物流通道。
  
  圍繞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和新一輪振興東北戰略,規劃建設一批重要糧食物流節點項目。支持收儲、加工企業改造或新建糧食接卸發運設施,提高糧食物流系統化水平。支持改建、擴建和新建一批糧食中轉倉、鐵路專用線、專業化糧食碼頭,提高糧食中轉效率。依托節點建設,發展多功能的綜合性糧食物流園區,提高糧食物流集中度。
  
  第三節提高糧食現代物流效率
  
  完善發展改革、財政、糧食、交通、鐵路、商務、質檢等部門的會商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促進糧食物流健康發展的有關政策。加強糧食物流系統化建設,全面推廣散糧運輸,強化公路、鐵路、水運等無縫銜接,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等運輸組織方式,滿足多層次需求;鼓勵建設快速中轉新倉型,改造提升高大平房倉等“四散化”和機械化作業功能;開發大型化、標準化的高效低耗物流新裝備。開展糧食物流降耗、減損、提效行動,降低物流成本。
  
  完善糧食物流標準體系,促進糧食物流設施建設、裝備制造和信息系統的標準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整合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以及其他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糧食物流資源,培育大型糧食物流企業。支持糧食物流企業采取聯營、租賃等形式聯合鐵路、航運企業優化糧食物流鏈條,構建跨區域、跨行業的糧食物流戰略聯盟。加快糧食物流與信息化融合,推動全國和區域性糧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運輸的信息共享,促進糧食物流和電子商務融合發展,提高糧食物流運營水平和組織化程度。探索與國內外大型糧食及農副產品交易平臺的銜接。
  
  專欄7糧食倉儲物流重點工程

  第六章強化糧食科技創新
  
  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藏糧于技戰略,深入推進“科技興糧”工程,促進糧食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強化政府部門糧食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充分發揮企業糧食科技創新主導作用,加快糧食科技創新突破和推廣應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第一節推動科技創新突破
  
  堅持戰略和前沿導向,注重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相結合,立足行業急需解決的瓶頸制約問題,集聚優勢科研團隊,加強原創性突破,注重多學科交叉融合與系統集成,加快實施“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等一批重大糧食科技項目和工程。加快在科學儲糧、節糧減損、現代物流、質量安全、檢驗檢疫、精深加工、健康消費、“智慧糧食”等共性關鍵核心技術和新產品新裝備方面取得突破,明顯提升糧食公共科技供給,推進糧食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第二節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實施糧食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加強糧食科技成果與標準的對接,建立糧食行業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服務平臺,廣泛征集糧食企業技術難題和科技需求,開展糧食科技創新重要成果展示和供需對接、糧食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對接、糧食科技人才與糧食企業對接。落實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加強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經濟節約的糧食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加快建立30個現代糧倉科技示范庫、30個糧食科技創新集成基地和科技興糧示范單位,推動建立一批糧食加工轉化技術企業。建立支持科技型企業發揮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器作用的保障機制,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多方共贏模式。開展糧食行業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年度遴選發布活動。建立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工作保障銜接機制。持續開展糧食科技進軍營活動。
  
  第三節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深化糧食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構建糧食科技創新體系。改革糧食科技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健全糧食科技項目督導評估機制,促進成果落地。充分發揮國家公益性科研機構的骨干和引領作用,加快建設高水平、有特色、國內一流的現代糧食科研院所。支持地方糧食科研院所及企業科研部門發展,夯實糧食行業科研基礎。充分利用社會科技資源,吸引更多的涉糧院校、研究機構參與糧食科技創新。加強糧食產后、糧食質量安全、產業經濟發展、節糧減損等領域科研基地建設。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糧食科技創新平臺,優化整合糧食科技創新資源,建立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的機制。建立“糧食產業科技專家庫”,培育和集聚一批糧食科技創新優勢團隊。開展糧食行業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行動,建立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面向企業的糧食科技服務新體系新模式。
  
  第四節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導作用
  
  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政策,支持企業建設技術中心,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增強企業創新動力、創新活力、創新能力,到2020年規模以上糧油加工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達到0.6%。加快培育和認定50個創新型示范企業,創建一批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優先將最有核心創新能力的大型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評定為科技創新企業,支持大型龍頭企業、企業集團實施科技創新。鼓勵糧食加工、糧機制造企業與有關院校、科研院所等加強合作,形成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生產制造、推廣應用、研發改進相結合的產學研用循環體系。支持大型糧食企業與有關單位聯合組建糧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專欄8糧食科技創新工程
  
  專欄9糧食科技成果推廣工程
  
  第七章推進信息化與糧食行業深度融合
  
  推動信息技術在糧食收購、倉儲、物流、加工、貿易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糧食行業數據的匯聚與整合,強化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提高宏觀調控、市場監測、行業監管、公共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第一節構建“互聯網+糧食”信息化體系
  
  實施“互聯網+糧食”行動計劃,搭建國家、省、企業三級系統架構,全面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建設國家及省級糧食管理平臺,
  
  為宏觀調控、行政管理、公共服務和行業發展提供支撐。大力發展糧食企業信息化,推進智慧糧庫建設,夯實行業信息化基礎,重點加強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糧食交易中心和現貨批發市場電子商務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重點糧食加工企業信息化改造、糧食應急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設。國有糧食收儲企業信息化升級改造覆蓋率達到80%以上,政策性糧食業務信息化全覆蓋。逐步形成技術先進、功能實用、操作簡便、安全可靠、規范統一、運行高效的糧食行業信息化體系。整合利用現有系統資源和信息采集渠道,做好系統間的銜接,避免重復建設。切實做好涉密數據信息傳輸的安全防護和管理。
  
  第二節深化信息技術與糧食行業的融合
  
  利用云平臺、大數據技術優化信息資源配置,建立糧食行業內部及涉糧部門間信息交換機制,消除“信息孤島”,實現互聯互通。建設政策性糧食監管系統,提高政策性糧食庫存實時監管能力,提升政策性糧食及業務監管效能。構建糧食市場監測、預警和應急指揮綜合平臺,提升糧食質量監測預警信息化水平和糧食應急指揮效率。建設全國糧食行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加強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鼓勵糧食行業信息化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創新發展,提升糧食行業經營和管理水平。提高糧食行業信息化公共服務能力,提升服務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水平。
  
  第三節完善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支撐體系
  
  加強糧食行業信息化標準制修訂,開展信息化系統和設備的標準鑒定和認證,糧食行業信息化標準數量達到50項,形成糧食行業信息化標準體系。推動糧食行業信息化標準的執行,發揮信息化標準在規范行業管理、實現互聯互通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加強管理和考評,強化監督和指導,規范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支持科研院所、院校開展糧食行業信息化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究。引進和培養信息化“高精尖缺”和復合型人才,充實信息化建設管理人員,形成人才結構合理、專業技術過硬的信息化建設及保障隊伍。
  
  第四節實施糧食行業大數據戰略
  
  把糧食行業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推動以數據為中心的信息系統開發和建設。搭建糧食行業國家大數據平臺,強化省級數據中心基礎建設。健全數據采集和整合機制,深化系統內部數據和社會數據的關聯分析。促進大數據技術在糧食行業的創新應用,加大數據采集、存儲、清洗、分析挖掘、可視化等領域的研發力度,加強大數據技術在市場趨勢分析、社會熱點跟蹤、調控措施評估等方面的應用。制定糧食行業數據共享開放目錄和制度,依法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提高數據的使用價值。
  
  專欄10糧食行業信息化深度發展重點項目
  
  (一)“互聯網+糧食”行動計劃。推動信息通信及互聯網等技術在糧食行業中的廣泛應用,優化和集成行業資源,促進糧食企業管理水平、行業監管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建設國家糧食管理平臺。縱向聯網各省級管理平臺,橫向聯網國家有關涉糧部門信息系統,推動有關數據實時獲取。
  
  (三)建設省級糧食管理平臺。互聯互通國家平臺及下級糧食部門,形成地方涉糧業務管理平臺、數據中心和查詢服務窗口。
  
  (四)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收納庫系統建成覆蓋糧庫基本業務的簡易版智能化糧庫系統;儲備庫系統應在收納庫系統功能基礎上,增加儲備糧管理與倉儲管理等模塊;每個省(區、市)可以選擇規模大、管理基礎好的糧庫作為智能化升級改造示范,探索建設應用新技術和新裝備、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智能化糧庫系統。
  
  (五)糧食交易中心和現貨批發市場電子商務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以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為中心,輻射鏈接現貨批發市場信息系統,建立涵蓋糧食生產、原糧交易、物流配送、成品糧批發、應急保障的完整供需信息鏈和數據中心。
  
  (六)重點糧食加工企業信息化改造。推進重點糧食加工企業原糧出入庫和庫存管理、成品糧應急管理等業務模塊信息化升級改造。鼓勵和支持重點糧食加工企業基于省級平臺或自行建設糧食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統。
  
  (七)糧食應急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設。重點建設區域性糧食應急配送中心綜合信息系統,以實現各項業務“全時在線”管理為目標,全面提升應急響應能力,提高配送效率。


  第八章提升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
  
  按照“機構成網絡、監測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的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總體要求,健全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監測體制機制,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全面提升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監測能力。
  
  第一節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能力建設
  
  推進地方糧食質量檢驗監測機構建設,重點建立和完善500個國家糧食質量檢驗監測機構,提高常規質量、儲存品質、衛生安全、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微生物等方面的綜合檢驗監測能力,糧食質量安全指標的綜合檢驗能力達到70%以上。推進國有骨干糧食收儲企業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升級改造,配備必要的檢驗儀器等設備。整合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資源,布設2500個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網點,健全糧食質量安全動態管理、突發事件信息直報和輿情監管網絡體系,拓展防控交流渠道和形式。推進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落實屬地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第二節加強糧食標準體系建設
  
  夯實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的法律制度基礎,建立涵蓋糧食流通領域的糧食質量標準體系,復審修訂糧食標準580項,研究制定包括糧食收購、糧食儲藏、糧食產品質量安全和糧食物流等4大類
  
  200項糧食標準。依托科研院所、院校、糧食質量檢驗監測機構,構建糧食標準研究驗證測試和后評估體系。開展糧食標準基礎性研究、科學性驗證、分析測試,以及糧食標準后評估、技術培訓、技術服務、技術指導和糧食質量評價等工作。推廣普及糧食標準,注重科技成果向標準轉化。加強糧食標準計量工作,強化標準監督實施。
  
  第三節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與風險監測預警
  
  依托國家糧食管理平臺,穩步建立和運用糧食質量安全動態信息管理系統。充分發揮糧食質量檢驗監測機構和風險監測點的作用,增加風險監測樣品份數和檢驗技術參數,擴大監督抽查覆蓋面。落實國家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年度計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加強收獲、儲存、流通等環節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建立污染和超標糧食處置長效機制,完善處置手段,維護糧食消費安全。進一步提升糧食質量安全預警預判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危機管控能力和監管服務水平。
  
  第四節加強糧食國際標準業務合作
  
  依托國際標準化組織谷物與豆類分委員會秘書處(ISO/TC34/SC4),主導制修訂5項糧食國際標準。組織開展我國重要糧食標準外文版翻譯工作,加強我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其他經濟體、“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在大宗糧食商品標準對比分析研究方面的合作,促進區域糧食標準互聯互通。鼓勵和支持科研院所、院校、標準研究驗證測試機構和相關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推動我國自主創新、優勢特色糧食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加強對糧食國際標準的跟蹤和評估,促進糧食國際標準轉化為適合我國國情的糧食標準。加強糧食檢驗檢疫及安全監管國際合作交流,防治外來疫情及有毒有害物質傳入,提升糧食質量安全水平。
  
  專欄11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重點建設項目

  第九章促進糧食節約減損
  
  加快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實施、全民參與、共同行動的糧食節約減損機制,減少糧食流通各環節損失,構筑“無形糧田”。到2020年,每年減少糧食產后流通環節損失浪費1300萬噸以上,損失浪費率下降40%以上。
  
  第一節促進農戶源頭減損
  
  鼓勵藏糧于民,積極實施糧食產后服務工程,建立和完善糧食產后服務體系。推廣經濟、適用、防蟲、防霉儲糧新裝具、新技術,促進農戶糧食儲藏科學集約規范發展,引導和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建設自然通風倉、烘儲中心等設施,配備必要的烘干設備。探索農戶科學儲糧市場化運作方式,解決糧食產后數量損失、品質下降、霉爛變質等關鍵問題。
  
  依托糧食科研院所等單位,為農戶科學儲糧提供技術服務。
  
  第二節推進糧食經營過程減損
  
  開展糧食倉儲標準化管理行動,持續推進“四無糧倉”建設。積極推廣糧食倉儲新裝備、新技術,增強科學儲糧減損能力。制定糧食適度加工和減損行業技術標準,建立健全政府抽檢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標準執行監督機制。推進糧食加工減損技術升級,實施千家重點糧食加工企業出品率提升計劃。加強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優化運輸組織,縮短運輸周期,提高糧食物流效率,減少運輸環節糧食損失損耗。
  
  第三節持續推動消費減損
  
  加強愛糧節糧宣傳教育,倡導愛糧節糧、營養健康的科學消費理念,引導城鄉居民養成健康、節約的糧食消費習慣,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濃厚社會氛圍。結合開展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等專題活動,大力提倡糧食節約,深入推進全民“節約一粒糧”行動,積極開展愛糧節糧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酒店、進食堂、進軍營等行動。組織開展“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糧食科技活動周”“放心糧油宣傳日”“食品安全宣傳周”等專題宣傳活動。大力倡導“光盤行動”,推行簡餐和標準化飲食,杜絕餐桌浪費。實施“校園營養師培訓計劃”,積極推進愛糧節糧進課堂、
  
  進課本,組織實施“愛糧節糧青年志愿者行動計劃”。樹立愛糧節糧先進單位、示范家庭和先進個人典型。加強糧食文化建設,挖掘并保護好優秀糧食文化載體,打造宣傳展示平臺。
  
  專欄12糧食產后服務工程

  第十章推進糧食產業國際合作
  
  在立足國內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基礎上,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調劑國內品種余缺。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履行國際義務,努力消除饑餓,共同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第一節鼓勵和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
  
  通過鼓勵和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促進國內國際糧食生產流通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實現多層次、寬領域合作共贏。鼓勵和引導糧食生產、倉儲物流、加工、貿易、農資及農業技術服務等企業和單位組建產業聯盟,主動參與國際糧食生產流通,帶動糧食精深加工產品和糧食倉儲物流設施、機械設備、儲糧技術等“走出去”。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支持企業開展水稻、玉米、大豆和棕櫚油等糧食作物規模化生產、加工、儲運等多種形式的跨國經營。
  
  第二節培育大型跨國糧食集團
  
  支持優勢糧食企業強強聯合、兼并重組,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構建跨國糧食生產、倉儲物流、加工和貿易經營體系。搭建糧食企業國際合作綜合服務平臺,拓展多雙邊糧食合作機制,建立統籌協調和對接機制,支持重大示范項目建設。培養國際化糧食經營管理人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到2020年,力爭我國有一定數量的大型糧食企業躍居全球跨國糧商前列。
  
  第三節加強糧食流通國際合作與交流
  
  發揮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大國的優勢,加快建設糧食貿易強國,優化糧食進出口渠道和品種結構,促進全球糧食貿易發展。加快建立全球糧食供需分析與市場預測系統,為糧食調控決策及企業、公眾提供及時、準確、權威的公共信息服務。建立全球糧食市場風險預警防范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
  
  加強糧食流通領域的國際合作,積極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提高糧食產業發展水平。加強與國際大宗糧食商品交易市場的交流,提升國際影響力。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提高糧食流通技術水平,根據受援國需求提供緊急人道主義糧食援助。進一步發揮我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等國際組織和機構中的作用,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共同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新挑戰。

  第十一章提高糧食行業依法治理能力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糧食,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依法全面履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完善糧食行業法規制度政策,健全糧食行業治理體系,提升糧食行業治理能力。
  
  第一節加強糧食行業法制建設
  
  加快推進《糧食法》立法進程,修訂《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推動糧食行業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部門規章建設,加強糧食規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健全糧食收購市場準入、儲備糧管理、質量安全、統計、倉儲管理、倉儲物流設施保護、市場監管、節糧減損、產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相關制度規定,初步形成與國情、糧情相適應的糧食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體系。
  
  第二節加強糧食法治宣傳教育
  
  落實中央關于做好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部署,深入開展糧食法治宣傳教育。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糧食部門普法責任清單制度,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增強法治宣傳教育實效性。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糧食行業干部職工的法治觀念,提高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法治宣傳教育在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中的基礎作用,為“十三五”時期糧食行業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第三節推進糧食行業法治機關建設
  
  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依法全面履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推行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依法確定糧食流通重大行政決策事項范圍,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積極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持依法審批,規范行政審批行為,精簡辦事程序,創新服務方式,改進服務質量,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依法開展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第四節強化糧食流通監管效能
  
  深入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全社會糧食流通監管。強化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質量和儲存安全的監督檢查,加強日常監管,實現監管制度化、常態化。加強對政策性糧食收儲、調銷政策和庫存管理政策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繼續開展糧食收購資格核查和統計制度執行等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與食品藥品監管、工商等有關部門合作,依法依職開展對糧食加工業及成品糧市場的監管。
  
  推廣監督檢查“雙隨機”抽查機制,完善中央和地方分級負責、全國性檢查與隨機抽查、專項檢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檢查模式。
  
  推進層級完整、上下聯動的監督檢查組織體系建設,加強基層糧食監督檢查機構建設。完善糧食庫存檢查專業人才庫,建立涉糧案件核查應急隊伍,加強監督檢查人員教育培訓,提高隊伍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建立糧食經營者名錄庫和糧食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推動中央儲備糧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委托在地監管機制,探索引入社會第三方稽查力量參與各級儲備糧監管。提升政策性糧食庫存監管的技術手段,推動糧食流通監管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重點建立中央儲備糧庫存動態監管系統,通過對各業務環節信息的采集、上傳、匯總和關聯分析,實現對中央儲備糧庫存的全天候全流程動態監管。完善監督檢查行政執法程序和制度,健全涉糧重大案件線索移送紀檢、司法制度。建立和完善執法聯動機制和異地糧食行政執法協作制度,實現執法信息部門間共享。建立與政策性糧食監管任務相匹配的監管經費保障機制。
  
  第五節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實行糧食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糧食監督檢查工作規程和行為規范,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裁量權行使,規范使用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執法文書,嚴格執行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健全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執法案卷評查和管理制度。創新執法方式,堅持管理與服務并重、處罰與教育結合,推行糧食行政執法公示制度,開展企業滿意度調查工作。加強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情況監督和考核。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推進本《綱要》實施,必須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加強本《綱要》與《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等規劃的銜接,以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為動力,不斷提高工作效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全行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上下齊心協力、共同落實的良好局面。
  
  第一節明確實施責任主體
  
  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本《綱要》實施的主體責任,明確職責分工,細化落實任務指標,加強本《綱要》執行的指導監督。建立各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部門分工負責、密切協作、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尊重糧食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在本《綱要》實施中的積極性。發揮行業協會等組織在政企溝通、信息收集、技術應用、標準推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二節推進重點任務落實
  
  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原則,突出本《綱要》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落實。充分發揮主要指標牽引約束作用,強化重大工程和項目的支撐作用,抓住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難點問題,著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將本《綱要》確定的重大任務落實情況和年度實施計劃,納入部門重要議事日程,建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落實保障機制。結合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做好重大工程項目儲備,促進工程和項目落地實施。加強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推進本《綱要》各項任務目標順利完成。
  
  第三節拓寬投資融資渠道
  
  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有效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糧食行業建設的積極性。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把糧食流通領域列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推動糧食流通政策和資金整合。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加大對糧食流通重點建設項目投資支持力度,加強對糧食流通改革發展的資金、政策支持。爭取地方政府根據本地區糧食行業重點任務目標合理安排支出規模,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寬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化發展的融資渠道,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降低糧食流通領域民間資本投資門檻,鼓勵和引導多元市場主體參與糧食流通。切實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對糧食收儲和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支持作用,積極爭取商業性金融機構對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支持。鼓勵有條件的糧食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等方式,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鼓勵各地建立健全糧食擔保基金、儲備糧輪換風險準備金。建立健全糧食行業投入長效機制,實施并落實信貸等優惠政策。
  
  第四節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全面落實人才興糧戰略,不斷深化糧食行業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堅持高端引領、整體開發,以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為先導,以應用型人才為主體,分類指導、統籌推進,大力激發糧食行業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推進人才管理體制改革,全面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
  
  改進人才培養支持機制,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糧食行業百千萬創新人才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積極通過市場機制培養和發現優秀糧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實施糧食經紀人隊伍培育工程;以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為核心,實施黨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加強糧食行政管理機構建設并充實人員。實施開放的人才引進機制,更大力度引進糧食行業急需緊缺人才。
  
  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德才兼備,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健全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加大對創新人才激勵力度,建立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和社會獎勵為主體的人才獎勵機制,營造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行業氛圍,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層企業、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流動的政策體系。
  
  第五節加強規劃協調指導
  
  建立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地方規劃、企業規劃等密切銜接的規劃體系和機制。堅持全國糧食行業“一盤棋”,強化中央與地方、相關部門間對全局性、戰略性等重要目標任務的統籌、協調,建立橫向縱向協調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對本《綱要》實施的動態監測分析,完善本《綱要》實施評估、調整修訂和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本《綱要》實施的良好輿論環境。
  
  第六節強化思想政治保障
  
  從糧食工作的薄弱環節、廉政風險防控的薄弱區位、隊伍建設的薄弱領域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為推進本《綱要》順利實施提供堅強保證。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兩個責任”,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強化對本《綱要》實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積極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作用,形成推動糧食行業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





 

相關文章推薦:

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2016-11-07 來源:未知 點擊:

  中國發改委、糧食局發布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
  
  以下是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糧食局,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組織編制了《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現將《綱要》印發給你們,請各級發展改革、糧食等相關部門切實承擔起《綱要》實施的主體責任,加強溝通、協調和配合,明確責任分工,細化落實任務指標,強化《綱要》執行的指導和監督,推進《綱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各地區和有關中央企業同時要做好本地區(企業)規劃與《綱要》的銜接,在實施中遇到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
  
  附件《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
  
  目錄
  
  第一章指導思想、發展理念和發展目標7

  
  第一節發展環境7
  
  專欄1“十二五”時期糧食行業發展主要指標實現情況7
  
  第二節指導思想10
  
  第三節發展理念10
  
  第四節發展目標12
  
  專欄2“十三五”時期糧食行業發展主要指標14
  
  第二章改革完善糧食宏觀調控15
  
  第一節改革完善糧食收購制度15
  
  第二節健全糧食調控機制15
  
  第三節完善糧食儲備調節體系16
  
  第四節提升糧食應急保障能力17
  
  專欄3糧食應急供應體系建設18
  
  第三章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建設18
  
  第一節健全糧食市場體系18
  
  第二節拓展糧食市場功能19
  
  第三節培育糧食市場主體19
  
  第四節完善糧食競價交易平臺20
  
  第五節推進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21
  
  專欄4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22
  
  第四章發展糧食產業經濟22
  
  第一節增加糧食產品有效新供給22
  
  第二節促進糧食產業結構調整23
  
  第三節培育糧食產業經濟增長點24
  
  第四節提升糧食加工產業市場競爭力25
  
  專欄5健康谷物行動25
  
  專欄6糧食產業轉型升級行動26
  
  第五章完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26
  
  第一節優化糧食收儲能力26
  
  第二節完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27
  
  第三節提高糧食現代物流效率28
  
  專欄7糧食倉儲物流重點工程29
  
  “十三五”時期糧食物流通道和重點線路示意圖30
  
  第六章強化糧食科技創新31
  
  第一節推動科技創新突破31
  
  第二節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31
  
  第三節完善科技創新體系32
  
  第四節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導作用33
  
  專欄8糧食科技創新工程33
  
  專欄9糧食科技成果推廣工程34
  
  第七章推進信息化與糧食行業深度融合34

  
  第一節構建“互聯網+糧食”信息化體系34
  
  第二節深化信息技術與糧食行業的融合35
  
  第三節完善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支撐體系36
  
  第四節實施糧食行業大數據戰略36
  
  專欄10糧食行業信息化深度發展重點項目37
  
  第八章提升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37
  
  第一節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能力建設38
  
  第二節加強糧食標準體系建設38
  
  第三節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與風險監測預警39
  
  第四節加強糧食國際標準業務合作39
  
  專欄11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重點建設項目40
  
  第九章促進糧食節約減損40

  
  第一節促進農戶源頭減損40
  
  第二節推進糧食經營過程減損41
  
  第三節持續推動消費減損41
  
  專欄12糧食產后服務工程42
  
  第十章推進糧食產業國際合作42
  
  第一節鼓勵和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42
  
  第二節培育大型跨國糧食集團43
  
  第三節加強糧食流通國際合作與交流43
  
  第十一章提高糧食行業依法治理能力44
  
  第一節加強糧食行業法制建設44
  
  第二節加強糧食法治宣傳教育44
  
  第三節推進糧食行業法治機關建設45
  
  第四節強化糧食流通監管效能45
  
  第五節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46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47
  
  第一節明確實施責任主體47
  
  第二節推進重點任務落實47
  
  第三節拓寬投資融資渠道48
  
  第四節提供人才智力支持49
  
  第五節加強規劃協調指導49
  
  第六節強化思想政治保障50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為加快糧食行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糧食行業實際,制定本《綱要》。

  第一章指導思想、發展理念和發展目標
  
  第一節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是糧食行業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國糧食行業認真貫徹落實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以守住管好“天下糧倉”為己任,扎實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五年來,糧食行業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收儲總量連創新高,宏觀調控能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實力逐步提升,軍民融合深入發展,行業發展呈現穩中求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有效促進了糧食增產、糧農增收及糧食市場供應穩定,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
  
專欄1“十二(er)五”時期糧食(shi)行業發展主要指標實現情況

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注:本《綱要》中的“糧食”包含食用植物油及油料。

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發展環境更加錯綜復雜。糧食行業發展既面臨諸多嚴峻挑戰,也存在難得的發展機遇,需要準確把握“十三五”時期糧食行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化解糧食供求階段性結構性矛盾的關鍵期。國內糧食生產保持穩定,糧食收購量和庫存量“雙高疊加”的態勢將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國內外糧食供求形勢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糧食行業既要著力化解糧食供求階段性、結構性難題,又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謀劃緊平衡狀態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長遠對策。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提升糧食收儲供應能力的攻堅期。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布局不合理,區域性收儲能力不足儲糧條件落后的狀況尚未徹底改變;糧食物流通道不暢,糧食流通效率低;糧食行業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滯后等問題突出。亟需繼續加大“糧安工程”建設力度,全面提升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能力。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釋放糧食產業經濟活力的轉型期。糧食產業是國民經濟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對于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全面釋放糧食產業經濟活力,迫切需要通過積極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補齊影響制約糧食行業發展的突出短板,促進糧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轉變糧食流通方式的變革期。隨著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的改革完善,糧食購銷方式和市場格局會發生變化,從而對糧食企業經營模式及糧食流通管理方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糧食行業要積極適應糧食流通方式的轉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促進糧食流通順暢有序,切實維護好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促進國內與國際糧食市場融合的機遇期。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向縱深推進,國內外糧食市場加速融合,糧食市場走勢更加復雜多變。有效防范化解國際風險的沖擊,加快形成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關系,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糧食行業面臨的重大課題與現實考驗。
  
  綜合判斷,要適應“十三五”時期新形勢,糧食行業必須準確把握戰略機遇,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尊重客觀規律與國情糧情,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全面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第二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以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全面貫徹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糧食行業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切實增強糧食行業發展實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三節發展理念
  
  加快糧食行業發展,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突出創新發展,激發糧食行業發展活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圍繞提高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和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著力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在改革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方面取得新成效,在研發應用新技術新裝備等方面實現新突破,不斷推進體制機制、產業體系、經營業態等各方面創新,促進軍糧供應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激發和釋放糧食行業發展新活力。
  
  ——突出協調發展,補齊糧食行業發展短板。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糧食行業發展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數量與質量、產區與銷區、生產與消費、品種與布局、市場化改革與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等重大關系,補齊糧食行業優質精深加工能力不足、流通效率低、信息化滯后等突出短板,推動糧食行業協調發展。
  
  ——突出綠色發展,引領糧食行業發展方向。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形勢,加快發展適應消費升級需要和具有區域特色的優質綠色糧食產業鏈,在構建綠色生態糧食產業體系上實現新突破,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新貢獻。
  
  ——突出開放發展,拓展糧食行業發展空間。開放是糧食行業繁榮發展的有效途徑,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堅持糧食行業內外需協調、進出口適度、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糧食產業經濟,拓展糧食行業發展空間。
  
  ——突出共享發展,增進種糧農民和城鄉居民福祉。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把增進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福祉作為糧食行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抓好糧食收購,有效保障農民種糧收益;著力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建設,為糧食經營者營造良好市場環境;著力構建優質安全糧食產品供應體系,滿足城鄉居民不同層次的健康消費需求;著力打贏行業精準扶貧攻堅戰,切實保障貧困人口和困難群體口糧需要。

  第四節發展目標
  
  “十三五”時期,要努力形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協調,與糧食生產大國、消費大國戰略地位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現代糧食行業發展新格局。主要發展目標是:
  
  ——糧食宏觀調控能力顯著增強。糧食收儲制度更加完善,市場調節機制作用充分發揮,糧食儲備調節能力顯著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和市場功能進一步健全,糧食流通全面搞活,“農民種糧賣得出、居民吃糧買得到”的底線牢牢守住。
  
  ——糧情預警和應急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市場糧情和糧食產業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全面建成,監測技術手段和指標體系先進適用,信息收集靈敏高效,信息發布及時通暢。糧食應急供應網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應急響應及時快速,應對突發事件中軍需民食應急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糧食產業經濟活力全面釋放。糧食加工業轉型升級取得突破,產能結構持續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大型糧食龍頭企業和糧食產業集群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糧食流通新業態不斷發展,糧食產品結構更加合理。糧食產業國際合作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斷增強。
  
  ——糧食倉儲物流能力不斷優化。與糧食收儲規模和供應保障要求相匹配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不斷優化,糧食流通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糧食倉儲物流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糧食流通效率大幅提高,糧食節約減損成效明顯。“蓆茓囤”存糧和“危倉老庫”儲糧現象基本消除。
  
  ——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糧食行業創新激勵機制不斷完善,糧食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在綠色安全儲糧、糧食產后減損、糧食質量安全保障、糧食深加工與營養健康糧食食品研發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對糧食產業提質增效和宏觀調控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不斷健全,檢驗監測能力持續提升。糧食標準體系更加健全有效,糧食國際標準業務合作不斷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與風險監測預警進一步強化,進出口糧食生物安全、食用安全保護水平進一步提升,糧食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高。
  
  ——糧食行業治理能力顯著增強。糧食領域法律法規體系更加健全,相關制度和政策更加完善,依法行政和法治糧食建設不斷推進,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全面落實。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自身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能力顯著增強。

專欄2“十三五”時期糧食行業發展主要指標

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注:制修(xiu)訂標準(zhun)數(shu)量(liang)指(zhi)標為規劃期任(ren)務累計數(shu)。
 
  第二章改革完善糧食宏觀調控
  
  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與保護農民利益并重,改革完善糧食收儲制度,健全市場調節機制,提升應急保障能力,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確保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第一節改革完善糧食收購制度
  
  繼續執行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調整完善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完善油菜籽收購政策。穩步推進糧食收購資金來源多元化,滿足糧食收購資金需求。
  
  適應糧食生產組織方式變化,創新糧食收購方式,引導企業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對接,開展訂單收購、預約收購、代收代儲、代加工等個性化服務,構建渠道穩定、運行規范、方便農民的新型糧食收購網絡體系。依法開展糧食收購資格審核,規范收購秩序。
  
  第二節健全糧食調控機制
  
  創新和完善糧食調控方式,積極利用國際糧食市場和資源,靈活運用區間調控、相機調控、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等方式,保持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準確把握糧食供求形勢變化,加強政策預研儲備,備好用好糧食調控“工具箱”,有效防范風險。
  
  構建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調控體系。落實糧食經營、加工企業最低最高庫存制度,建立健全企業參與的糧食安全調控機制,充分發揮骨干糧食企業在糧食收購、加工轉化以及市場供應等方面的作用。
  
  加強市場糧情和糧食產業安全監測預警預報,及時研判市場供求形勢,著力打造靈敏、準確、專業、權威的糧食信息網絡體系。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監測預測、風險預警和政策效應評估。深化糧食流通統計制度改革,完善糧食統計調查制度,健全包括糧食生產、流通在內的全產業鏈統計調查體系。完善糧食信息發布制度,充分利用多種渠道發布國內外糧食供求、價格、貿易等信息,引導市場預期,服務糧食宏觀調控。
  
  深化糧食產銷合作,完善糧食產銷合作長效機制,搭建產銷合作平臺,加強產銷區糧源組織和運輸銜接,促進產區余糧有銷路、銷區用糧有保障。
  
  第三節完善糧食儲備調節體系
  
  建立健全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政府儲備與社會儲備協調機制。保持中央儲備糧規模基本穩定,全面完成地方儲備增儲任務。進一步優化儲備糧布局和結構,合理確定成品糧儲備規模。
  
  積極穩妥推動政府糧食儲備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實現政策性職能和經營性職能分離,政府行政管理和企業經營管理分開。明確界定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功能定位。完善各級儲備糧吞吐調節機制,充分發揮儲備糧在市場調控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儲備糧管理制度,規范管理行為,提高管理水平,落實價差等利費補貼政策,確保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
  
  探索建立政府儲備和社會儲備相結合的分梯級糧食儲備新機制。通過運用財政、金融、投資等政策手段,建立地方政府掌控的社會糧食周轉儲備。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地方糧食儲備相關工作。

  第四節提升糧食應急保障能力
  
  加強城鄉糧食應急供應網點建設和維護,依托現有社會資源構建布局合理、設施完備、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確保應急供應網點覆蓋鄉鎮(農墾系統農場)、街道(社區)和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人口集中的社區。改造建設一批區域性骨干糧食應急配送中心、成品糧批發市場,提高突發事件發生時糧食的應急供給、調運、配送能力。依托骨干企業建立糧食應急生產加工能力儲備,確保應急加工能力與應急供應需求相適應。
  
  建立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糧食應急預案,支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糧食應急指揮中心。強化應急培訓與演練,提高應急實效。加強糧食應急供應網點管理,建立完善網點檔案和數據庫。
  
  充實成品糧應急儲備,提升成品糧應急供應能力。依托大型糧食批發市場、龍頭加工企業、糧食儲備庫等,在大城市群、邊疆及偏遠地區科學規劃建設一批成品糧應急儲備設施,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的成品糧儲備要達到10-15天市場供應量。強化貧困地區、高寒邊遠山區、退耕還林還草地區、休耕輪作試點地區、重大工程移民地區等缺糧地區的糧源籌措和供應。加強貧困人口和困難群體口糧供應。
  
  專欄3糧食應急供應體系建設
  
  第三章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糧食市場體系,全面提升各類市場功能,增強糧食市場引導生產、服務調控、配置資源等綜合服務能力。
  
  第一節健全糧食市場體系
  
  進一步健全以國家糧食交易協調中心為龍頭,以區域性糧食交易中心為骨干,以專業性糧食批發市場和期貨市場為補充,以糧食收購市場和零售市場為基礎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
  
  綜合考慮糧食供求、流向及物流等條件,加強現有市場資源整合,合理確定糧食批發市場規模和布局。結合推動大中城市骨干糧食企業轉型發展,支持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齊全、具有一定規模的公益性糧食批發市場,到2020年改建312家成品糧批發市場,建設面向國內外的特色雜糧批發市場。穩步發展糧食期貨市場,增加糧食期貨交易品種。構建多種經營業態統籌推進、融合發展的糧食零售市場網絡體系,確保糧食供應數量足、質量好、不脫銷、不斷檔。
  
  第二節拓展糧食市場功能
  
  拓寬糧食市場服務范圍,提升市場綜合服務功能。規范糧食收購市場,提高為農民售糧服務的水平。推進集貿市場、超市、便民連鎖店、主食廚房等多種形式糧食零售市場加快發展,擴大覆蓋范圍,提高誠信經營服務水平。加強城鄉“放心糧油”供應網絡建設,推動“放心糧油”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軍營,2018年年底前在城鄉普遍建立“放心糧油”供應網絡。提升省級糧食交易中心和區域性、專業性批發市場的糧食集散功能,保障區域性大宗糧食供給需要。開展糧食市場交易信息綜合利用,服務市場主體。推動糧食市場由傳統經營向現代經營方式轉變,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糧食期貨交易中心,增強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的聯動性,增強期貨市場服務糧食宏觀調控和實體經濟的能力。
  
  第三節培育糧食市場主體
  
  培育和發展多元糧食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構建多元糧食市場主體共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新格局。積極引導大中型糧食加工企業、飼料生產企業等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糧,活躍收購市場。注重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導示范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糧食行業領軍企業。創造有利條件支持中小糧食企業發展,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在繁榮糧食流通、優化產業結構,以及吸納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政策性糧食收購及地方糧食儲備相關工作。引導糧食企業規范流轉農村土地,加強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合作,提高糧食市場主體組織化程度。鼓勵代耕、代種等多種糧食經營方式。
  
  積極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結合各地實際推進“一縣一企、一企多點”發展模式,優化國有糧食企業布局,增強國有糧食企業經營活力。引導國有糧食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參股等方式,組建大型糧食企業集團,形成一批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具有競爭優勢的大型糧食龍頭企業。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糧食企業,創新糧食企業發展,積極建設產能集聚、技術領先、功能合理、協同發展、產業關聯度高的糧食產業集群和產業園區。
  
  第四節完善糧食競價交易平臺
  
  建立健全國家糧食交易中心體系,完善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功能。以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為中心,輻射鏈接各省現貨糧食批發市場信息化系統,通過糧食交易中心和現貨糧食批發市場電子商務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助力傳統現貨糧食批發市場經營模式轉型升級。
  
  規范糧食交易,中央和地方儲備糧的收購、銷售、輪換以及政策性用糧的采購和銷售,原則上通過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或
  
  規范的糧食批發市場公開進行,也可以通過國家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需競價銷售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按照有關政策文件規定的品種和數量,通過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交易,充分發揮公開競價交易對糧食市場的調控作用。積極引導商品糧進場交易,服務種糧農民和涉糧企業。發揮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的貨源組織和物流配送優勢,支持各類糧食供應網點體系建設。
  
  提升糧食競價交易平臺功能,打造高度智能化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政府部門實施調控提供參考,為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提供服務。依托糧食競價交易平臺引入糧食倉儲、物流配送和互聯網金融等服務業態,增強糧食競價交易平臺服務功能,為買賣雙方提供一站式、多方位服務。
  
  第五節推進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建設涵蓋糧食收儲企業、加工企業和貿易企業的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實施分類服務和管理。依托糧食行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歸集企業經營管理基礎信息、政府部門監管信息、社會輿情信息等,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互聯共享。與發展改革、工商、金融等部門和單位,以及地方政府、行業組織建立信用管理合作機制,促進信用信息共享。探索開展獨立核算經營主體履約履責能力、誠信經營情況評價,建立不良信用清單,記錄企業違規違約失信等不良信息,建立健全激勵守信和懲戒失信機制。發揮糧食行業協會、商會、第三方征信機構等社會組織在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自律、監督、服務等作用。
  
  專欄4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第四章發展糧食產業經濟
  
  積極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糧食食品供給能力。加快糧食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糧食加工業引擎作用,發展壯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培育新的糧食產業經濟增長點,提升糧食產業競爭力。
  
  第一節增加糧食產品有效新供給
  
  推進糧食產品結構優化,構建完善的糧食產品標準體系和生產技術規范。增加安全綠色、優質營養、適口方便、種類豐富的糧食
  
  產品供給,增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消費需求的特色產品供給,增加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的中高端產品供給。大力實施“綠色健康谷物口糧工程”,提高綠色安全營養谷物糧食制品的供給能力和市場占有率。加快推進大米、小麥粉、食用植物油適度加工,積極發展全谷物食品,提高出品率,更大限度保留糧食中的營養成分。深入推進主食產業化,加快推進饅頭、面條、方便米飯等米面主食制品的工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以及社會化供應、產業化經營。提高糧食食品加工在糧油加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面制主食品工業化率達到30%,米制主食品工業化率達到20%。
  
  建立中國特色食用植物油產業體系,提升國產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油脂產品市場競爭力,鼓勵利用米糠、玉米胚芽制油,加快油茶、油核桃、油橄欖、油用牡丹、文冠果、梾木果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
  
  第二節促進糧食產業結構調整
  
  完善糧食產業布局,優化大米、小麥粉、食用植物油生產結構,支持主產區發展糧食特別是玉米深加工,促進糧食加工轉化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加工轉化對糧食供需的調節作用。
  
  打造優勢產業集群,扶持壯大基礎實力強、市場前景好、增長潛力大的糧食加工企業,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通過標準、能效、環保等評價約束機制,逐步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粗放式、質量無保障的落后產能。通過兼并重組,穩妥處置長期虧損、資產負債率高、停產半停產的“僵尸企業”。
  
  提高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發展米糠、碎米、麥麩、小麥胚芽等副產物資源的食品化利用,米糠綜合利用率達到50%。推進糧食資源全值利用,利用高效技術深度開發利用玉米皮、玉米胚芽、玉米芯等資源。減少糧食生產、流通各環節中的資源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發展清潔環保、節能減排、節糧減損的糧食循環經濟,鼓勵糧食企業開展熱源、水源、氣源循環利用,提高經營綜合效益。
  
  第三節培育糧食產業經濟增長點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促進糧食產業技術升級,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培育糧食產業發展新業態。大力發展技術含量高、產業關聯度高、產品附加值高的產品,積極發展聚乳酸等生物基、淀粉基可降解材料和聚谷氨酸、聚賴氨酸等生物發酵為代表的高技術產品。充分發揮國內非轉基因大豆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功能性大豆蛋白、大豆膳食纖維等高附加值產品。
  
  發展綠色環保新型糧食產業,充分利用糧庫設施資源和條件,引導社會投入,支持糧食企業加快實施“倉頂陽光工程”示范,爭取到2020年裝機容量達到1GW。實施稻殼發電、可降解環保包裝等項目。鼓勵糧食企業發揮倉儲物流配送等優勢,利用電商平臺拓寬營銷網絡,打造“糧食網絡經濟”。
  
  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糧食加工產業,優化和改進加工生產工藝,提升糧油加工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進糧機制造向自動化、精準化、智能化、光電一體化方向發展,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糧食加工、飼料加工等成套設備制造體系,提高糧食行業機械裝備國產化率,糧食加工關鍵設備自主化率提高到80%以上。
  
  拓展糧食產業多種功能,通過與文化教育、參觀展示、體驗實踐等深度融合,發展體驗糧食、創意糧食等新業態。
  
  第四節提升糧食加工產業市場競爭力
  
  充分發揮糧食加工業引擎作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加工企業建設綠色、優質原糧基地,發展訂單農業,實行糧食優質優價,引導糧食種植品種優化,提升糧食產品品質。鼓勵糧食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條,促進“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實施糧食品牌培育行動,增強企業品牌意識,做大做強優勢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支持企業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糧食資源,打造糧食地理標志和特色品牌。完善品牌管理體系,提高品牌糧食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專欄5健康谷物行動
  
  專欄6糧食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一)主食產業化工程。加快推進以傳統蒸煮米面制品為代表的主食產業化進程。
  
  (二)精品糧食及特色糧食工程。大力實施糧食產業品牌戰略,提升糧食產品品質,發展特色糧食產品,滿足消費者對綠色有機、質量安全、營養健康糧食產品的需求。
  
  (三)糧食深加工轉化工程。發展基于分離、提取、改性及生物技術的高附加值、高技術糧食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條。
  
  (四)糧食副產物綜合利用工程。大力發展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提高企業綜合效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五)糧食產業集群工程。打造一批特色糧食加工產業園區,引導糧食企業向園區集聚,發揮產業集群示范效應。
  
  (六)糧機裝備現代化工程。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為主的糧食加工裝備制造業,提高大型糧食加工裝備的工藝技術、精準控制和智能化水平。
  
  (七)“倉頂陽光工程”。在糧庫倉頂鋪設光伏發電板(瓦),促進綠色準低溫儲糧,保持糧食品質,提高經濟效益。
  
  (八)大型糧食企業培育工程。推動一批糧食企業躋身百億元級企業行列。

  第五章完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
  
  圍繞優化糧食倉儲物流功能,強化精準投入,著力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系統高效、銜接配套、運行順暢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提高糧食流通效率。
  
  第一節優化糧食收儲能力
  
  以優化布局、調整結構、提升功能為重點,科學規劃全國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合理改建、擴建和新建糧食倉儲設施,將糧食收儲能力保持在合理水平。
  
  優化主產區收儲能力布局,完善收儲網點、調整倉型結構、提高設施水平;健全產銷平衡區收儲網點體系,補齊中心庫收購空白點,提升收儲網點的收購、儲備、保供綜合能力;提高主銷區儲備能力,加強儲備庫建設,提升應急保供能力。適應政府儲備與社會儲備協調機制,適當發展社會輔助倉儲設施,充分利用社會倉儲設施擴大收儲能力,緩解局部地區和階段性收儲矛盾。鼓勵地方政府和企業建立健全倉儲設施維修改造長效機制。
  
  支持企業持續提升糧食倉儲設施功能和服務“三農”能力,支持政策性糧食收儲企業、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和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配備烘干、整理和快速檢驗等設備。提高糧食倉儲設施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積極推廣應用綠色生態儲糧技術。推進糧食倉儲管理規范化建設,加強國有糧食倉儲物流設施保護。
  
  支持貧困地區及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
  
  第二節完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
  
  統籌糧食倉儲設施、物流節點、產業園區項目布局和建設,形成產銷區有機銜接、產業鏈深度融合、節點合理布局、物流相對集中、經濟高效運行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促進糧食物流向系統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方向協調發展。
  
  完善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華東沿海、華南沿海、京津、
  
  西南和西北八大糧食物流通道。優先發展沿長江、沿隴海兩條橫貫東西的線路,以及沿海、沿運河、沿京哈、沿京滬、沿京廣、沿京昆六條連通南北的線路。推動糧食跨境物流的銜接與合作,逐步構建與八大糧食物流通道對接的進出口糧食物流通道。
  
  圍繞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和新一輪振興東北戰略,規劃建設一批重要糧食物流節點項目。支持收儲、加工企業改造或新建糧食接卸發運設施,提高糧食物流系統化水平。支持改建、擴建和新建一批糧食中轉倉、鐵路專用線、專業化糧食碼頭,提高糧食中轉效率。依托節點建設,發展多功能的綜合性糧食物流園區,提高糧食物流集中度。
  
  第三節提高糧食現代物流效率
  
  完善發展改革、財政、糧食、交通、鐵路、商務、質檢等部門的會商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促進糧食物流健康發展的有關政策。加強糧食物流系統化建設,全面推廣散糧運輸,強化公路、鐵路、水運等無縫銜接,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等運輸組織方式,滿足多層次需求;鼓勵建設快速中轉新倉型,改造提升高大平房倉等“四散化”和機械化作業功能;開發大型化、標準化的高效低耗物流新裝備。開展糧食物流降耗、減損、提效行動,降低物流成本。
  
  完善糧食物流標準體系,促進糧食物流設施建設、裝備制造和信息系統的標準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整合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以及其他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糧食物流資源,培育大型糧食物流企業。支持糧食物流企業采取聯營、租賃等形式聯合鐵路、航運企業優化糧食物流鏈條,構建跨區域、跨行業的糧食物流戰略聯盟。加快糧食物流與信息化融合,推動全國和區域性糧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運輸的信息共享,促進糧食物流和電子商務融合發展,提高糧食物流運營水平和組織化程度。探索與國內外大型糧食及農副產品交易平臺的銜接。
  
  專欄7糧食倉儲物流重點工程

  第六章強化糧食科技創新
  
  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藏糧于技戰略,深入推進“科技興糧”工程,促進糧食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強化政府部門糧食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充分發揮企業糧食科技創新主導作用,加快糧食科技創新突破和推廣應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第一節推動科技創新突破
  
  堅持戰略和前沿導向,注重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相結合,立足行業急需解決的瓶頸制約問題,集聚優勢科研團隊,加強原創性突破,注重多學科交叉融合與系統集成,加快實施“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等一批重大糧食科技項目和工程。加快在科學儲糧、節糧減損、現代物流、質量安全、檢驗檢疫、精深加工、健康消費、“智慧糧食”等共性關鍵核心技術和新產品新裝備方面取得突破,明顯提升糧食公共科技供給,推進糧食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第二節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實施糧食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加強糧食科技成果與標準的對接,建立糧食行業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服務平臺,廣泛征集糧食企業技術難題和科技需求,開展糧食科技創新重要成果展示和供需對接、糧食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對接、糧食科技人才與糧食企業對接。落實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加強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經濟節約的糧食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加快建立30個現代糧倉科技示范庫、30個糧食科技創新集成基地和科技興糧示范單位,推動建立一批糧食加工轉化技術企業。建立支持科技型企業發揮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器作用的保障機制,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多方共贏模式。開展糧食行業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年度遴選發布活動。建立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工作保障銜接機制。持續開展糧食科技進軍營活動。
  
  第三節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深化糧食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構建糧食科技創新體系。改革糧食科技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健全糧食科技項目督導評估機制,促進成果落地。充分發揮國家公益性科研機構的骨干和引領作用,加快建設高水平、有特色、國內一流的現代糧食科研院所。支持地方糧食科研院所及企業科研部門發展,夯實糧食行業科研基礎。充分利用社會科技資源,吸引更多的涉糧院校、研究機構參與糧食科技創新。加強糧食產后、糧食質量安全、產業經濟發展、節糧減損等領域科研基地建設。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糧食科技創新平臺,優化整合糧食科技創新資源,建立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的機制。建立“糧食產業科技專家庫”,培育和集聚一批糧食科技創新優勢團隊。開展糧食行業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行動,建立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面向企業的糧食科技服務新體系新模式。
  
  第四節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導作用
  
  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政策,支持企業建設技術中心,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增強企業創新動力、創新活力、創新能力,到2020年規模以上糧油加工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達到0.6%。加快培育和認定50個創新型示范企業,創建一批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優先將最有核心創新能力的大型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評定為科技創新企業,支持大型龍頭企業、企業集團實施科技創新。鼓勵糧食加工、糧機制造企業與有關院校、科研院所等加強合作,形成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生產制造、推廣應用、研發改進相結合的產學研用循環體系。支持大型糧食企業與有關單位聯合組建糧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專欄8糧食科技創新工程
  
  專欄9糧食科技成果推廣工程
  
  第七章推進信息化與糧食行業深度融合
  
  推動信息技術在糧食收購、倉儲、物流、加工、貿易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糧食行業數據的匯聚與整合,強化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提高宏觀調控、市場監測、行業監管、公共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第一節構建“互聯網+糧食”信息化體系
  
  實施“互聯網+糧食”行動計劃,搭建國家、省、企業三級系統架構,全面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建設國家及省級糧食管理平臺,
  
  為宏觀調控、行政管理、公共服務和行業發展提供支撐。大力發展糧食企業信息化,推進智慧糧庫建設,夯實行業信息化基礎,重點加強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糧食交易中心和現貨批發市場電子商務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重點糧食加工企業信息化改造、糧食應急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設。國有糧食收儲企業信息化升級改造覆蓋率達到80%以上,政策性糧食業務信息化全覆蓋。逐步形成技術先進、功能實用、操作簡便、安全可靠、規范統一、運行高效的糧食行業信息化體系。整合利用現有系統資源和信息采集渠道,做好系統間的銜接,避免重復建設。切實做好涉密數據信息傳輸的安全防護和管理。
  
  第二節深化信息技術與糧食行業的融合
  
  利用云平臺、大數據技術優化信息資源配置,建立糧食行業內部及涉糧部門間信息交換機制,消除“信息孤島”,實現互聯互通。建設政策性糧食監管系統,提高政策性糧食庫存實時監管能力,提升政策性糧食及業務監管效能。構建糧食市場監測、預警和應急指揮綜合平臺,提升糧食質量監測預警信息化水平和糧食應急指揮效率。建設全國糧食行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加強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鼓勵糧食行業信息化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創新發展,提升糧食行業經營和管理水平。提高糧食行業信息化公共服務能力,提升服務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水平。
  
  第三節完善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支撐體系
  
  加強糧食行業信息化標準制修訂,開展信息化系統和設備的標準鑒定和認證,糧食行業信息化標準數量達到50項,形成糧食行業信息化標準體系。推動糧食行業信息化標準的執行,發揮信息化標準在規范行業管理、實現互聯互通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加強管理和考評,強化監督和指導,規范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支持科研院所、院校開展糧食行業信息化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究。引進和培養信息化“高精尖缺”和復合型人才,充實信息化建設管理人員,形成人才結構合理、專業技術過硬的信息化建設及保障隊伍。
  
  第四節實施糧食行業大數據戰略
  
  把糧食行業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推動以數據為中心的信息系統開發和建設。搭建糧食行業國家大數據平臺,強化省級數據中心基礎建設。健全數據采集和整合機制,深化系統內部數據和社會數據的關聯分析。促進大數據技術在糧食行業的創新應用,加大數據采集、存儲、清洗、分析挖掘、可視化等領域的研發力度,加強大數據技術在市場趨勢分析、社會熱點跟蹤、調控措施評估等方面的應用。制定糧食行業數據共享開放目錄和制度,依法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提高數據的使用價值。
  
  專欄10糧食行業信息化深度發展重點項目
  
  (一)“互聯網+糧食”行動計劃。推動信息通信及互聯網等技術在糧食行業中的廣泛應用,優化和集成行業資源,促進糧食企業管理水平、行業監管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建設國家糧食管理平臺。縱向聯網各省級管理平臺,橫向聯網國家有關涉糧部門信息系統,推動有關數據實時獲取。
  
  (三)建設省級糧食管理平臺。互聯互通國家平臺及下級糧食部門,形成地方涉糧業務管理平臺、數據中心和查詢服務窗口。
  
  (四)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收納庫系統建成覆蓋糧庫基本業務的簡易版智能化糧庫系統;儲備庫系統應在收納庫系統功能基礎上,增加儲備糧管理與倉儲管理等模塊;每個省(區、市)可以選擇規模大、管理基礎好的糧庫作為智能化升級改造示范,探索建設應用新技術和新裝備、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智能化糧庫系統。
  
  (五)糧食交易中心和現貨批發市場電子商務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以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為中心,輻射鏈接現貨批發市場信息系統,建立涵蓋糧食生產、原糧交易、物流配送、成品糧批發、應急保障的完整供需信息鏈和數據中心。
  
  (六)重點糧食加工企業信息化改造。推進重點糧食加工企業原糧出入庫和庫存管理、成品糧應急管理等業務模塊信息化升級改造。鼓勵和支持重點糧食加工企業基于省級平臺或自行建設糧食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統。
  
  (七)糧食應急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設。重點建設區域性糧食應急配送中心綜合信息系統,以實現各項業務“全時在線”管理為目標,全面提升應急響應能力,提高配送效率。


  第八章提升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
  
  按照“機構成網絡、監測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的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總體要求,健全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監測體制機制,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全面提升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監測能力。
  
  第一節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能力建設
  
  推進地方糧食質量檢驗監測機構建設,重點建立和完善500個國家糧食質量檢驗監測機構,提高常規質量、儲存品質、衛生安全、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微生物等方面的綜合檢驗監測能力,糧食質量安全指標的綜合檢驗能力達到70%以上。推進國有骨干糧食收儲企業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升級改造,配備必要的檢驗儀器等設備。整合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資源,布設2500個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網點,健全糧食質量安全動態管理、突發事件信息直報和輿情監管網絡體系,拓展防控交流渠道和形式。推進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落實屬地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第二節加強糧食標準體系建設
  
  夯實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的法律制度基礎,建立涵蓋糧食流通領域的糧食質量標準體系,復審修訂糧食標準580項,研究制定包括糧食收購、糧食儲藏、糧食產品質量安全和糧食物流等4大類
  
  200項糧食標準。依托科研院所、院校、糧食質量檢驗監測機構,構建糧食標準研究驗證測試和后評估體系。開展糧食標準基礎性研究、科學性驗證、分析測試,以及糧食標準后評估、技術培訓、技術服務、技術指導和糧食質量評價等工作。推廣普及糧食標準,注重科技成果向標準轉化。加強糧食標準計量工作,強化標準監督實施。
  
  第三節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與風險監測預警
  
  依托國家糧食管理平臺,穩步建立和運用糧食質量安全動態信息管理系統。充分發揮糧食質量檢驗監測機構和風險監測點的作用,增加風險監測樣品份數和檢驗技術參數,擴大監督抽查覆蓋面。落實國家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年度計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加強收獲、儲存、流通等環節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建立污染和超標糧食處置長效機制,完善處置手段,維護糧食消費安全。進一步提升糧食質量安全預警預判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危機管控能力和監管服務水平。
  
  第四節加強糧食國際標準業務合作
  
  依托國際標準化組織谷物與豆類分委員會秘書處(ISO/TC34/SC4),主導制修訂5項糧食國際標準。組織開展我國重要糧食標準外文版翻譯工作,加強我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其他經濟體、“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在大宗糧食商品標準對比分析研究方面的合作,促進區域糧食標準互聯互通。鼓勵和支持科研院所、院校、標準研究驗證測試機構和相關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推動我國自主創新、優勢特色糧食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加強對糧食國際標準的跟蹤和評估,促進糧食國際標準轉化為適合我國國情的糧食標準。加強糧食檢驗檢疫及安全監管國際合作交流,防治外來疫情及有毒有害物質傳入,提升糧食質量安全水平。
  
  專欄11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重點建設項目

  第九章促進糧食節約減損
  
  加快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實施、全民參與、共同行動的糧食節約減損機制,減少糧食流通各環節損失,構筑“無形糧田”。到2020年,每年減少糧食產后流通環節損失浪費1300萬噸以上,損失浪費率下降40%以上。
  
  第一節促進農戶源頭減損
  
  鼓勵藏糧于民,積極實施糧食產后服務工程,建立和完善糧食產后服務體系。推廣經濟、適用、防蟲、防霉儲糧新裝具、新技術,促進農戶糧食儲藏科學集約規范發展,引導和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建設自然通風倉、烘儲中心等設施,配備必要的烘干設備。探索農戶科學儲糧市場化運作方式,解決糧食產后數量損失、品質下降、霉爛變質等關鍵問題。
  
  依托糧食科研院所等單位,為農戶科學儲糧提供技術服務。
  
  第二節推進糧食經營過程減損
  
  開展糧食倉儲標準化管理行動,持續推進“四無糧倉”建設。積極推廣糧食倉儲新裝備、新技術,增強科學儲糧減損能力。制定糧食適度加工和減損行業技術標準,建立健全政府抽檢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標準執行監督機制。推進糧食加工減損技術升級,實施千家重點糧食加工企業出品率提升計劃。加強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優化運輸組織,縮短運輸周期,提高糧食物流效率,減少運輸環節糧食損失損耗。
  
  第三節持續推動消費減損
  
  加強愛糧節糧宣傳教育,倡導愛糧節糧、營養健康的科學消費理念,引導城鄉居民養成健康、節約的糧食消費習慣,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濃厚社會氛圍。結合開展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等專題活動,大力提倡糧食節約,深入推進全民“節約一粒糧”行動,積極開展愛糧節糧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酒店、進食堂、進軍營等行動。組織開展“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糧食科技活動周”“放心糧油宣傳日”“食品安全宣傳周”等專題宣傳活動。大力倡導“光盤行動”,推行簡餐和標準化飲食,杜絕餐桌浪費。實施“校園營養師培訓計劃”,積極推進愛糧節糧進課堂、
  
  進課本,組織實施“愛糧節糧青年志愿者行動計劃”。樹立愛糧節糧先進單位、示范家庭和先進個人典型。加強糧食文化建設,挖掘并保護好優秀糧食文化載體,打造宣傳展示平臺。
  
  專欄12糧食產后服務工程

  第十章推進糧食產業國際合作
  
  在立足國內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基礎上,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調劑國內品種余缺。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履行國際義務,努力消除饑餓,共同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第一節鼓勵和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
  
  通過鼓勵和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促進國內國際糧食生產流通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實現多層次、寬領域合作共贏。鼓勵和引導糧食生產、倉儲物流、加工、貿易、農資及農業技術服務等企業和單位組建產業聯盟,主動參與國際糧食生產流通,帶動糧食精深加工產品和糧食倉儲物流設施、機械設備、儲糧技術等“走出去”。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支持企業開展水稻、玉米、大豆和棕櫚油等糧食作物規模化生產、加工、儲運等多種形式的跨國經營。
  
  第二節培育大型跨國糧食集團
  
  支持優勢糧食企業強強聯合、兼并重組,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構建跨國糧食生產、倉儲物流、加工和貿易經營體系。搭建糧食企業國際合作綜合服務平臺,拓展多雙邊糧食合作機制,建立統籌協調和對接機制,支持重大示范項目建設。培養國際化糧食經營管理人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到2020年,力爭我國有一定數量的大型糧食企業躍居全球跨國糧商前列。
  
  第三節加強糧食流通國際合作與交流
  
  發揮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大國的優勢,加快建設糧食貿易強國,優化糧食進出口渠道和品種結構,促進全球糧食貿易發展。加快建立全球糧食供需分析與市場預測系統,為糧食調控決策及企業、公眾提供及時、準確、權威的公共信息服務。建立全球糧食市場風險預警防范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
  
  加強糧食流通領域的國際合作,積極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提高糧食產業發展水平。加強與國際大宗糧食商品交易市場的交流,提升國際影響力。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提高糧食流通技術水平,根據受援國需求提供緊急人道主義糧食援助。進一步發揮我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等國際組織和機構中的作用,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共同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新挑戰。

  第十一章提高糧食行業依法治理能力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糧食,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依法全面履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完善糧食行業法規制度政策,健全糧食行業治理體系,提升糧食行業治理能力。
  
  第一節加強糧食行業法制建設
  
  加快推進《糧食法》立法進程,修訂《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推動糧食行業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部門規章建設,加強糧食規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健全糧食收購市場準入、儲備糧管理、質量安全、統計、倉儲管理、倉儲物流設施保護、市場監管、節糧減損、產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相關制度規定,初步形成與國情、糧情相適應的糧食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體系。
  
  第二節加強糧食法治宣傳教育
  
  落實中央關于做好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部署,深入開展糧食法治宣傳教育。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糧食部門普法責任清單制度,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增強法治宣傳教育實效性。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糧食行業干部職工的法治觀念,提高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法治宣傳教育在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中的基礎作用,為“十三五”時期糧食行業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第三節推進糧食行業法治機關建設
  
  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依法全面履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推行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依法確定糧食流通重大行政決策事項范圍,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積極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持依法審批,規范行政審批行為,精簡辦事程序,創新服務方式,改進服務質量,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依法開展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第四節強化糧食流通監管效能
  
  深入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全社會糧食流通監管。強化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質量和儲存安全的監督檢查,加強日常監管,實現監管制度化、常態化。加強對政策性糧食收儲、調銷政策和庫存管理政策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繼續開展糧食收購資格核查和統計制度執行等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與食品藥品監管、工商等有關部門合作,依法依職開展對糧食加工業及成品糧市場的監管。
  
  推廣監督檢查“雙隨機”抽查機制,完善中央和地方分級負責、全國性檢查與隨機抽查、專項檢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檢查模式。
  
  推進層級完整、上下聯動的監督檢查組織體系建設,加強基層糧食監督檢查機構建設。完善糧食庫存檢查專業人才庫,建立涉糧案件核查應急隊伍,加強監督檢查人員教育培訓,提高隊伍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建立糧食經營者名錄庫和糧食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推動中央儲備糧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委托在地監管機制,探索引入社會第三方稽查力量參與各級儲備糧監管。提升政策性糧食庫存監管的技術手段,推動糧食流通監管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重點建立中央儲備糧庫存動態監管系統,通過對各業務環節信息的采集、上傳、匯總和關聯分析,實現對中央儲備糧庫存的全天候全流程動態監管。完善監督檢查行政執法程序和制度,健全涉糧重大案件線索移送紀檢、司法制度。建立和完善執法聯動機制和異地糧食行政執法協作制度,實現執法信息部門間共享。建立與政策性糧食監管任務相匹配的監管經費保障機制。
  
  第五節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實行糧食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糧食監督檢查工作規程和行為規范,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裁量權行使,規范使用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執法文書,嚴格執行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健全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執法案卷評查和管理制度。創新執法方式,堅持管理與服務并重、處罰與教育結合,推行糧食行政執法公示制度,開展企業滿意度調查工作。加強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情況監督和考核。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推進本《綱要》實施,必須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加強本《綱要》與《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等規劃的銜接,以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為動力,不斷提高工作效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全行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上下齊心協力、共同落實的良好局面。
  
  第一節明確實施責任主體
  
  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本《綱要》實施的主體責任,明確職責分工,細化落實任務指標,加強本《綱要》執行的指導監督。建立各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部門分工負責、密切協作、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尊重糧食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在本《綱要》實施中的積極性。發揮行業協會等組織在政企溝通、信息收集、技術應用、標準推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二節推進重點任務落實
  
  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原則,突出本《綱要》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落實。充分發揮主要指標牽引約束作用,強化重大工程和項目的支撐作用,抓住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難點問題,著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將本《綱要》確定的重大任務落實情況和年度實施計劃,納入部門重要議事日程,建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落實保障機制。結合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做好重大工程項目儲備,促進工程和項目落地實施。加強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推進本《綱要》各項任務目標順利完成。
  
  第三節拓寬投資融資渠道
  
  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有效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糧食行業建設的積極性。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把糧食流通領域列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推動糧食流通政策和資金整合。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加大對糧食流通重點建設項目投資支持力度,加強對糧食流通改革發展的資金、政策支持。爭取地方政府根據本地區糧食行業重點任務目標合理安排支出規模,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寬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化發展的融資渠道,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降低糧食流通領域民間資本投資門檻,鼓勵和引導多元市場主體參與糧食流通。切實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對糧食收儲和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支持作用,積極爭取商業性金融機構對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支持。鼓勵有條件的糧食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等方式,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鼓勵各地建立健全糧食擔保基金、儲備糧輪換風險準備金。建立健全糧食行業投入長效機制,實施并落實信貸等優惠政策。
  
  第四節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全面落實人才興糧戰略,不斷深化糧食行業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堅持高端引領、整體開發,以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為先導,以應用型人才為主體,分類指導、統籌推進,大力激發糧食行業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推進人才管理體制改革,全面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
  
  改進人才培養支持機制,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糧食行業百千萬創新人才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積極通過市場機制培養和發現優秀糧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實施糧食經紀人隊伍培育工程;以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為核心,實施黨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加強糧食行政管理機構建設并充實人員。實施開放的人才引進機制,更大力度引進糧食行業急需緊缺人才。
  
  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德才兼備,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健全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加大對創新人才激勵力度,建立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和社會獎勵為主體的人才獎勵機制,營造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行業氛圍,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層企業、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流動的政策體系。
  
  第五節加強規劃協調指導
  
  建立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地方規劃、企業規劃等密切銜接的規劃體系和機制。堅持全國糧食行業“一盤棋”,強化中央與地方、相關部門間對全局性、戰略性等重要目標任務的統籌、協調,建立橫向縱向協調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對本《綱要》實施的動態監測分析,完善本《綱要》實施評估、調整修訂和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本《綱要》實施的良好輿論環境。
  
  第六節強化思想政治保障
  
  從糧食工作的薄弱環節、廉政風險防控的薄弱區位、隊伍建設的薄弱領域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為推進本《綱要》順利實施提供堅強保證。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兩個責任”,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強化對本《綱要》實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積極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作用,形成推動糧食行業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