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光伏產業政策
-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政策
- 自貿區政策
- 區域經濟政策
- 一帶一路政策
- 縣域經濟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創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規劃政策
- 國家高新區政策
- 火炬計劃項目政策
- 高新技術企業政策
- 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
- 創新型產業集群政策
山西省“十三五”服務業發展重點和機制研究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1-21 點擊:次
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山西省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長期形成的以煤焦治電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已經與知識經濟全面形成和發展的21世紀不相適應。一直以來,服務業是山西產業體系中的“短板”,是制約山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難點。加快發展服務業是推進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實現富民強省的重要突破口,是適應開放新形勢、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擴大就業、增加地方財力的現實選擇,“十三五”時期山西省必須牢牢把握機遇期,積極適應新常態,瞄準山西在發展服務業方面的特色和優勢,集中精力加快發展服務業,努力把服務業打造成為山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一、“十二五”以來山西服務業的發展狀況
“十二五”以來,我省服務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服務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總體規模不斷擴大,服務業投資持續增長,從業人數穩步增加,吸納就業能力繼續提高,服務業發展環境逐步改善。
(一)“十二五”以來山西服務業發展的顯著成效
1.服務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總體規模不斷擴大
“十二五”以來,我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速較高。從名義值來看,2011-2013年,我省服務業增加值由3960.87億元增長到5148.30億元,年均增長14.01%;同期全省GDP由11237.55億元增至12602.24億元,年均增長僅5.90%,服務業增速大大超過全省GDP的增速,也高于工業和農業的增長速度。在國內及山西經濟增速下降的“換擋期”,服務業對穩定經濟的作用逐步發揮,為穩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發揮了積極作用。
2.服務業投資持續增長,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十二五”以來,我省服務業投資勢頭良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三產業投資在絕對額上超過第一、二產業,增長速度上也領先與第一、二產業。2011-2013年,全省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由3753.27億元增至5828.31億元,年均名義增長24.61%,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始終保持在50%以上,2013年達到52.04%。
3.服務業從業人數穩步增加,吸納就業能力繼續提高
近年來,我省服務業吸納就業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為全省城鎮化提供了強大動力。目前,服務業萬元增加值所需的從業人員是工業的兩倍。“十二五”時期,服務業就業容量繼續擴大,成為增加就業的重要渠道。從全社會從業人員結構情況看,2013年山西全省從業人員總數達到1844.20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650.6萬人,占比35.28%;第二產業從業人員519.1萬人,占比28.15%;第三產業從業人員674.5萬人,占比36.57%。
(二)當前山西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雖然我省服務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體制機制不斷完善,但應當看到,相對于發達地區和先進省份,我省服務業發展在規模、結構、競爭力、專業化程度、政策體系建設等方面仍存在相當多的制約因素。
1.服務業總體發展規模仍然滯后
服務業的比重大小決定服務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服務業的整體水平。目前,在世界GDP總量中,服務業產值已超過60%,其中一些發達國家的服務業產值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個別接近80%。世界經濟實際上以服務商品的生產為主,已步入“服務經濟”時代。而山西省服務業總量仍偏低,比重偏小,發展落后于整體經濟。
2.服務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
從服務業內部的行業結構看,山西省服務業內部行業間發展也不平衡,傳統服務業所占比重較高,新興行業及現代服務業比重偏低。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行業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著服務業發展的水平和檔次,這些行業的相對滯后將直接制約工農業生產效益的提高,成為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的瓶頸。
3.區域間服務業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從山西內部來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較為突出,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區域差異大。由于資源條件、基礎設施、工業化進程、政策環境、開放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全省各地服務業發展水平存在明顯的差距。從各地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來看,省會太原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其余10個地級市所占比重均未超過9%。從服務業增加值占各地市GDP的比重來看,省內地區間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差異同樣巨大。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提升山西省服務業的整體水平。
4.服務業專業化程度總體不高
從目前山西省服務業就業結構看,2013年全省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為674.5萬人,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就業人數最高,占比29.13%,其次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比14.65%,其他各服務業行業就業人數占比均低于10%。總體看,服務業就業結構中,傳統服務業對就業的吸納人數依然占絕對優勢。反映服務業專業化程度的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就業人數占比較低。此外,就業結構也反映出我省服務業從業人員素質結構上的差距。當前情況來看,省內精通法律、國際貿易等領域的國際型、開放型專業人才儲備不足,這些都成為影響山西服務業內部結構升級和快速發展的阻礙因素。
5.促進服務業繁榮發展的市場環境有待完善
目前,山西服務業市場化程度不高,一些領域仍為福利型和國家壟斷型,政府主導和公益性色彩比較濃厚,資本結構單一,擴張實力有限,缺少競爭意識和市場化經營管理方式,導致服務業有效競爭不足。具體表現:一是部分行業存在過度壟斷的現象,國有投資占絕對主導地位。服務業中除居民服務業、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市場化程度相對比較高外,其他行業國有投資都占有很高比重,其中,廣播、電視、電影、保險、郵電、鐵路運輸、航空運輸等行業更高達90%以上。過度壟斷導致服務行業的經營主體單一,使大量民間資金難以進入服務業市場,不僅抑制了服務的有效供給,也限制了消費需求的選擇;二是部分領域缺少引領行業發展的支柱企業和大型企業集團,行業競爭結構松散,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受到抑制;三是服務業發展的軟硬環境不寬松,外資和省外資金在服務業中的比重很小。
二、 “十三五”時期山西服務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山西的經濟結構既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又面臨新的戰略性調整機遇。而要增強山西的持續發展能力,必須把加快服務業發展當作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形成與山西區域經濟相適應的現代產業體系,這直接關系未來山西產業結構的高度、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及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對促進山西轉變傳統發展模式、緩解資源環境約束、在轉型發展中實現新跨越具有戰略意義。
(一)政策因素
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服務業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2014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山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服務業的發展,2014年根據國務院要求也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方案》。各項政策措施的出臺,明確今后國家將在財政、稅收、土地、信貸政策等方面給服務業予以支持。如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服務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工業基本同價,在用地上給予傾斜;物流設施建設和物流企業、研發、設計等實行財稅優惠。這都給山西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機遇。
(二)工業化因素
生產性服務業是為了滿足中間需求,向農業、工業甚至服務業提供服務,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工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主體。因此,工業發展狀況對服務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當前山西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在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同時,必然帶動相關聯服務業的發展。隨著現代制造技術不斷進步和產品檔次的提升,企業用于生產環節的物質消耗將越來越少,而用于產品檢驗、設計、策劃、包裝、宣傳、運輸、銷售服務等方面的投入會越來越多,產品的附加值將主要體現在這些環節上,生產分工進一步細化,對服務業的需求向更加專業化擴張,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三)城鎮化因素
城鎮化進程加快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場空間,城鎮化水平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環境條件。山西城鎮化率從2000年的35.2%上升到2010年的48.1%,十年提高了12.84個百分點。據山西省城鎮化發展綱要,到2020年山西城鎮化率將達到53%。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制約城鎮化進程的體制、政策因素逐漸弱化和消除,山西省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將形成房地產、文化娛樂、教育培訓、衛生保健、通信商務、金融保險、社會保障等服務業旺盛的消費需求。城市的繁榮進一步推動服務業的提升,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也將促進城市的繁榮。
三、“十三五”時期山西服務業發展的思路目標
作為我國典型的資源型地區,大力發展服務業是我省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突破口,是推進產業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要立足山西省情,瞄準重點領域,努力發展具有山西特色的服務業,要營造有利于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引導資源要素向重點領域、領跑領域集聚,打造服務業發展的領頭雁和排頭兵,帶動服務業跨越式發展。
(一)山西服務業的發展思路
“十三五”時期山西服務業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戰略導向,以山西省轉型跨越發展與綜改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服務業改革開放,積極推進服務創新,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金融保險、信息技術、房地產、科技研發、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產業等,促進現代服務業與現代制造業的互動發展;與此同時,進一步提升改造傳統服務業,加快社區服務業、旅游文化、商貿服務業等生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的后發優勢和產業拉動力,以此推動產業升級,提高服務業整體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形成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并協同帶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
(二)山西服務業的發展目標
“十三五”時期山西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目標是,服務業內部結構更加優化,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融合加深,生活性服務業滿足居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能力提升;省內發展更趨均衡,對資源型經濟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打造中部地區服務業中的山西板塊,力爭形成在全國有相當影響力的服務業領軍企業,逐步縮小與服務業發達地區的差距,建成中部地區文化旅游強省,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大省。
(三)山西服務業的戰略布局
以我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鎮體系為基本框架,依據區域比較優勢,科學合理規劃,形成充滿活力、適應市場、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服務業發展格局。鼓勵和引導資源要素向領跑行業和重點區域集聚,打造服務業發展高地和優勢板塊。
太原市要充分利用人才、物流、信息、資金等相對集中的優勢,加快服務業升級換代,努力提高服務業的質量和水平,打造物流樞紐、金融高地、文化旅游中心,合理規劃和布局商務、商貿、高技術等城市綜合商務區,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研發設計、電子商務、物聯網等行業,積極發展總部經濟,支持太原率先建成智慧城市,形成服務業領軍板塊;
加快完善太原都市圈內服務業分工和布局,形成與太原互動發展和有機融合的交通物流、商貿商務、旅游文化、金融科技組群,建設特色鮮明的服務業集聚區,形成全省服務業發展核心區;
晉北加大佛教邊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建設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加快發展商貿流通、農業服務業、社區服務業,依托能源等基礎產品搭建歐亞貿易物流通道,形成北部服務業發展集聚區;
晉東南重點規劃和發展商貿流通、商務服務、會展業、太行文化旅游等行業,打造連接華東以及長三角的交通和物流通道,形成東南部服務業集聚區;
晉南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服務、高技術服務、尋根祭祖文化旅游、家庭服務、健康服務等行業,打造連接華中華南以及珠三角的交通和物流通道,形成南部服務業集聚區。
四、完善“十三五”時期促進山西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要完善“十三五”時期促進山西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履行好政府職責,創新體制機制,健全財稅制度和投融資機制,加強法律法規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市場監管,形成有利于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良好環境。
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放寬準入,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積極引進競爭機制,提高透明度,推進服務業的市場化,推進服務業的社會化。二是深化改革,轉變行業發展方式。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大對文化、旅游、現代物流、倉儲、商貿等行業的產業整合。有序規范建設一批服務業園區。在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的同時,落實和完善生活性服務業支持政策,做到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并重、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并舉。三是引導資金,形成多元化投資機制。盡快減少以及消除非國有企業進入這些產業部門的體制障礙和人為限制,針對非國有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可以先發展股份制經濟,一方面,引導民間資本的進入,吸引個人儲蓄轉化為投資;另一方面,促使現有的國有服務企業建立起新的企業治理結構。四是技術創新,提高各行業競爭力。加大現代服務業研發經費的投入,制定政策鼓勵支持中小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參與服務業的科技創新活動。建立不同服務行業的標準體系,從制度上確保新技術、新標準的推廣。五重視人才,為產業提供智力支撐。大力培養具有專門技能的服務人員。加快引進高層次、高技能、通曉國際通行規則和熟悉現代管理的高級服務業人才。鼓勵人才以智力資本參與分紅,對引進服務業人才實行與引進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勵政策。加強對中小服務企業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六推進城鎮化,拓寬市場需求。真正改善城鄉結構,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促進服務業發展。七擴大開放,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引進跨國服務機構、國內大型企業及其伴隨而來的網絡、人才、管理、制度等,積極發展信息系統服務等跨國服務外包產業,通過加快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促進服務業跨越式發展。八因地制宜,確立不同地區發展側重點。各地應根據實際條件,確定服務業發展的方向和側重點。對經濟社會條件比較好的中心城市及市縣,要在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同時,大力引導、鼓勵、支持發展現代服務業,對經濟比較落后、工業企業比較少的欠發達城鎮,應以提升傳統服務業為主,拓展服務領域。在廣大農村重點發展傳統服務業,要采取連鎖經營的模式。九完善政策,創造產業發展良好環境。在土地、融資、財稅等政策方面適度向現代服務業傾斜,以有效吸引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的集聚,積極營造適合現代服務產業集聚的軟、硬環境。
山西省社科院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