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光伏產業政策
-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政策
- 自貿區政策
- 區域經濟政策
- 一帶一路政策
- 縣域經濟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創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規劃政策
- 國家高新區政策
- 火炬計劃項目政策
- 高新技術企業政策
- 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
- 創新型產業集群政策
李克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仍需保持一定增速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1-08 點擊:次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這是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也是指導經濟社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我們要全面把握新的目標要求,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統籌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一、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以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3.6萬億多元(現價,下同),按匯率折算,邁上10萬億美元的大臺階,占世界經濟份額13.3%,一年增量相當于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594美元,按世界銀行標準,居中高收入國家中等水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9萬元和1.1萬元。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這確實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從這個起點出發,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時,初步預計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可達17萬億美元左右,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發展將開始向更高水平邁進。
黨的十八大指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不僅現在如此,即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以后相當長時間內依然如此。目前雖然從總量上看,我國主要經濟指標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了。我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國的1/7、歐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按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序,我們在第91位。從綜合發展水平看,特別是在創新能力、勞動生產率、社會福利水平等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時,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大體也只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左右。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們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和人才紅利,努力把經濟潛在增長率充分發揮出來,推動我國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二、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實現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初步測算,“十三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才能實現翻一番目標。即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之后,相當長時間仍需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才能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因此,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是我們長期的任務。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要長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水平。世界上不少發展中國家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就是因為沒有實現轉型升級,經濟長期停滯,結果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們提出“雙中高”,是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雙中高”是兩位一體、互促共進的。只有保持中高速增長,才能為轉方式、調結構留下空間,為邁向中高端水平創造好的條件;只有邁向中高端水平,才能既擴大需求、又創造供給,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超過10萬億美元高基數之上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中,在新舊動能轉換時期,要實現“雙中高”并不容易。從國際看,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復蘇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交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多變性必然會影響到我國。從國內看,我國正處在“三期疊加”階段,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逐步顯現,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勞動力成本上升,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推動經濟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的升級發展,從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到消費和投資協調拉動的轉換,是一個充滿陣痛、十分艱難的過程。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同時,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有不少有利條件。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在孕育形成,將給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在深入推進,經濟發展有很大的潛力、韌性和回旋余地。近兩年多,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和我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取得顯著成效。經濟保持7%左右的增長,增速仍居于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增量比過去兩位數增長時還要大,而且經濟結構出現積極變化,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形成,民生不斷改善。這些成績確實來之不易,也增強了各方面的發展信心。
實現“雙中高”,要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激發和釋放發展新動能。我國基礎設施仍比較薄弱,產業裝備亟須升級改造,有效投資需求有很大潛力。同時總儲蓄率保持在較高水平,社會資金充裕,擴大有效投資也有條件。要創新投融資機制,更多運用市場化辦法,繼續加大對中西部鐵路和公路、水利、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網、農村電網等基礎設施薄弱環節投資,增加對先進制造等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投資,提升投資效率,更好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目前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已達60%左右,要著力擴大居民消費,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充分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新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也是最大的結構調整。要通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增強城鎮就業和公共服務能力等舉措,著力解決好“三個一億人”問題。要優化發展空間格局,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實現“雙中高”,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增長新引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把創新貫穿到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和全過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進一步提高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推動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近年來,服務業較快增長,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半壁江山”。要繼續推進服務業領域的改革開放,著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高端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是個人和小微企業的興業之策,也是大企業的強盛之道。要依靠“雙創”,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平臺,推動大中小企業變革生產經營方式、提升效率,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三、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
發展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主要以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是否普遍提高為衡量標準。要堅持共享發展,在經濟平穩增長基礎上,促進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健全公共服務體系,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任務。就業是民生之本、社會穩定之基。這幾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就業一直保持穩定,已很不容易。“十三五”時期,就業壓力依然不小,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要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更好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職業培訓,著力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其他重點人群的就業問題,努力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教育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使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得到明顯提高,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繼續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努力保障人民群眾健康。
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既是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公共產品短缺、公共服務薄弱等問題依然突出。解決這一問題,應合理區分基本需求與非基本需求,政府主要是保基本、兜底線,非基本需求主要依靠市場來解決。要創新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機制,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特許經營等市場化辦法,引導社會資本及外商投資參與,使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公平性和可及性明顯增強。按照保基本、建機制原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筑牢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十三五”期間,要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讓中低收入群眾和困難群眾居住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建議》要求,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我們要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多渠道增加投入,確保讓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與全國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推動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既關系效率也關系公平。城鄉收入差距大是收入分配中的突出問題。近幾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出現了由過去低于城鎮居民到持續高于城鎮居民的重大變化,城鄉收入相對差距趨于縮小。《建議》提出,今后五年,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完成這一任務,僅靠“二次分配”是不夠的,主要得靠“一次分配”。很重要的在于推進“雙創”,讓更多的人富起來,暢通社會縱向流動渠道,實現效率和公平的有機統一,逐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
四、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既要努力滿足人民物質需求,也要努力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我們要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
一個國家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與文化密不可分。《建議》要求,要使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要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更好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國過去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可以說是規模宏大的社會創業創新行動的結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必須更好發揮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要積極倡導創業創新文化(300336,股吧)、理念和社會氛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人們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實現人生價值,凝聚起推動發展的強大新動能。
《建議》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成這一任務,政府、市場、社會要共同參與,構建起多層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政府主要是推動文化事業發展,創新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模式,使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要圍繞“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同時,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持續擴大感召力和影響力。
五、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良好生態環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目前我國發展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作為仍處在工業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國家,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從而實現雙贏,是亟須破解的難題。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把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起來,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面小康社會普惠的公共產品和民生福祉。
《建議》要求,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十二五”規劃確定的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預計可以如期實現。但目前我國能源資源消耗強度仍然偏高,節能減排潛力很大。“十三五”期間,我們要多措并舉,促進能源資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同時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這不僅是促進環境保護的有效途徑,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我們已制定并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要健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和產業發展格局。對于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要把生態環境安全作為不可逾越的“紅線”。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讓保護資源環境的地方不吃虧、能受益。“十三五”時期,要使主體功能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六、依靠改革開放推動制度建設
經過長期的探索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法律體系等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之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基本形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但一些領域的具體制度仍不完善,存在著不少體制機制弊端。改革開放既是推動發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推動制度建設的重要動力。我們要按照《建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革除體制機制弊端,到2020年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而其中的關鍵又在于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近年來,這項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減少行政審批1/3的目標提前完成,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取消。特別是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使新增市場主體呈井噴式增長。下一步,要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健全既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又能保障公平競爭,也能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要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創新外貿發展機制、推動“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變,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推動向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轉變,創新對外投資合作方式、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創新內陸開放機制、推動形成全方位的區域開放新格局。
同時,要協調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及黨的建設等領域的具體制度建設。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受到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得到發揮。中國特色現代軍事組織體系更加完善,支撐國家安全發展能力增強。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已經明確,關鍵要積極作為、真抓實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文章推薦: